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

圪洞镇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圪洞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圪洞

圪洞是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管辖的镇,车牌晋J,长途区号0358,人口约2.82万(截至2018年),面积21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5个行政村(社区)

圪洞镇概况

地名:圪洞镇
隶属:方山县
行政级别:
区号:0358
车牌:晋J
邮编:033000
区划代码:141128100000
身份证前6位:141128
面积:213平方公里
人口:2.82万人
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

圪洞镇,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地处方山县中部,东接交城县横尖镇,南邻峪口镇,西毗临县大禹乡,北靠麻地会乡,为方山县人民政府驻地, 区域总面积213.21平方千米。

1949年,圪洞镇境域属方山县第二区;1984年9月,由圪洞公社改为圪洞镇。 截至2018年末,圪洞镇户籍人口为28205人。 截至2020年6月,圪洞镇下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圪洞村。

2018年,圪洞镇有工业企业10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圪洞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圪洞镇因镇政府驻圪洞村而得名。

圪洞镇建置沿革

1949年,属方山县第二区。

1954年,设圪洞乡,属离山县圪洞区。

1958年,为圪洞公社。

1984年9月,由圪洞公社改为圪洞镇。

2001年1月,石站头乡并入圪洞镇。

圪洞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圪洞镇地处方山县中部,介于北纬39°48′—37°55′,东经111°10′—111°25′之间,东接交城县横尖镇,南邻峪口镇,西毗临县大禹乡,北靠麻地会乡,为方山县人民政府驻地, 区域总面积213.2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圪洞镇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分为山地、平川;主要山脉有天壕山、少炉山,境内最高峰位于天壕山,海拔2141米;最低点位于班庄村河谷,海拔1079米。

气候

圪洞镇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为2819℃;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48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为100─145天。

水文

圪洞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北川河1条,从北至南流经境内东沟、津良庄、圪洞、前东旺坪等村,长15千米。

自然灾害

圪洞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洪涝、干旱等;冰雹灾害年均发生0.3次,主要发生在7—9月,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84年8月23日,圪洞镇的13个村降冰雹,持续6—7分钟,最大雹粒直径2厘米,积雹最厚处6厘米,受灾面积1800余亩,绝收800亩,粮食减产18万千克,油料作物2万千克,经济损失10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圪洞镇有耕地3.56万亩,人均0.8亩。

圪洞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圪洞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24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540元。2011年,圪洞镇企业生产总值2000万以上,比“十一五”初增长125%。

2018年,圪洞镇有工业企业10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农业

2011年,圪洞镇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4%。圪洞镇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圪洞镇生产粮食5051.52吨,人均120.4千克。圪洞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圪洞镇蔬菜种植面积295亩,产量328吨。圪洞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圪洞镇生猪饲养量5087头,年末存栏2389头;牛饲养量795头,年末存栏602头;家禽饲养量7.38万羽,上市家禽3.8万羽。2011年,圪洞镇生产肉类480吨;畜牧业总产值43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7%。2011年,圪洞镇水果种植面积1500亩,产量1005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梨。

工业

2011年,圪洞镇工业总产值为0.36亿元,比2010年增长2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6%。2011年,圪洞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4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12亿元,比2010年增长5%。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圪洞镇有商业网点200个,职工800人。2011年,圪洞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8亿元,比2010年增长1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34亿元,比2010年增长6%。

邮电业

2011年,圪洞镇邮政业务收入为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600万元。

圪洞镇风景名胜

综述

圪洞镇主要景点有圪洞村唐槐、烈士塔、天主教堂、圪洞旧街、圪洞沟山等。

主要景点

烈士塔

烈士塔位于圪洞镇东南方向1000米处,建设于建国初期,陈列着抗日战争时期方山县牺牲的革命烈士,是方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圪洞村凤凰沟以东80米处,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期间经过多次修缮,1999年8月24日在原教堂基础上重新修建,是圪洞镇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宗教活动地标性建筑。

圪洞旧街

圪洞旧街位于圪洞镇以南,曾是方山县集贸主街道,后县城道路改造,遗留至今,圪洞旧街保持着20世纪40、50年代集贸市场的风貌,古式建筑、石板路、小天窗售货口俱全,是古集贸市场。

圪洞沟山

圪洞沟山后是宋代杨家将屯兵的地方,有“练兵场”、“烧炉山青龙洞”、“铁锤背”等历史古迹。

圪洞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圪洞镇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地区北中部,吕梁山中段西侧,东与娄烦、交城为邻,西与临县接壤,北倚兴县、岚县,南与离石相接,于1971年恢复组建,县城驻圪洞,距吕梁市44公里。

  圪洞镇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圪洞镇 辖32个行政村:班庄村、庄上村、前东旺坪村、后东旺坪 村、古贤村、横沟村、潘家坂村、建军庄村、车道崖村、桑家会村、圪洞村、西山村、糜家塔村、高家庄村、阳湾村、务云塔村、武家湾村、郭家湾村、津良庄村、东沟村、水沟村、石站头村、南洼村、黄草林村、秦家坡村、南后庄村、高家山村、槐树焉村、果则园村、农胜山村、胡家岭村、袁家甲村。

  圪洞镇(3张)

  -

  历史

  据本镇赵庄村和大坪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鉴定,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县境 圪洞镇战国时期始置皋狼邑,属赵地,西汉置皋狼县属西河郡。西晋置左国城,属西河国。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置皋狼县,属怀政郡(离石)。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增设窟胡县,属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建方山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置方州,县属之。武德三年(620)州废,改属石州。贞观十一年(637)方山县治移往今古贤,仍属石州,金宣宗贞四年(1216),县治迁于积翠山。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省方山县,并入离石县,属石州。民国七年(1918)复置方山县,属冀宁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属第四行政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二行政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晋西北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山西省第二济南区公署,县属四专区。民国三十一年三、四专区合并为三专区,县属三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西北行政公署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县属晋绥边区三分区管辖。1949年2月15日晋绥边区与陕甘宁边区合并后设晋西北行署,下设4个分区,县属离石分区。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7月1日,撤销兴县专区,县归榆次专区。1954年7月1日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1958年11月10日中阳县并入离山县后,改名离石县。1971年5月1日恢复方山县,县城设在圪洞镇,属吕梁地区。2004年5月,吕梁撤地建市,方山县归离石市管辖。

  -

  旅游资源

  北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

  圪洞镇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南村古城遗址:位于县城南22公里的南村,始筑于战国,此后扩建。汉代为县治,晋代为左国城。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古城坐落在四周陡峭的黄土原上,是兵家必争的要塞。古城形制特殊,为适应自然地埂条件和军事防御措施的需要,城址平面布局在国内实属罕见,城外西南边有北川河及其支流,远眺城周的东、南、西三面被土丘陵环绕,唯古城之北,地势开阔而低平。古城最外围周长为9932米。此外战国的皋狼城遗址位于中部,汉代的皋狼县和晋代的左国城是在战国邑的基础上扩建的。出土文物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双耳平地瓶、杯、石铲,龙山文化的灰陶碗、罐,战国时的铜镞、陶鬲、瓮,汉代陶壶、罐等。张家塔村堡遗址: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现只残存村堡北门及部分明清民宅,属清代遗址。[1]

  2014年7月,圪洞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圪洞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圪洞镇相关榜单排名

山西省全国重点镇,圪洞排第130名。

圪洞镇地图

导航去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圪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