超赞地名网>海南省>儋州市

中和镇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中和

中和是海南省儋州市管辖的镇,车牌琼,长途区号0898,人口约2.29万(截至2020年),面积6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2个行政村(社区)

中和镇概况

地名:中和镇
隶属:儋州市
行政级别:
区号:0898
车牌:
邮编:578100
区划代码:469003113
身份证前6位:469003
面积:62平方公里
人口:2.29万人
人口密度:369人/平方公里

中和镇,海南省儋州市下辖镇,位于儋州市西北部,东、东南与东成镇相连,西、西北与新州镇毗邻。 地理坐标为北纬19°44′,东经109°20′。距儋州市区45千米。总行政面积62平方千米。

中和镇,汉朝建墟,称高坡。1957年,成立中和镇。1987年,改为镇。 截至2020年11月,中和镇辖区人口22890人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 , 镇人民政府驻中和社区。

中和镇是古儋州州城所在地,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有东坡书院、古城墙、桄榔庵遗址、州衙门遗址、丽泽书院遗址、宁济庙、许氏宗祠等名胜古迹。其中,东坡书院和中河古镇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中和镇经济以农业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4975元。 2018年,中和镇有工业企业一个,商业网点5个。

中和镇历史沿革

中和镇,汉朝建墟,称高坡。

唐武德五年(622年),儋耳郡改为儋州,州治由义伦(今三都镇)迁至高坡,并改名宜伦 ,即今中和镇,宋元清因之。

明朝万历期间(1600—1620年),设卫所并屯兵,自此城区语言由儋州话改习军话 ,周边村庄仍讲儋州话。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儋州设32里,“州城”为“中和里”。

民国元年(1912年),儋州改为儋县,中和里为儋县县治。

民国九年(1920年),因城边河流方向等矛盾 遭附近村庄村民彻底洗劫,“死伤者七八百人”,县知事李治潜逃。

民国十年(1921年),县治迁徙敦教坡,即今新州镇,吴卓峰任县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至解放前夕,皆属儋县第一区。

1950年,成立儋县人民政府中和办事处。

1953年,属儋县一区。

1957年,成立中和镇。

1958年,划属新州公社。

1964年,析出成立中和公社。

1983年,公社改为区。

1987年,改为镇。

中和镇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中和镇因意取儒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焉育”而得名。

中和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和镇地处儋州市西北部,东、东南与东成镇相连,西、西北与新州镇毗邻。 地理坐标为北纬19°44′,东经109°20′。距儋州市区4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3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1千米, 总行政面积6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和镇南部是平原,东北部是丘陵,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高,平均海拔22米。北门江以南属沙质壤土,以北为白泥土和黑泥土。

气候

中和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1月份平均气温17.8℃,7月份平均气温28.8℃,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

自然资源

中和镇土地面积62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林地面积2.53万亩

中和镇经济

综述

中和镇经济以农业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4975元。

2011年,中和镇财政总收入461.2万元,比2010年减少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7万元,比2010年增长56%。

2018年,中和镇有工业企业1个,商业网点5个。

农业

中和镇耕地面积2.05万亩,人均2.5亩;林地面积2.57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2万吨,人均218千克,其中水稻1.1万吨,番薯0.02万吨。

中和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产量3.97万吨,主要品种有黑皮冬瓜、紫长茄、黄瓜等,其中黑皮冬瓜1.5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88万头,年末存栏2.58万头;羊饲养量0.27万只,年末存栏0.22万只;牛饲养量0.63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家禽饲养量13.2万羽。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林地面积2.53万亩,其中竹林14亩,林木覆盖率98.44%,活立木蓄积量12.8万立方米。

2011年,中和镇农民人均收入4975元。

工业

2018年,中和镇有工业企业一个,商业网点5个。

商业

2011年末,中和镇有商业网点163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3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亿元。

中和镇风景名胜

综述

中和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东坡书院、古城墙、桄榔庵遗址、州衙门遗址、丽泽书院遗址、宁济庙、许氏宗祠等名胜古迹。

东坡书院

儋州市中和镇东郊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47亩,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是大文豪苏东坡居儋期间讲学场所,历代均有维修或扩建。东坡书院享有“天南名胜”之美誉,是集文献、楹联、碑刻、雕塑、器具、井泉、书画为一体的海南著名人文景观。景区内有三百年的芒果树、四百年古树、九百年古井,有鲜为人知的狗仔花。

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后经重修,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更名现名。

1996年,东坡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古镇

中和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先生贬谪海南后居中和3年,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广为传播,为琼岛文化开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海南的文化发祥地。东坡遗风至今犹存,中和地区调声、楹联、诗词创作等特色文化活动活跃。

中和镇是古儋州州城所在地,具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唐代前中和镇称高坡。武德五年(622年),儋耳郡改称儋州,州治始建于此。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允州田章拓址筑基建城,辟德化(东)、柔远(南)、镇海(西)、武定(北)四门,其上各建敌楼,外筑月城,沿城浚壕,故称"州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新设各里,始称中和里。民国元年(1912年)州治改成县治,因此州改为县。从唐武德五年(622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中和镇一直作为儋州州治和儋县县治所在地,历时1300多年之久。中和镇镇墟上原有30多处文物古迹,尤以东坡书院为著名。由于历史沧桑,大部分古迹受到严重损坏,现存的文物古迹有古城门(北门、西门)、宁济庙、关岳庙、桄榔庵、东坡井、魁星塔、复兴街等13处。

2006年,中和古镇(儋州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镇国家3A级景区有东坡书院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为中和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坡书院、儋州古城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东坡井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为东坡书院。现存的文物古迹有东坡书院、儋州古城、古地垣、庙宇、庵堂、洞井、古街巷、古塔、历史纪念建筑和古建筑等13处。

2011年,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56.2%和128.5%。

中和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儋州市辖镇。1957年置中和镇,后改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复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50公里。面积51.5平方公里,人口2.7万。有公路接那(大)干(冲)公路。辖高第、水井、山春、灵春、和平、五里、七里、环龙、黄江、长村、横山11村委会和中和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木材加工厂、修理厂、副食品加工厂、农具厂、自来水厂和旅游业。农业主产水稻、花生。境内有东坡书院、桄榔庵、东坡井、宁渐庵等古迹。.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中和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中和镇相关榜单排名

河南省全国重点镇,中和排第53名。

黑龙江全国重点镇,中和排第16名。

海南省全国重点镇,中和排第9名。

中和镇地图

导航去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
也叫中和的地方
中和镇(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
中和镇(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
中和镇(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
中和村(重庆市忠县三汇镇)
中和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
中和镇(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
中和村(湖北省天门市多祥镇)
中和镇(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
中和镇(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中和村(湖北省天门市蒋场镇)
中和村(重庆市秀山县溪口镇)
中和镇(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
中和镇(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
中和街道(重庆市秀山县中和街道)
中和村(重庆市云阳县路阳镇)
中和村(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
中和镇(重庆市开州区中和镇)
中和镇(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