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

篾厂乡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篾厂乡行政区划

数据看篾厂

篾厂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管辖的乡,车牌云H,长途区号0876,人口约1.81万(截至2019年),面积16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8个行政村(社区)

篾厂乡概况

地名:篾厂乡
隶属:马关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76
车牌:云H
邮编:663700
区划代码:532625203
身份证前6位:532625
面积:169平方公里
人口:1.81万人
人口密度:107人/平方公里

篾厂乡,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地处马关县西南部,东与木厂镇连接,南与河口县桥头乡相邻,西与古林箐乡接壤,北与八寨镇毗连,乡人民政府距县城67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69.0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篾厂乡户籍人口为18131人。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篾厂乡境域为马关县属地。1988年9月,区改乡。 截至2020年6月,篾厂乡辖8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篾厂村粑粑厂街56号。

2019年,篾厂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篾厂乡历史沿革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篾厂乡境域为马关县属地。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西区改名二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从二区析出今大栗树、浪桥两个地区置三区,原二区改名四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扩大乡镇时,从四区析出篾厂、古林等两地和八寨区的马主置马吉乡,乡公所驻篾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改马吉乡为南屏乡。

1950年6月,改行政村,属八寨区,称第十村,驻大吉厂。

1953年7月,改乡。

1958年10月,改管理区。

1960年11月,为大队。

1963年5月,改小公社,公社驻地迁往篾厂南1千米处粑粑厂村,仍称篾厂公社。

1969年7月,从八划出篾厂、靛坡、岩头、大吉厂、大丫口、桂皮山、老门寨、大新寨8个小公社合并为篾厂公社。

1984年6月,改管理区。

1988年9月,区改乡。

篾厂乡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篾厂乡该地曾竹类较多,村民多以编制竹器为生,故名篾厂。

民族风情

苗族

篾厂乡苗族妇女擅长刺绣、织布、蜡染等手工劳动。苗族妇女服饰花团锦簇、制作精细,是采用银饰最多的民族服饰。苗族民间文学艺术丰富,歌谣、音乐、舞蹈、故事等广为流传,芦笙舞是苗族传统艺术的代表。苗族的节日以“花山节”最为隆重,每年春节都要欢庆3至5天。

壮族

篾厂乡壮族擅长刺绣、雕刻等传统手工工艺。其刺绣又称壮锦,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鸟兽、人物、花卉等。壮族节日主要有“二月节”、“三月节”、“六月节”等。

彝族

篾厂乡彝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唱歌跳舞是彝族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歌有“情歌”、“习俗歌”等,舞蹈有“撒喇舞”、“弦子舞”、“半文鞭”等,至今仍广为流传,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

傣族

篾厂乡的傣族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民族民间文化。歌谣有“牧歌”、“十二月歌”、“送行歌”等,舞蹈有“孔雀舞”等。傣族的节日主要有“三月节”、“六月节”、“泼水节”等。

瑶族

篾厂乡的瑶族主在居住要大丫口村委会,有“以箐为家”的习俗,是篾厂乡民族传统习俗保留最完整的一种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服装多为手工缝制,布料都是自织自染的粗布,多为青色和黑色。部分妇女喜好烟、酒。煮饭、煮菜多用吊锅或锣锅,大部分人家不砌灶和用甑子。饭、菜均在锣锅或吊锅里煮,很少炒菜。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草果。瑶族舞蹈以“跳钵”流传最广,节日以“盘王节”最为隆重。

篾厂乡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篾厂乡地处马关县西南部,东与木厂镇连接,南与河口县桥头乡相邻,西与古林箐乡接壤,北与八寨镇毗连,乡人民政府距县城67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69.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篾厂乡地处马关县西南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境内从兰家坡至筲箕湾,一条山脉贯穿全乡中部,把全乡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山地河谷相间地形,西部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纵横交织的地貌类型。境内最高点兰家坡位于大吉厂村民委员会,海拔2126米;最低点夹沟位于靛坡村民委员会,海拔425米。

气候

篾厂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9.7℃,极端最低气温-4℃(1975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2.3℃(1994年3月2日);最低月均气温5.3℃(1968年2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0.7℃,最大日较差19.8℃(1968年2月),生长期年平均365天,无霜期年平均333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25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3.5小时,年总辐射122.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为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28.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85.1天,最多达214天(1964年),最少为165天(1969年)。极端年最多降雨量1776.2毫米(1978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1027.3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篾厂乡境内主要河道有金鸭塘河,从八寨流入,由北向南流经篾厂、大新寨、桂皮山、老门寨村后注入桥头河。有主要支流2条,其中岔河从东至西注入那么果河,马拉冲河从北至南注入金鸭塘河,河流总长27千米,河网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500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9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篾厂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洪涝、旱灾、冰雹灾等,洪涝灾害两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2年8月4日,农作物受灾面积1900亩,成灾1000亩,减产粮食8吨,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篾厂乡有耕地面积3.14万亩;可利用林地面积11万亩,累计造林3.07万亩,其中防护林0.07万亩,经济林3万亩。

篾厂乡经济

综述

2011年,篾厂乡财政总收入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万元,比上年下降43.75%。人均财政收入305元,比上年增长12.55%。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元。

农业

2011年,篾厂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6662万元,比上年增长25.3%,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生产粮食30718.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辣椒、草果、八角、香草等,甘蔗种植面积1410亩,产量5604吨;花生种植面积1644亩,产量159吨;辣椒种植面积1311亩,产量131.7吨;香草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6750吨,主要品种有草果、香草等,其中草果84.9吨,香草6750吨。

2011年,篾厂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4.58万头,年末存栏2.25万头;牛饲养量7594头,年末存栏4827头;家禽饲养量12.8万羽,上市家禽5.55万羽,生产肉类2104吨,其中猪肉1894.75吨,牛肉110吨,羊肉8.25吨;畜牧业总产值0.26亿元。

2011年末,篾厂乡农民住宅四旁树木0.3万株,林木覆盖率47%,水果种植面积0.56万亩,产量3.56万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李子等,其中柑橘年产190吨。

商贸

2011年末,篾厂乡有商业网点15个,职工56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生产资料销售总额580万元,比上年增长7.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5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金融

2011年末,篾厂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储蓄2050元;各项贷款余额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

邮政电信业

2011年,篾厂乡邮政业务收入1.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0.44万元。

篾厂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篾厂乡位于马关县境西南部,乡政府驻地粑粑厂距县城67千米,东接木厂镇,南接河口县桥头乡,西邻古林箐乡、健康农场,北靠八寨镇。全境属山区,最高海拔2120米,最低海拔425米。气候类型属低纬亚热带东部型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400毫米,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特殊的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全乡随处可见的“云海”奇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大吉厂“云海”美名远播、漂水岩瀑布家喻户晓,瑶族“度戒”独具特色。全乡国土总面积169.03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118个村小组4469户17961人,其中农业人口4299户17395人,占总人口数的96.84%,少数民族人口1471户6709人,占总人口数的32.92%。全乡森林面积12万亩,人均林地6.7亩,森林覆盖率达60%;耕地面积3.14万亩,人均耕地1.89亩。主产水稻、包谷、杂粮等粮食作物,盛产草果、香草、茶叶等经济作物,尤其适宜种植草果、灵香草、糯米香草、砂仁以及热区作物香蕉、甘蔗等。2017年,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4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170元,比上年增长11.52%;粮食总产量达1234.4万公斤,实现人均有粮407公斤;畜牧业总产值5460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638元;信用社存款余额达12735.87万元。全乡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更加秀美的良好局面。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篾厂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篾厂乡地图

导航去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篾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