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

上新城乡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上新城乡行政区划

数据看上新城

上新城是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管辖的乡,车牌云G,长途区号0873,人口约2.70万(截至2019年),面积13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0个行政村(社区)

上新城乡概况

地名:上新城乡
隶属:元阳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73
车牌:云G
邮编:662400
区划代码:532528205
身份证前6位:532528
面积:139平方公里
人口:2.70万人
人口密度:194人/平方公里

上新城乡,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地处元阳县东部,东接小新街乡,南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营盘乡,西邻嘎娘乡,北与个旧市保和乡隔红河相望,距元阳县城16.9千米, 区域总面积139.0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上新城乡户籍人口为27023人。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属临安府辖;1988年1月,由上新城区改为上新城乡。 截至2020年6月,上新城乡辖10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新迁风口山村。

截至2019年末,上新城乡有工业企业12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上新城乡历史沿革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属临安府辖。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划出14寨归稿吾土把总管。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划属蒙自县,改为纳填里。清咸丰三年(1853年),改为江外乡。

民国二年(1913年),划入个旧县称外西区。民国八年(1919年),复归蒙自县第十区。民国十三年(1924年),称纳更镇。

1950年1月,属新民县纳更乡;同年3月,改为纳更区。

1951年,改为纳更镇。

1956年,设新城区(又称三区)。

1958年,改为东风公社。

1970年,改名新城公社,其中划出嘎娘称胜利公社。

1983年,改名上新城公社。1984年4月,改为上新城区。

1988年1月,由上新城区改为上新城乡。

上新城乡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上新城乡因乡人民政府原驻地上新城村而得名。

上新城乡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上新城乡地处元阳县东部,介于东经102°54’—102°57’,北纬22°59’—23°11’之间;东接小新街乡,南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营盘乡,西邻嘎娘乡,北与个旧市保和乡隔红河相望,距元阳县城16.9千米, 区域总面积139.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上新城乡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哀牢山南部,红河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呈长方梯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横断面成“V”形;主要山脉有马鞍山、营盘山、马刺林山、岩峰头山、白虎山等;境内最高点位于岩峰头山,海拔2524米;最低点位于芒杏河与红河交汇处,海拔230米。

气候

上新城乡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温暖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5.9℃,1月平均气温8.5℃,极端最低气温1.7℃(2008年2月14日);7月平均气温20.4℃,极端最高气温30.5℃(2010年5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588.3毫米,最大雨量1961.8毫米(2008年),最少雨量1214.8毫米(2011年)。

水文

上新城乡境内河道属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蛮铁河、杨系河;蛮铁河发源于香樟平山两侧,由梭山河、大鲁沙河汇集而成,一般流量0.5立方米/秒,全长35千米;杨系河发源于东观音山北麓,境内河道长21千米。

自然灾害

上新城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干旱、冰雹、低温、洪涝、雷电等;洪涝主要发生在4—9月,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3年8月初,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804亩、成灾面积905亩,影响粮食生产400吨,3年内不能复垦被毁农田323亩。

自然资源

上新城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资源有铁、铜、水晶、石膏、独居石、金等;铁矿主要分布于风口山、鱼塘凹子、小土龙一带,部分开采。2011年,上新城乡有耕地2.13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8.82万亩,林地13.7万亩。

上新城乡经济

综述

2002年,上新城乡生产总值249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5.6万元;经济总收入达1767万元,人均纯收入585元。

2011年,上新城乡财政总收入504万元,比2010年增长60.66%;农民人均纯收入2595元。

截至2018年末,上新城乡有工业企业12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截至2019年末,上新城乡有工业企业12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2002年,上新城乡粮食总产量6623吨,农民人均有粮329千克,农业总收入1023万元,比2001年增长9%,肉类总产402吨,比2001年增长23.4%。

2011年,上新城乡农业总产值587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45%,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4.58%。上新城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上新城乡生产粮食8460吨,其中水稻3561吨,玉米2287吨。上新城乡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草果等。2011年,上新城乡甘蔗种植面积2487亩,产量2951吨;木薯种植面积4010亩,产量2076.5吨;草果种植面积6778亩,产量27.6吨。上新城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上新城乡生猪饲养量1.83万头,年末存栏1.80万头;羊年末存栏2690只;牛年末存栏7160头;上市家禽6.03万羽。2011年,上新城乡生产肉类1771吨,其中猪肉1574吨,牛肉77吨,羊肉25吨,禽蛋74吨;畜牧业总产值2904万元。2011年,上新城乡水果种植面积948亩,产量410吨,主要品种有香蕉、梨、荔枝等,其中香蕉231吨,梨23吨,荔枝3.8吨。

工业

上新城乡形成以铁矿、石膏矿开采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上新城乡工业总产值为170万元,比2010年增长68.32%;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7.75%。

商贸

截至2011年末,上新城乡有商业网点161个,职工2800人。2011年,上新城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86万元,比2010年增长12.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3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4%。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上新城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813万元,比2010年增长3.4%;各项贷款余额314万元,比2010年增长6.3%。

邮电业

2011年,上新城乡邮政业务收入为3.0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40万元。

上新城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上新城乡位于元阳县东部,东观音山北麓中段,红河南岸,地处东经102°54’—102°57’,北纬22°59’—23°11’之间。东接小新街乡,南连金平县,西邻嘎娘乡,北与个旧市保和乡隔红河相望,国十面积139.05平方公里。全乡辖采山坪、兴隆街、瓦灰城、风口、小土龙、复兴、同春山、下新城、箭竹林9个村委会,57个村民小组。距县城南沙112公里。全乡耕地面积61281亩,其中水田7591亩,早地53690亩;承包面积15846亩;土地详查面积208500亩。2002年全乡总人口20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9656人,占总人口的978%,世居哈尼、彝、苗、汉、傣、瑶六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577人,占总人口的87.4%;其中哈尼族7486人,占总人口的37.2%;彝族5058人,占总人口的25.1%;苗族总人口2993人,占总人口的14.8%;傣族1347人,占总人口的6.7%;瑶族881人,占总人口的4.3%。上新城乡山高谷深,地形南高北低,北宽南窄,呈“a”形。最低海拔300米(芒杏河村),最高海拔2524米(白虎山)相对高差2224米,年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617毫米。经济与社会发展 解放前,500多年的土司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在极度贫困和落后的社会环境下生存。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进取,使上新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249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5.6万元;粮食总产量6623吨,经济总收入达1767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29千克,人均纯收入585元。“九五”以来,在确保粮食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粮、经、畜协调发展的格局。2002年,农业总收入1023万元,比上年增长9%,肉类总产402吨,比上年增长23.4%。上新城乡乡镇 企业起步较晚,基础弱,主要以矿产业为主,2002年,总产值88万元,税利11万元。经过几年的调整,经济结构有了明显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增长比较迅速,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特急产业主要有:“鲁沙梨”为主的林果业,以石膏为主的矿产业。以“两杂”为主的农业增产措施和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得到加强..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上新城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上新城乡地图

导航去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上新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