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

秉烈乡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秉烈乡行政区划

数据看秉烈

秉烈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管辖的乡,车牌云H,长途区号0876,人口约2.45万(截至2019年),面积28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0个行政村(社区)

秉烈乡概况

地名:秉烈乡
隶属:文山市
行政级别:
区号:0876
车牌:云H
邮编:663000
区划代码:532601206
身份证前6位:532601
面积:283平方公里
人口:2.45万人
人口密度:86人/平方公里

秉烈彝族乡,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地处文山市北部,东、北与砚山县维末乡接壤,南与马塘镇毗邻,西邻红甸镇,乡人民政府距市区45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282.9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秉烈彝族乡户籍人口为24493人。

清朝时期,秉烈彝族乡境域属乐龙里及土参军周应龙家世袭领地(称半甲)。1988年,为秉烈彝族乡。 截至2020年6月,秉烈彝族乡辖10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秉烈村。

2019年,秉烈彝族乡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秉烈彝族乡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秉烈彝族乡因乡人民政府驻秉烈村而得名。秉烈壮语意思为倒流的河。

秉烈彝族乡建置沿革

清朝时期,秉烈彝族乡境域属乐龙里及土参军周应龙家世袭领地(称半甲)。

1949年,分别属秉烈、路结2乡。

1950年,属文山县第四区。

1958年,为前锋公社,划差黑、小石桥、店房等管理区入稼依公社,划汤坝管理区入马塘公社。

1959年,为秉烈公社。

1961年,属马塘区,划出海子边、暮菲勒入砚山县。

1963年,为秉烈区。

1966年,改秉烈公社,并划红甸、茂克、平坝寨等小公社成立红甸公社,

1984年,改为区。

1988年,为秉烈彝族乡。

秉烈彝族乡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秉烈彝族乡地处文山市北部,东、北与砚山县维末乡接壤,南与马塘镇毗邻,西邻红甸镇,乡人民政府距市区45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282.91平方千米。

秉烈彝族乡

地形地貌

秉烈彝族乡地处云贵高原滇东部,地形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及山丘,地势略为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峰丫科革,海拔1740米;最低点务路,海拔1380米。

气候

秉烈彝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大部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9.5℃,极端最低气温-4℃(1975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1.5℃,极端最高气温33.7℃(1994年4月)。最低月均气温7.3℃(1968年2月),最高月均气温22.9℃(1983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1.6℃,最大日较差21.5℃(1968年12月28日)。生长期年平均356天,无霜期年平均307天,最长达320天,最短为26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29小时,年总辐射121.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68.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2.1天,最多达173天(1964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766.2毫米(197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053.6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8月最多。

水文

秉烈彝族乡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务路河,从红甸流经境内舍舍、务路、秉烈、老安寨,长25千米,流域面积105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8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秉烈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旱灾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5—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8月2011年5月,综合气象干旱达百年一遇农作物受灾面积1.6万亩,粮食减产855吨;造成1.5万人、1.3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830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秉烈彝族乡有耕地面积2.5万亩;可利用林地面积1.9万亩,造林1.8万亩,其中经济林6024亩,防护林12500亩。

秉烈彝族乡经济

综述

2011年,秉烈彝族乡财政总收入687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4万元,比上年增长2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65万元,增值税42.46万元,企业所得税13.08万元,个人所得税0.0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55.02%、17.25%、20.20%,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是1978年的158倍,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4%,实现税收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元。

2019年,秉烈彝族乡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农业

2011年,秉烈彝族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83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0%,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生产粮食10263吨,其中玉米3705吨,水稻5434吨,小麦12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籽、辣椒、烤烟等,花生种植面积3326亩,产量335吨;油菜种植面积200亩,产量2.1吨;辣椒产量3043吨;烤烟种植面积2040亩,产量255吨;蔬菜种植面积0.9万亩,产量0.07万吨,主要品种有京白菜、白菜、黄瓜、南瓜、洋花菜等,其中京白菜0.03万吨,白菜0.02万吨。

2011年,秉烈彝族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生猪饲养量3.1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牛饲养量1.9万头,年末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1万只,年末存栏5525只;家禽饲养量5.1万羽,上市家禽2.8万羽,生产肉类2436吨,其中猪肉1902吨,牛肉202吨,羊肉137吨;禽蛋12吨;畜牧业总产值3397万元,农民住宅四旁树木0.8万株,林木覆盖率52%。

商贸

2011年末,秉烈彝族乡有商业网点4个,职工26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233万元,比上年增长9.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26万元,比上年增长9%。

金融

2011年末,秉烈彝族乡有各类存款余额5857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储蓄2558元;各项贷款余额2851万元,比上年增长25%。

邮政电信业

2011年,秉烈彝族乡业务收入4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00万元。

秉烈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秉烈彝族乡位于文山市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砚山县维摩乡相接,南部与马塘镇相接,西部与红甸乡相接。全乡国土面积293.4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6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880毫米,辖10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傣5个民族。2017年,全乡共5710户23900人。
  乡情主要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秉烈在清代属乐龙里及土参军周应龙家世袭领地(时称半甲),1949年分别属秉烈、路结乡,1950年为文山县第四区,1958年改为前锋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秉烈人民公社(1958年,划出差黑、小石桥、店房等管理区并入稼依公社,划出汤坝管理区并入马塘公社,1961年划出海子边、暮菲勒并入砚山县),1961年属马塘区,1963年改为秉烈区,1966年复改为秉烈人民公社,并划出红甸、茂克、平坝寨等小公社成立红甸公社,1984年改为区,1988年改为秉烈彝族乡。
  二是独具民族特色。秉烈在壮族话中意思为倒流的河,境内居住着汉、壮、苗、彝、傣5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共2255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37%。全乡各民族群众和谐相处,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其中彝族同胞的“神灯舞”、壮族同胞的“红饭节”更是全市闻名。
  三是区位突出。秉烈乡位于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其中秉烈乡距文山城区45公里(道路等级为三级,车程为60分钟。)距砚山城区48.6公里,(经秉炭线后进入广昆高速,车程为67分钟),距砚山县平远镇51.3公里(经秉炭线后进入广昆高速,车程为68分钟),距文山普者黑机场55.78公里(经秉炭线后进入广昆高速,车程为80分钟)。秉烈乡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也是“滇桂走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资源丰富。全乡国土面积293.49平方公里,仅次于德厚镇,国土面积居于文山市第二。自然资源丰富,有林地14.5万亩、耕地24843亩(其中经过立项投入改造的高稳产农田地有1万亩);山区占85%,坝区占15%;森林覆盖率约31.8%。乡境内辖舍舍河、秉烈河。有水库10座(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9座),库容411.7万立方米;有小坝塘59座。全乡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丰富,拥有温和多雨的半干燥低山气候与温暖少雨的半干燥丘陵河谷气候,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优质稻米“长毛香”更是独具特色,也适宜种植辣椒、烤烟、油茶等经济作物,境内资源优势明显,高原特色农业开发前景广阔;更是名贵中药材——“文山三七”的重要产地之一;同时境内还拥有少量煤矿资源。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秉烈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秉烈乡地图

导航去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秉烈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