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勐遮镇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勐遮

勐遮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管辖的镇,车牌云K,长途区号0691,人口约5.79万(截至2019年),面积48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4个行政村(社区)

勐遮镇概况

地名:勐遮镇
隶属:勐海县
行政级别:
区号:0691
车牌:云K
邮编:666200
区划代码:532822104000
身份证前6位:532822
面积:488平方公里
人口:5.79万人
人口密度:118人/平方公里

勐遮镇,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地处勐海县中部偏西,东邻勐海镇,东南连勐混镇,南与打洛镇交界,西与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相接,北依勐满镇。 勐遮镇距县城22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488.4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勐遮镇户籍人口为57893人。

1973年,改名勐遮公社。1984年,复称勐遮区。1987年,改勐遮乡。2003年,乡改镇。 截至2020年6月,勐遮镇辖1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勐遮大街50号。

2019年,勐遮镇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6个。

2021年9月,勐遮镇被评为“2017—202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勐遮镇历史沿革

勐遮原为一土司地。

明隆庆四年(1570年),设12版纳时,勐遮、景鲁、勐翁为一版纳。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设勐遮土千总。

民国二年(1913年),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时,为第二区行政分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县,称五福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南峤县。

1953年,改称版纳勐遮。

1958年5月,改勐遮县;同年11月,与勐海县合并为勐遮区;同年12月,改为黎明公社。

1959年,复称区。

1969年,改为红星公社。

1973年,改名勐遮公社。

1984年,复称勐遮区。

1987年,改勐遮乡。

2003年,乡改镇。

勐遮镇历史文化

勐遮为傣语地名。勐即平坝或区域,遮即浸泡。勐遮,意为被水浸泡过的平坝。

勐遮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勐遮镇地处勐海县中部偏西,东邻勐海镇,东南连勐混镇,南与打洛镇交界,西与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相接,北依勐满镇。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1.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3千米。 辖区总面积488.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勐遮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平坦。境内山脉为横断山系怒山山脉,主要山脉有仙人脚、广塔香勐、曼弄山、广涩撞、广景捞、南双岭等。最高点位于仙人脚,海拔2156米;最低点位于流沙河流入勐海镇交界处,海拔1172米。

气候

勐遮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如春,暖夏凉冬,寒害少,干湿季分明,日照较多,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12.1℃,极端最低气温-5.8℃(1974年1月6日);7月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6℃(1966年5月2日)。最低月均气温0.1℃(1974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2.3℃(1980年4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0.6℃,最大日较差13℃。无霜期年平均32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13.2小时,年总辐射129.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301.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82.2天,最多达240天(1981年),最少为142天(196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20.3毫米(198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944.5毫米(1962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勐遮镇境内河道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哈河、南央河、南懒河等。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南哈河。源于邦敢山,长约35千米。南央河位于西定、勐遮两乡镇境内,源于邦南后山,自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流入,汇入南哈河,长约61千米。南懒河位于曼伦村东北,源于广涩撞,汇入南哈河,长约9千米,是常年河。

自然灾害

勐遮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山体滑坡等。洪涝每2~4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5~9月。

自然资源

勐遮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山体滑坡等。洪涝每2~4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5~9月。

勐遮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勐遮镇财政总收入666.36万元,比上年增长32.97%。

2011年,勐遮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454元。

2019年,勐遮镇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6个。

农业

勐遮镇耕地面积12.32万亩,其中水田8.51万亩;林地面积2.6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等。主要品种有苦瓜、青菜、白菜、洋丝瓜、莲花白、莴笋、菠菜、洋花菜、西红柿、茄子、空心菜等。勐遮镇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0.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39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11年,勐遮镇生产粮食6.67万吨,其中水稻6.25万吨,玉米3500.8吨。2011年,勐遮镇甘蔗种植面积2.25万亩,入榨量11.08万吨;茶叶种植面积2.59万亩,干毛茶产量697吨;蔬菜种植面积4.42万亩,产量3.02万吨,其中苦瓜125吨。

勐遮镇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勐遮镇生猪饲养量6.5万头,年末存栏4万头;牛饲养量7.69万头,年末存栏0.87万头;家禽饲养量39.26万羽,上市家禽17.53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594.6吨,其中猪肉1756吨,牛肉566.9吨;禽蛋271.6吨。

2011年,勐遮镇累计造林40.1万亩,林木覆盖率56.20%。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43万吨;主要品种有西瓜,产量2.43万吨。

2011年,勐遮镇有大型农业机械936台(套);名优特农产品有香米、稻田养鱼、紫山药、高山蔬菜、蔗糖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苦瓜、紫山药、高山蔬菜等;比上年增长16%。

