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香沉镇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香沉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香沉

香沉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管辖的镇,车牌川H,长途区号0839,人口约9,669,面积5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0个行政村(社区)

香沉镇概况

地名:香沉镇
隶属:剑阁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39
车牌:川H
邮编:628300
区划代码:510823113
身份证前6位:510823
面积:51平方公里
人口:9,669人
人口密度:189人/平方公里

香沉镇,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南部,剑阁县东南部边陲,地处广元、南充两市和剑阁、阆中、苍溪三县(市)结合部,中心坐标北纬31°24′,东经105°43′,东与羊岭镇、阆中市桥楼乡接壤,南与涂山镇、阆中市河楼乡为邻,西与圈龙乡、公兴镇相连,北与锦屏乡毗邻,总面积50.93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7个行政村,2017年总人口9669人。

南北朝南朝齐时境内置胡原县,隋改临津县,唐时迁治今白龙镇。宋初设香城镇,因香城院得名;元代改建香沉寺,以“香雾沉沉”而名,地名渐改称香沉寺;1935年设香沉乡,多经变革后1996年改设香沉镇。20世纪90年代被列为“广元市试点小城镇”,2001年被广元市授予“小康镇”称号。

县道鹤八路、柏河路,乡道分香路、香河路、吼香路、公河路及在建绵万高速公路等贯穿境内。香沉集镇位于镇境东南部香沉河河谷,分布于香城坝、对河坝、井坝子三个平坝,涉及跃进、元柏和卫星3个社区,截至2015年有12条街道,常住人口3000余人。 城镇规划定位为县域三级城镇,以集市商贸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沉寺位于境内,现存建筑最早建于元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是四川省仅存的十余栋元代建筑之一,是广元市唯一的元代木质建筑和广元市最古老的木质建筑群,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香沉镇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香沉,古称香城。北宋熙宁(公元1068年~1077年)年间,此地置香城镇。 香沉镇以“香沉寺”得名。元代,母大成建香沉寺, 上庙多众,香雾沉沉,遂称名香沉寺。寺在香城坝,循旧名香城谐音。寺前的石碑刊载:“香沉古刹,建自元代。经明朝多次扩建,才成今之藕云观也”。后历兴场开市,逐渐成为较为兴盛的农村集市。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设香沉乡。此后,“香沉”作为行政区划专名沿用至今。

名胜古迹

香沉寺

香沉寺位于香沉镇香沉寺街1号,元代母大成建殿,经明朝多次扩建,以“香雾沉沉”得名。庙内奉儒教孔子,道教李冉像。 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别属古建筑。 该寺整体呈四合院布局,坐东北朝西南。寺院主体由前殿(观音殿)、正殿(大佛殿)、后殿(藏经楼)及左右厢房组成。现存正殿,大梁题有“大元国四川道广元路思都分题记”,内有明代残碑一块、清代石碑一通、“德著香山”匾额一块,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按四至檐口延长线围合成的矩形计算),总建筑面积735平方米(按建筑台明计算)。香沉寺原名香城寺,是当地自宋元以来世代居住于此的母氏家族的功德寺,寺庙由家族子弟出家住持,族人捐建,相沿七八百年至今。是四川省仅存的十余栋元代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胡原县城遗址

胡原县(临津县)城治所遗址位于香沉镇群英村一组王家河,为南北朝、隋、唐古县城遗址,暂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类别属古遗址。南朝齐时期(公元479~502年)分阆中县西境置胡原县,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改为临津县,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县治所迁至今剑阁县白龙镇。

母照墓

母照墓位于香沉镇元柏社区一组,为清代母照墓地,暂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类别属古墓葬。

民俗文艺

香沉镇有香沉花灯、钱架子、耍猴、舞龙、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

香沉镇建置沿革

香沉镇历史十分悠久。镇境先后隶属阆中县、胡原县、临津县、普成县、普安县、剑州、剑阁县管辖。南朝齐时期(公元479年至502年)至唐乾元元年(758年)期间依次为胡原县、临津县治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始置基层建制延续至今。

民国以前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后行郡县制,置阆中县(治今阆中),属巴郡(治今重庆),今香沉境域属阆中县。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时期隶属不变,期间阆中县先后改属巴西郡、北巴西郡。

