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

三道坝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三道坝

三道坝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管辖的镇,车牌新A,长途区号0991,人口约1.34万(截至2018年),面积7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8个行政村(社区)

三道坝镇概况

地名:三道坝镇
隶属:米东区
行政级别:
区号:0991
车牌:新A
邮编:830000
区划代码:650109104
身份证前6位:650109
面积:79平方公里
人口:1.34万人
人口密度:169人/平方公里

三道坝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下辖镇,地处米东区北部,东与柏杨河哈萨克族乡、铁厂沟镇为邻,南与古牧地镇相邻,西与羊毛工镇毗邻,北与农六师一0二团场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79.22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三道坝镇户籍人口有13424人。 截至2019年10月,三道坝镇下辖1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

2011年,三道坝镇财政总收入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元。 2018年,三道坝镇有工业企业7个。

三道坝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三道坝镇民国初年垦田,沿黑沟自南向北修筑多道堤坝引水该地处于第三道堤坝,故名三道坝。

三道坝镇建置沿革

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立乾德县,三道坝以县府驻地而建镇。

1950年,为一区。

1953年,三道坝设区。

1953年9月,县治自三道坝迁驻古牧地。

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道坝乡。

1958年,与原羊毛工及长山子区碱梁乡合并成立井岗山人民公社,划归井岗山公社所辖。

1962年5月,成立三道坝人民公社。

1966年11月,更名为东方红人民公社。

1978年,恢复三道坝公社。

1984年12月,改建为三道坝乡。

1992年7月,建立三道坝镇。

1996年12月,属米泉市。

2007年6月,属米东区。

三道坝镇地理环境

三道坝镇地处米东区北部,东与柏杨河哈萨克族乡、铁厂沟镇为邻,南与古牧地镇相邻,西与羊毛工镇毗邻,北与农六师一0二团场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79.22平方千米。

三道坝镇经济

综述

2011年,三道坝镇财政总收入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000万元,增值税500万元,企业所得税450万元,个人所得税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9%、15.3%、92.6%、9%。农民人均纯收入8850元。

2018年,三道坝镇有工业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5个。

农业

2011年,三道坝镇农业总产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农业增加值8917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5%。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9305吨,人均1403.5千克。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8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1%。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283.8亩,其中防护林148.8亩,经济林100亩,育苗3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5万株。

工业

2011年,三道坝镇工业总产值达到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工业增加值3.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10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销售收入达到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

商业外贸

2011年末,三道坝镇有商业网点216个,职工902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2011年,进出口总额7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进口10万美元;出口61万美元。按贸易方式划分,一般贸易出口61万美元。

金融业

2011年末,三道坝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人均储蓄1144元;各项贷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2%;人身险保费收入400万元,比上年增长9.1%。

三道坝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三道坝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位于米泉市以北17公里,距离首府乌鲁木齐34公里,是新疆著名的“渔米之乡”,有着“塞外江南”之美称。其北部与农六师五家渠相连,吐乌大高等级公路斜穿东南部,市镇公路两条,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经济发展平稳,百姓安居乐业。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所辖,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

  三道坝镇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是粮食种植区; 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426米至630米,是市内的主要冬草场。全镇现有总人口14089人,辖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6万亩,水稻2.66万亩,水产养殖1108亩,牲畜饲养量6.83万头,食用菌面积90.85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镇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2004年生产总值22403万元,同比增长11.98%。其中一产增加值4860万元;增长7.02%;二产增加值11427万元,增长12.43%;三产增加值6166万元,增长15.37%;农民人均收入4928元,同比增加505元,增长11.1%。

  镇党委、镇政府在农业生产上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狠抓三大结构调整,四大基地建设和四条产业链延伸,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

  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新疆督办杨增新围地租田,以其长子的名字杨乾德,给属地冠名为乾德堂,建立乾德农场,形成乾德县(今米泉市)雏形,旧址便在今天三道坝镇的三道坝村,以湘乾文化为底蕴的三

  镇政府大楼道坝稻乡文化自此渊源流长。随后数年,以陕、甘、宁、青籍民潮为代表的北方文化,以江苏、安徽籍支边青年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加以博大精源的中原文化,在素有“塞北江南”美誉的乾德县大地上,再次撞击,形成了中国名镇三道坝独特的湘乾文化精髓。

  -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 东南部为丘陵山区, 海拔 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 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 地势平坦, 水源丰富, 主要是粮食种植区;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 海拔426米至630米,是市内的主要冬草场。

  山脉

  境内山体属博格达山脉的西部末端, 北东—南西走向, 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山体破碎, 山顶浑园, 起伏较小。最高峰为艾不里哈斯木达拉峰, 海拔4233米。高山区为夏牧场, 中山区为森林地带和冬草场, 低山丘陵为春秋草场和旱作农业区。

  水系

  市内有大小水流31条, 其中常流水河沟16条, 季节性洪水沟15条。分属南山、东山、平原三个水系。南山、东山水系分别发源于南天山和博格达山, 平原水系由地下潜水溢出补给。主要河流有: 水磨沟河、铁厂沟河、老龙河。地面水资源有 12476万立方米。

  气候

  米泉市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 夏季酷热, 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19.4毫米,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212.毫米。 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7.3℃, 元月平均气温—15.5℃, 七月平均气温24.1℃, 极端最高气温38.1℃, 极端最低气温—29.7℃。无霜期165天。 全年多西北风, 风力2至5级, 最大风力9级。

  土壤

  栗钙土; 分布在柏杨河、新地梁、北傲魏家泉中山地带, 占可耕地总面积的2.05%;棕钙土, 分布在天山村、柏杨河低同区, 占16.8%;灰漠土, 分布在古牧地、曙光、大草滩、十二户戈壁, 占 24.63%;潮土, 分布在古牧地、长山子、羊毛工, 占13.8%;水稻土, 分布在长山子、三道坝、羊毛工等水位高的地带,占 23.56%;盐土,分布在碱梁、高家湖、羊毛工、陕西工、柳树庄、西庄子、蒋家湾等地, 占19.16%。

  -

  农业简介

  2004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718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3402亩;粮食作物中,

  长势旺盛期的稻田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种植面积19093 亩,优质品种秋田小町面积12000亩,平均单产 621公斤;经济作物面积11316亩,经济作物中蔬菜、瓜果种植面积 5167亩;食用菌以碱泉子基地为中心,三村鼎立辐射全镇,达90.85万平方米;畜牧业以碱泉子养殖小区为重点,带动全镇的发展。小区现已入住 129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三道坝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三道坝镇地图

导航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