工业

勐遮镇以铁木竹农具加工、碾米、烤酒、制砖、木材加工、缝衣、编织为主。

2011年,勐遮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中型企业1家。乡镇企业60家。

商业

2011年末,勐遮镇有个体工商户612家,主要涉及大米深加工、农副产品、大牲畜交易、商品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行业,从业人员206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825万元,上缴税金726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097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勐遮镇农村信用社各类存款余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人均储蓄2281元;各项贷款余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7.7%。

邮电业

2011年,勐遮镇邮政业务收入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700万元。

勐遮镇风俗文化

勐遮镇境内世居着傣、拉祜、哈尼、布朗、佤等少数民族。其中:傣族村寨129个,拉祜族村寨14个,哈尼族村寨13个,布朗族村寨6个,佤族村寨4个。

民族文化

傣族

傣族―是勐遮的主体民族,有“水”、“旱”傣之分,水傣为世居,旱傣多自景谷勐班迁来,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住房为杆栏式竹楼。男性好戴礼帽,善纹身。女性身着筒裙,多系银腰带,喜镀金牙。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小乘佛教),丧葬多行火葬,个别土葬或水葬。

拉祜族

勐遮镇境内的拉祜族寨有10余寨,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历史上都是以刀耕火种,轮歇游耕的农业为主。妇女多穿黑布开襟长衣衫,长到脚面,开岔至腰部,衣领和开岔处都镶绣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长裤。男子穿黑色对襟短衫,下穿大长裤。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崇拜万物有灵,喜歌善舞。民间有“对唱曲子”、“跳笙”等娱乐歌舞习俗。主要节日有“拉祜扩节”等。

民族节日

勐遮镇境内傣族有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三大节日;哈尼族有“嘎汤帕节”;拉祜族主要节日有“拉祜扩节”。

传统技艺

勐遮镇境内傣族佛寺壁画、慢轮制陶、手工竹编、傣族制伞、傣族织锦、贝叶经等手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勐遮镇风景名胜

景真八角亭景区

景真八角亭座落于勐遮镇景真村会境内,是当地的主要佛寺建筑物,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傣族史书记载,此亭系景真高僧厅蚌叫在傣历1063年(公元170年)主持建造的,由座、身、檐、面、顶五个部分组成。高21米,底直径10米,傣族“干栏”建筑形成,砖木结构。亭身分8个大面,31个小面,交成32个角。24面墙壁构成亭室,室内供有一尊释迦牟尼的铜像。东南西北各立门户,正门有木梯和石阶与地面相接。台阶两侧雕龙塑狮,形象生动传神。12棵10米长的横梁托着10层别致的八角状亭面,上盖金黄色的琉璃瓦,逐层收缩,汇聚绝顶。顶冠上是一具铝制的莲花形华盖,华盖上面立一根4米长的铁竿,铁竿顶端置一面三角形小旗,亭座浮雕有象、牛、马、虎、狮等各种动物图像,亭门上雕有太阳花和交尾龙,风檐板间嵌着色彩鲜艳的奇花异草,楼阁上挂铜铃数十个,微风吹拂便传出隐隐铃声。

曼短佛寺

坐落在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短村内的曼短佛寺,最早始建于公元950年。现今的曼短佛寺,重建于傣历1104年,也就是清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

曼短佛寺大殿长18米左右、宽10米左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曼短佛寺基座与墙基之间内部收腰,形成两条环围四方的“亚”字须弥座,并以红黄蓝等色粉饰环围腰线,使基座与墙基层次分明,色彩鲜丽。曼短佛寺的寺顶为重檐歇山式,大殿为抬木梁、穿斗结合的梁架结构;两檐为五面坡重檐,各由五个板块分上、中、下三层覆盖,层次分明,檐口与墙体间设有斜撑支持,使檐厦前空阔亮。大殿正中山墙下设佛坛,佛坛高处为汉白玉释迦牟尼坐像,低处为释迦牟尼金饰坐像。

1993年11月,曼短佛寺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垒双塔

曼垒双塔,又叫曼垒母子塔,位于勐海县勐遮坝东南佛双公路7公里处的曼垒村后山顶上,建于1764年,由僧人萨立峨达万主持建造。大塔高9米,小塔高7米。塔基呈四方形,塔体呈八角形,两塔顶均用银、铜制成花边贴面。