南北朝南齐时代(公元479—502年)在此始设置胡原县(治今剑阁县香沉镇群英村1组),属北巴西郡(治今阆中市区)。南朝南梁时仍置,属南梁北巴州北巴西郡(州郡同治今阆中市区)。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年)改属辅剑郡(扶风郡更名,治今剑阁县武连镇,属南梁州)。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至大同元年(535年)其间30年,南梁州3郡及属县(包括胡原县)并入北朝北魏。南梁末,武陵王据蜀称帝,改南梁州名安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仍领原郡县,胡原县仍属之。北朝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胡原县属隆州盘龙郡(州郡同治今阆中市区)。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西魏攻下安州,以“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为始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领普安、黄原、安都、潼川4郡6县,胡原县属始州普安郡(州郡同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北朝北周时仍置,始州改属利州总管府(治今广元市区),其余隶属不变。

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胡原县改置为临津县(治今剑阁县香沉镇群英村1组),直属始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州改为普安郡(治今剑阁县普安镇),临津县直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普安郡复称始州(属利州总管(都督)府),临津县仍属之。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为剑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取剑阁为名也”,临津县仍属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剑州为普安郡,临津县仍属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普安郡复名剑州,同年临津县治所迁至今剑阁县白龙镇,仍属剑州,今香沉境域不再作为县治驻地。

五代十国前蜀、后唐、后蜀时临津县(治今剑阁县白龙镇)仍置,今香沉境域属之。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置剑州普安军(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属西川路,973年改属峡西路),临津县仍属,今香沉境域属之。北宋熙宁(1068年~1077年)年间,置香城镇(治今剑阁县香沉镇) ,属剑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咸平四年(1001年)后改属利州路)普成县(治今剑阁县王河镇)。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废临津县(治今剑阁县白龙镇)并入普安县(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属普安郡(剑州改置,治今普安镇))为临津镇(治今剑阁县白龙镇),后不复置。今香沉境域改属普安县管辖。

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因宋孝宗“藩邸”(宋孝宗即位前曾被封普安郡王)升剑州为普安军节度(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属利州东路),今香沉境域属利州东路普安军普安县。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普安军再升为隆庆府,今香沉境域属隆庆府普安县(府、县同驻今剑阁县普安镇)。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隆庆府为剑州,今香沉境域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广元路(驻绵谷县,今广元市利州区)剑州普安县(州、县同驻今剑阁县普安镇)。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废普安县并入剑州;洪武九年(1376年)废剑州,境入梓潼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剑州(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宁府(治今阆中市保宁街道)),今香沉境域属之。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今香沉境域隶属剑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属嘉陵道保宁府)隆礼保(治火烧寺,今剑阁县鹤龄镇)。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今香沉境域改属剑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同年剑州改为剑阁县至今)隆礼团(治火烧寺,今剑阁县鹤龄镇)。民国十九年(1930年),今香沉境域改属剑阁县(治今剑阁县普安镇)隆礼下区(办事处)(治土主庙,今剑阁县公兴镇)。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设金仙县(治地金仙场,今剑阁县金仙镇)苏维埃政权,下设区、乡、村苏维埃,置“香沉乡”苏维埃,以香沉寺得名,属罐铺区(治地罐儿铺,今剑阁县涂山乡罐铺村)。此为“香沉乡”建制之始,至此“香沉”开始作为行政区划专名并沿用至今。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统一川政后,剑阁县政府置香沉联保,属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剑阁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政府同驻剑阁县第一区城厢,今剑阁县普安镇)第四区(治土主庙,今剑阁县公兴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香沉联保改属第三区署(治今剑阁县白龙镇),不久与罐铺联保、土主庙联保合并更名为罐铺联保(治地罐儿铺,今剑阁县涂山乡罐铺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八月,罐铺联保改置为香沉乡(治地罐儿铺,今剑阁县涂山乡罐铺村) ,香沉联保办事处改为香沉乡公所,属第三区署(治今剑阁县白龙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二月,第三区署改为第三指导区,香沉乡仍属之。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香沉乡治地罐儿铺(今剑阁县涂山乡罐铺村),不久迁至香沉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香沉乡改属第二区(治今剑阁县元山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香沉乡属第三指导区(治今剑阁县白龙镇)。

