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潼川镇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潼川

潼川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管辖的镇,车牌川B,长途区号0816,人口约11.80万(截至2019年),面积8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42个行政村(社区)

潼川镇概况

地名:潼川镇
隶属:三台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16
车牌:川B
邮编:621000
区划代码:510722101
身份证前6位:510722
面积:86平方公里
人口:11.80万人
人口密度:1380人/平方公里

潼川镇,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地处三台县中部偏东,涪凯两江交汇处,东以涪江河为界,与东塔镇、百顷镇隔河相望;东南与中新镇相邻;南与断石乡相邻;西南与古井镇接壤;西与乐安镇相连;西北与灵兴镇交界;东北与北坝镇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绵阳市区56.5千米。 总面积85.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潼川镇户籍人口118033人。

东汉属郪县平阳乡。1981年6月,改为潼川镇。 截至2020年6月,潼川镇辖10个社区、1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北泉路42号。潼川镇自古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

2011年,潼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286元。 截至2019年末,潼川镇有工业企业131个,其中规模以上1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5个。

潼川镇历史沿革

东汉属郪县平阳乡。

南朝设北伍城县。历为州、郡、府、路、县治所。

清,为潼川府、三台县治。

民国名城厢镇,为三台县治。

1950年,设一伍驻城厢镇(改为城关镇),后增长坪、广化、云鼎、东山等乡。

1952年8月,城关镇增设为第一伍。

1953年,撤4街公所。

1955年10月,改为城关区。

1956年3月,城关伍改城关镇(区级)。

1981年6月,改为潼川镇。

1992年9月,琴泉区并入。

1997年10月,北坝、东塔析出。

潼川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古为潼川府治而得名。

非物质文化

潼川豆豉、涪江号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潼川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潼川镇地处三台县中部偏东,涪凯两江交汇处,东以涪江河为界,与东塔镇、百顷镇隔河相望;东南与中新镇相邻;南与断石乡相邻;西南与古井镇接壤;西与乐安镇相连;西北与灵兴镇交界;东北与北坝镇为邻。镇人民政府驻地距绵阳市区56.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千米, 总面积8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潼川镇地处涪江、凯江两岸冲积平坝和丘陵地带,地形以丘陵为主。

气候

潼川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年平均283天。年平均降水量882.2毫米。

水文

潼川镇境内有涪江、凯江两条河流通过,境内河道长11千米,分别源于松潘和茂汶县境。

自然资源

潼川镇境内矿藏资源有页岩、沙石、沙金、石油和天然气。

2011年末,潼川镇有耕地面积36182亩,林地面积33700亩。

潼川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潼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286元。

截至2019年末,潼川镇有工业企业131个,其中规模以上1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5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潼川镇农业总产值34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2.2%。

潼川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6781吨,人均205.4千克,其中水稻17060吨,小麦8957吨,玉米774吨,红苕27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0831亩,产量2132吨,其中花生90吨;蔬菜种植面积7614亩,产量15640吨,主要品种有韭菜、棒菜、萝卜、白菜、花菜,其中韭菜500吨,花菜300吨。

潼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7.2万头,年末存栏3万头;耕牛饲养量4153头;家禽饲养量15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4亿元。

2011年,潼川镇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藕、葡萄、核桃、麦冬等。

第二产业

潼川镇初步形成了纺织加工、机械、化工、食品、建材等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49.9%。

2011年,潼川镇有工业企业541家,职工1983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3万元,比上年增长9%。

第三产业

商业

2011年末,潼川镇有商业网点6030个,职工2.6万人。2011年,城乡集市贸易市场6个,年成交额4000万元。

潼川镇风景名胜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

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5.8米,建筑面积109.62平方米。

潼川古城墙

古城墙为清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公元1767年—1770年)在明代城垣基址上按府城规格扩建的(因此时已是潼川府城)。南门城楼及门洞和东门门洞保存完好。南门和东门城墙高6米、厚9.8米;门洞分内洞和外洞,外洞高4米、拱跨3米,内洞高4.5米、拱跨3.6米,均为纵联式券拱;城墙周长1.2米、高和宽0.3—0.35米的条石垒砌。南门城楼为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梁架为抬梁穿逗混用式,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九柱,中柱两旁立柱密集,柱间最近距离仅0.38米;城楼面阔五间共12米,进深八间共6.8米,脊高7.5米,建筑面积81.6平方米。东门外门洞间双扇铁皮木质城门基本保持完好。南门至东门再至北门段城墙有部分保存完好,南门至老西门段大部分城墙保存完好,现存城墙总长度超过2.5公里。1996年,古城墙和东、南城门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潼川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潼川镇地处三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本省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城市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53公里,东距重庆300公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是历代州、路、府、县治所,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全镇辖5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农场,总人口13.9万,财政收入2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亿元,属四川省特大镇之一,列绵阳市近郊型综合经济实力前三强,四川省前百强。

  潼川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绵阳机场近在咫尺,绵三、三射、三中等高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涪凯二江绕镇而行,水利水能资源丰富,自来水、电力供应充足,价格便宜;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小灵通、大灵通、广电、adsl专线上网等业务全面开通,商贸、物流、科技等服务尽善尽美;毗邻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镇内更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多层次、多门类的教育体系,为潼川建设提供着质高量足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大军。

  今天,潼川镇正坚定不移地实施着“工业5亿”工程,走工业富镇、产业强镇之路。镇上围绕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天府肉鹅、凤阁生猪、柳林韭葱、广化鲜奶、橙园香菜等为代表的五大优质农产品,探索近郊型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做大做强佳联印染、鑫星织造、蒙托矿业、蜀龙泵业、水泥制造、凯慕家具等七大产业,建设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强镇。

  我们认为,潼川必须以大市场促大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潼川的一切工作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向经济工作又必须以发展工业为中心,我们要把方便送给企业,把困难留给政府,努力把潼川建设成为西部的投资洼地,我们坚定地认为,为投资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对投资者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

  适百年难遇之缘,值千载难逢之际,潼川人将把握改革开放之天时,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之地利,顺应万民建设新潼川之人和,突出发展主题,抓好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培植,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着力推动镇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扩张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潼川建设环境优美、经济活跃、富裕文明的特色经济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潼川的发展前景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您的到来,是我们的心愿,更是您的机遇,来吧,朋友,投资潼川,收益无限!.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潼川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潼川镇地图

导航去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潼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