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新源县

则克台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新源县则克台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则克台

则克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新源县管辖的镇,车牌新D,长途区号0999,人口约5,500,面积50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6个行政村(社区)

则克台镇概况

地名:则克台镇
隶属:新源县
行政级别:
区号:0999
车牌:新D
邮编:835000
区划代码:654025101
身份证前6位:654025
面积:503平方公里
人口:5,500人
人口密度:10人/平方公里

则克台镇系蒙古语“种公羊”的意思,位于伊犁河谷支流巩乃斯河下游,镇区北依阿布热勒山,东接新源县吐尔根乡农场,西临尼勒克县,国道218线东西横贯全境与省道316线交汇。

则克台镇历史沿革

则克台镇在秦汉时期为乌逊国属地,至隋、唐、宋、辽、元、明、清均为游牧养生之地。清朝伊犁将军及道府县后,属厄鲁特营游牧区。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宁远县(即现伊宁县),民国19年(1930年)改属巩留县,民国27年(1938年),尼勒克地区从巩留县撤出,成立巩哈设置局,民国28年(1939年)6月,巩哈县正式成立。1945年成立三区革命尼勒克县政府。

则克台镇在1954年以前属尼勒克县三区, 1954年改为尼勒克县四区。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委员会批准,同意从1956年元月起,将尼勒克四区划归新源县管辖。1956年3月则克台镇改为新源县六区。全区人口5510人,少数民族占90%。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红旗公社。在当年地名普查时,又恢复原有地名改为则克台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时,取消公社建制,改则克台镇,镇下设九个村民委员会。

则克台镇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则克台镇地形特点是北高南低,北面靠山,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平均宽20公里,属阳坡地带,总面积503平方公里,距新源县城以北12公里,地理位置较为突出,素有新源“北大门”之称。

气候

则克台镇主要受大西洋、北冰洋西来气流的影响,年平均气温5.5℃,年降水量515.6毫米。无霜期短,农区平均155天左右,春季日差较大,秋季降温快,冬夏冷热悬殊,多东风和西风,为半干旱草原气候,适合小麦、油菜、大豆的生长,亩产高,品质好,本地还适合发展林木、果园、畜牧业等。

则克台镇综合经济

则克台镇现今以成为农、林、牧、渔、工交、建、商等综合经营的现代化小城镇。全镇从1956年的5510人,13个手工作坊到2004年止,经机构改革后,全镇现有5个行政村、2个直属队、1个居委会。企业网点150多个,驻地有武警8662、8664部队,新疆伊犁天一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新源分公司,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伊力特金牛科技畜牧有限责任公司,伊犁兴源钢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8个驻镇单位,文教卫生单位20个,全镇总人口总人口为2.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占总人口的53%。主要由汉、哈萨克、维吾尔、回、柯、锡伯、俄等13个民族组成。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发展,对开发西部,稳定新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则克台镇经济

则克台镇自古以来为游牧之地,过去工业、农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疆解放后党和政府发动全镇人民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开始大力发展种植业,从人工耕种过渡到机械耕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国拨乱反正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则克台镇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则克台镇历来以牧业为主,农牧相结合。解放后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1956年全镇耕地面积1860公顷,产粮1612.5千公斤,油料产量196千公斤,牲畜2.8万头。发展到1985年耕地面积2267公顷,比1956年增长21.86%,产粮5327千公斤,增长3.3倍,油料产量787.8千公斤,增长了4倍,牧畜6.4万头,增长了2.2倍。

新中国成立前,全镇只有几家手工业作坊,在1950年—1978年这段时间,全镇手工业,工业企业发展也十分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手工业、工业、工矿业得到快速发展,以造纸、建筑、建材为主导,发展二、三产业为突破口,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草场资源、农牧资源、水资源为全镇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4年,则克台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以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充分发挥地源和资源两大优势,努力实现工业重镇、畜牧强镇、商贸大镇三个目标,建立和拓展亚麻原料加工基地、矿业加工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商贸流通基地四大基地来完成农业、矿业、畜牧业、建筑建材业、工业五项富民强镇工程,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促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实现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现今,则克台镇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镇域西部有伊力特金牛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良种牛繁育和胚胎移植中心》,镇域东部有伊犁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镇域南部有新疆伊犁天一实业新源分公司(亚麻厂)和伊犁兴源钢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草原畜牧、能源矿产、建材化工、亚麻原料加工为主的经济框架结构。则克台镇作为全国500家小城镇试点镇之一,为则克台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优势。截止2005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032万元,比2001年增长270%,第三产业总产值达6661万元;粮食总产量7679吨,油料产量745吨,甜菜产量8063吨,牲畜年末存栏数8.67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农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4%。计划生育率达到100%,普及初等教育率达到99%,牲畜存栏数达到86083头(只)。全镇用电村达到100%,全镇拥有电话机容量4320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000余户,基本实现了“小康”。同时,则克台镇还被伊犁州定为新源县的重工业工业园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则克台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则克台镇系蒙古语“种公羊”的意思,位于伊犁河谷支流巩乃斯河下游,镇区北依阿布热勒山,东接新源县吐尔根乡农场,西临尼勒克县,国道218线东西横贯全境与省道316线交汇。则克台镇地形特点是北高南低,北面靠山,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平均宽20公里,属阳坡地带,总面积503平方公里,距新源县城以北12公里,地理位置较为突出,素有新源“北大门”之称。

  则克台镇在秦汉时期为乌逊国属地,至隋、唐、宋、辽、元、明、清均为游牧养生之地。清朝伊犁将军及道府县后,属厄鲁特营游牧区。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宁远县(即现伊宁县),民国19年(1930年)改属巩留县,民国27年(1938年),尼勒克地区从巩留县撤出,成立巩哈设置局,民国28年(1939年)6月,巩哈县正式成立。1945年成立三区革命尼勒克县政府。

  则克台镇在1954年以前属尼勒克县三区, 1954年改为尼勒克县四区。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委员会批准,同意从1956年元月起,将尼勒克四区划归新源县管辖。1956年3月则克台镇改为新源县六区。全区人口5510人,少数民族占90%。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红旗公社。在当年地名普查时,又恢复原有地名改为则克台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时,取消公社建制,改则克台镇,镇下设九个村民委员会。

  则克台镇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全镇现有耕地3万亩,草场57万亩,林地3807亩,工业用地及居民用地16445.9亩,园地571亩,水域14484亩,交通用地2814亩,未利用地835.75亩。本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遍布在阿布热勒山一带,西起铁木尔勒克萨依,东至伊犁铁矿,连绵40多公里都有铁矿点,总储藏量在10万吨以上;铁木尔勒克沟东侧有石油局新源煤油铁矿,铁木尔勒克萨依还有较大的石灰石矿,储藏量在10万吨以上。另外,该镇野生的动植物也比较丰富,有马鹿、熊、獾、狼、野山羊、旱獭、狐狸、雪鸡、猫头鹰、雪莲久田、当参、六胡、甘草等。

  则克台镇主要受大西洋、北冰洋西来气流的影响,年平均气温5.5℃,年降水量515.6毫米。无霜期短,农区平均155天左右,春季日差较大,秋季降温快,冬夏冷热悬殊,多东风和西风,为半干旱草原气候,适合小麦、油菜、大豆的生长,亩产高,品质好,本地还适合发展林木、果园、畜牧业等。

  全镇的水资源比较丰富,1958年全镇就开始大搞水利建设。.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则克台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则克台镇地图

导航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新源县则克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