新中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复置香沉乡,废除香沉乡公所,设立香沉乡人民政府,属剑阁专区行政专员公署(驻广元县,今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剑阁县(驻城关镇,今剑阁县普安镇)第五区(1952年改为第六区,治金仙场,今剑阁县金仙镇)。

1953年3月4日,广元专区行政专员公署(剑阁专区更名)撤销,剑阁县划归绵阳专区行政专员公署管辖。

1955年12月,香沉乡人民政府改为香沉乡人民委员会。同月,第六区更名为金仙区(治今剑阁县金仙镇),香沉乡属之。1958年9月,香沉乡改置为香沉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制度,乡人民委员会改称人民公社人民委员会,属金仙区(区公所同年迁于公兴场,今剑阁县公兴镇)。1961年12月析置水磨人民公社(今锦屏乡),水磨坝及附近区域不再由香沉人民公社管辖。1966年11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绵阳专区行政公署批准,全县52个公社改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名称,香沉人民公社改为先锋人民公社,属金仙区(治今剑阁县公兴镇);1967年复名香沉人民公社。1968年5月11日,剑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区、公社、生产大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84年初,基层政权改制,实行政社分设,恢复建制为香沉乡,香沉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香沉乡人民政府,大队、队改为居民村、组。

1985年5月,撤销绵阳地区(绵阳专区更名),新设绵阳、广元、遂宁三个地级市,剑阁县由绵阳地区划归广元市,香沉乡属广元市剑阁县管辖。

1996年,撤销香沉乡,改设为香沉镇。2006年6月14日,剑阁县(2003年9月28日驻地迁址下寺镇)撤销11个“区”督导办公室建制,“公兴区”督导室被予以撤销,香沉镇改由剑阁县直接管辖。

香沉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香沉镇位于四川省剑阁县东南部边陲,东接苍溪县,南邻阆中市,位于三县(市)结合部,总面积50.93平方千米,东与羊岭镇、阆中市桥楼乡接壤,南与涂山镇、阆中市河楼乡为邻,西与圈龙乡、公兴镇相连,北与锦屏乡毗邻。地处北纬31°24′,东经105°43′。镇人民政府驻香沉寺,位于跃进社区香沉寺街29号,集镇距剑阁县城下寺镇126公里,剑阁县老县城普安镇82公里,阆中43公里,苍溪40公里(经桥楼乡),距南充市暨阆中市边界仅1公里。

地形地貌

香沉镇属于深丘陵地带,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剑阁县东南部山地,海拔高度在453.3——863.8米之间,平均高程623米,最高海拔863.8米(群英村六组左家山),最低海拔453.3米(香沉场)。

气候

香沉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23℃,夏季最高气温为37℃,冬季最低温度-4℃,年平均降雨量为900毫米(夏秋多阴雨,雨量占全年的60%)。

水文

香沉镇全境位于嘉陵江支流白龙河(白溪浩)流域内, 镇域东境大部位于白龙河支流香沉河流域,包括阳明、群英、乘风、元柏、东沟、跃进、卫星7个村(其中3个社区),镇域西境小部位于白龙河支流圈龙河流域,包括龙台、剑南、三堆3个村。香沉河发源于杨村镇石门村,经锦屏乡锦屏村流入香沉镇境,经阳明、群英两村界交错地、乘风村、元柏社区、跃进社区、卫星社区腹地,于阆中市桥楼乡四阁头流入阆中境,旋即进入河楼乡境,与圈龙河汇合后即注入白溪浩;东沟村位于香沉河小支流东沟河流域。 圈龙河发源于杨村镇长湖村,经圈龙乡三泉村流入香沉镇境,经剑南村、三堆村腹地,于阆中市河楼乡马山梁下与香沉河汇合后旋即注入白溪浩;龙台村位于圈龙河小支流龙台溪流域。

香沉镇经济

第一产业

传统农业

2011年末,全镇有耕地面积15572.2亩,其中水田7368.05亩,旱地8204.15亩,人均耕地1.04亩,是以粮棉油生产为主的农业镇,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360万元,人均纯收入4429元。

畜牧业

香沉镇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9056头,羊饲养量6870只,家禽年饲养量29.1万羽。