曼宰竜佛寺壁画

曼宰竜佛寺位于勐遮镇勐遮村委会曼宰竜村,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曼宰竜佛寺壁画始绘于傣历1230年(1868年),由7幅主题鲜明反映佛经故事的壁画组合而成,具有浓郁的傣族民间艺术风格,把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中在一幅画中表现出来,人物造型突出正面人物的心灵俊美,用丑陋的人物形象表现反面人物心灵的丑恶。

勐邦水库

勐邦水库,又称“天鹅湖”,坐落于勐遮镇的南部海拔1250米的丘陵盆地。1958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1960年4月建成蓄水,总库容2493.83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水库库区上游有一个傣族村寨—勐邦寨,著名作家冯牧的散文《湖光山色之间》描绘了天鹅湖景色。

曼瓦瀑布

曼瓦瀑布(傣语:回大曼瓦),位于勐遮坝北,曼洪村曼瓦寨旁的山林中,距勐遮镇政府9公里。瀑布由一道大瀑布和几道小瀑布组成,其中的一道小瀑布象S形,瀑布水面宽约2米,高约7—8米。大瀑布水面宽约6—7米,高约20余米。

勐遮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勐遮坝子,素有西双版纳第一平坝之称,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坐落在自治州西部的勐海县境内,像一只有着共纹图案的大盆,摆在邦敢山、西定山、南双岭、广塔香阵等群山中间。坝子中分布着130多个风光秀丽的傣族村寨,有10余万亩水田,是西双版纳的粮食主产区。

  宽阔的勐遮坝子,四周有青山环绕,坝子有南央河与南哈河流过,分布着130多个自然村,居住着36000多傣族,是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和傣族人口分布较多的一个平坝。勐遮镇以产粮著称,被誉为“滇南米仓”。勐遮坝子土地宽广肥沃,阡陌纵横,田畴广布,全乡耕地面积104843亩。坝子边沿分布着曼满、勐邦、曼老等近十个大小水库,坝子中有水田十余万亩,是自治州的粮食主产地之一。勐遮坝子是粮仓也是糖仓。这里的农民田中种粮,地中种蔗,给景真糖厂和黎明糖厂提供制糖原料,这里的白糖产量约占全州白糖产量的40%。茶叶与樟脑也是勐遮坝子的特产。这个宽阔的平坝中间的边沿,有着许多隆起的低丘,傣族人民利用这些低丘栽培茶树与樟树,开辟了15000多亩樟茶间种的茶园。春茶嫩尖,冬初熬樟脑,让樟树茶树的尖叶都变成钱。分布在曼恩一带的粉红樟与粒樟,让樟脑率达3.25%和3.5%,是樟树中含脑率最高的两个品种。

  勐遮坝子中间有佛双公路干线从东南而西穿坝而过,其间有一段长约10公里的路面,笔直无弯,如用墨线弹在坝子中间一般。勐遮坝坝子附近有许多风景名胜,坝子中间有座“有新世纪冰川沉积”的公乌龟山隆起,山丘之顶有勐遮土司“王宫”遗址和南峤县政府遗址。这座山丘亦是解放西双版纳的激战之地。坝子东南有国家级保护文物景真八角亭和景色迷人的勐邦天鹅湖。坝子东北边沿有当地极有名气的曼洪瀑布。勐遮坝子不仅以宽阔而名扬全州,还有西双版纳粮仓之誉。.

  2021年4月,勐遮镇入选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勐遮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西14公里的景真山上。景真八角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傣历的1063年,原来建于当地小乘佛教的扎滩寺里,是寺院的戒堂,但原有的佛寺建……

  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曼短佛寺,位于勐海县城西南面的昆烙公路边上,距县城约10公里。是当地傣族从事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据史籍记载,此佛寺始建于公元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

  曼垒母子塔

  曼垒母子塔西双版纳曼磊佛塔位于勐海县勐遮坝东南佛双公路7公里处的曼垒村后山顶上,有大小两座,大塔高20米,小塔高15米,塔基均为四方形,塔身为八面体。两塔顶端有金属饰品,其间有两座小佛寺。母……

  勐邦水库

  勐邦水库,又称“天鹅湖”,坐落于勐遮镇的南部海拔1250米的丘陵盆地。1958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1960年4月建成蓄水,总库容2493.83万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4.5万亩。水库库区上……

  曼宰竜佛寺

  曼宰竜佛寺位于勐遮镇勐遮村委会曼宰竜村,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曼宰竜佛寺壁画始绘于傣历1230年(1868年),由7幅主题鲜明反映佛经故事的壁画组合而成,具有浓郁的傣族民间艺术风格,把一个完整……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勐遮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勐遮镇地图

导航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