特色产业

香沉镇特色经济作物产业以烤烟叶为主。

2012年全镇烟叶计划种植面积1900亩,实际共种植面积2034亩,有烟农共274户。全镇共交售烟叶272841.8公斤,5454.8担,产值596.7万元,均价21.87元,实现税收134万元,户均收入2.2万元,亩均产值近4000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户有3户,5-10万元的户有9户,2-4万元的户有115户,1-2万元的户有75户,1万元以下的户有72户,较2011年净增3100担,产值净增400万元,产值、产量、均价较2011年增长300%、234%、146%,是全县唯一个净增3000担以上的乡镇,增长幅度全县第一名,完成目标任务全县第六名。

2013年,全镇发展烟农322户,种植面积1676亩,其中,20亩以上的大户9户,11-20亩的户26户,5-10亩的户115户;交售烤烟4566.89担,交售金额480余万元,收入10万元以上的1户,收入5-10万元的6户,收入1-5万元的182户。

第二产业

香沉镇以预制板、页岩砖产业为该镇的主要工业。2011年末全镇有工业企业35家,职工140人。 产值765万元。截至2012年其中坐落于元柏村一组的香沉镇页岩机制砖厂因资源枯竭已停业。

第三产业

2011年,香沉镇财政总收入440.36万元。金融机构2家;各类存款余额7812万元,人均储蓄5850元,各项贷款余额3290万元。

截至2019年,香沉镇有综合市场2个,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分别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剑阁农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2018年度,香沉镇财政收入、支出总计625.76万元;基本支出477.31万元,占76.28%,项目支出148.45万元,占23.7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6.15万元,占35.5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07万元,占2.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27万元,占5.96%;医疗卫生支出22.78万元,占3.64%;城乡社区支出12.28万元,占1.96%,农林水支出303.88万元,占48.56%,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28万元,占1%,住房保障支出10.05万元,占1.61%。

香沉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剑阁县香沉镇位于剑阁东南边陲,东接苍溪,南接阆中。全镇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居民15000余人。山青水秀,风景幽美,气候宜人。

  秀丽的香沉河自北向南款款行来,在这里走了个“s”形、拓展出宽阔平坦的对河坝,犹如碧线串珠。现有五座大桥将它们连为一体。香沉集镇依三坝展开,活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香沉中学居其首,香沉小学殿其尾,两翼向南北舒展,绵延数十里,势若展开之云,欲向东方奋飞。

  香沉镇驻地香沉寺,距县城所在地80公里,区所在地22公里,北纬31°24′,东经105°43′,海拔高程473米。香沉镇历史久远,早在南齐时代(公元479——502年)在今之香沉乡始置胡原县,居南安郡(今县之普安镇)。秦时仍置,属北巴西郡(今之阆中县城)。北周时仍置,属安都郡(今县之武连乡)。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改置临津县,属普安郡。唐时仍置,属剑洲。五代时仍置。北宋神宗熙宁五并(1072年)省临津县入普安县,属普安郡,后不复置。解放后1950年置香沉乡,属白龙区辖,1951年政属金仙区辖,同年9月仍属金仙区辖,1958年改为香沉人民公社。

  香沉人民公社以“香沉寺”得名,据“剑洲志”记载:“香沉寺在洲南一百六十里,元母大成建殿”。庙前的石碑刊载:“香沉古刹,建自元代。经明朝多次扩建,才成今之藕云观也”。庙内奉儒教孔子,道教李冉像。上庙多众,香雾沉沉,遂称名香沉寺。历兴场开市,成为较为兴盛的农村集市。

  香沉镇属于深丘陵地带,镇内年平均温度为23℃(夏季最高气温为37℃,冬季最低温度-4℃),年平均降雨为900毫米(夏秋多阴雨,雨量占全年的60%),全镇总人口1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3人,辖九村一居委会,46个居民小组,全镇总面积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401亩(其中田9270亩,其中地8131亩),林地9556亩,荒土草坡16944亩。实现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林、牧、副、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生产总产量达到980万公斤,经济作物人均收入达500元,其他产业达765万元,全镇总收入2276万元,人平收入1400余元。

  香沉镇水利设施优越,现有水库六座,山坪塘211口,石河堰45道,分布在全镇九村一居委会,总蓄水量71884立方米,可灌溉农田5000余亩。。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香沉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香沉镇地图

导航去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香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