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下邽镇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下邽

下邽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管辖的镇,车牌陕E,长途区号0913,人口约6.33万(截至2018年),面积10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9个行政村(社区)

下邽镇概况

地名:下邽镇
隶属:临渭区
行政级别:
区号:0913
车牌:陕E
邮编:714000
区划代码:610502103
身份证前6位:610502
面积:107平方公里
人口:6.33万人
人口密度:591人/平方公里

下邽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是古下邽县城所在地,地处渭南城区北端,东临蔺店镇,南接渭南经济开发区,西邻官底镇,北与蒲城县接壤。距渭南城区28千米 。总面积107平方千米。

下邽镇人才辈出,因唐朝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准皆为下邽人,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连壁,也分别出生于下邽镇西关和见庄村。名胜古迹有慧照寺(晋)、塔(宋)、秦汉下邽县城遗址、景贤书院遗址等。

截至2020年6月,下邽镇下辖29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下邽镇户籍人口63263人 。2013年,下邽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

下邽镇历史沿革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伐邽、冀戎于今天水、陇西一带,获胜后迁其部分邦民于今渭南市临渭区之渭河以北,设下邦县;县治在今巴邑镇。此为中国最早所置三县之一。

秦代,行郡县之制,置下邽县。

西汉,下邽县之外,东北处设莲勺县,后并入下邽县。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为避讳改念“邽”(gui)为“吉”音。后又改下邽为下封,但仍念“下邽”的音。

隋代大业二年(606年),恢复“下邽县”的原写法,并恢复“邽”字原读音gui(归),还原了“下邽”的本来面目。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下邽县迁至今下邽镇址。

唐代至五代,下邽县隶属华州华阴郡。

宋代熙宁六年(1073年)不作县,只作镇,至元丰元年(1078年),下邽又复作县存在。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邽县制被撤销,并入渭南县。

清朝初期,设下邽镇,隶属渭南县。

解放后,设下邽区人民政府。

1955年,改为乡政府;大县时改为下邽管区。

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

1978年,将下邽更名为下吉。

1984年,撤乡改镇为下吉镇。

2002年,撤乡并镇,将原南七乡并入下吉镇。

2011年元月,将原周家乡并入下吉镇。

2012年01月09日,下吉镇复名为下邽镇,政府驻地迁至双官路,行政区域和隶属关系不变。

下邽镇历史文化

四月八庙会

下邽镇的四月八古庙会,颇为有名,历时已久。具体是从何朝何代开始已说不清楚,但无论如何,此庙会与佛教有直接关系,因为农历四月八日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日。下邽的佛教中心寺院——慧照寺创建于晋代,此后唐、宋、元、明、清,下邽的佛教活动一直未断。浓厚的佛教活动气氛为每年一度佛诞日的“四月八庙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四月八庙会,占地方圆十多里,规模宏大,前后一月许。庙会期间,十里八乡的人们,甚至外省外地的商客,都从四面八方涌向下邦镇。有的在寺院烧香拜佛,有的在市场进行物资交易,有的观看抬神祭祀仪式和戏剧、马戏等文艺演出活动。庙会一年举办一次,一直持续到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后,庙会主要内容变成了物资交流。农历四月八日,正值农村夏收大忙之前,广大群众要为夏收生产、生活做准备;因而,天气虽然炎热难当,人们依然川流不息,踊跃来上庙会,市场繁荣,也就长期持续下来。

婚娶习俗

下邽婚娶习俗至今部分地方还保留的有女子出娘家门到新娘下轿至炕上,脚底不粘土,且都要铺红毡或红布,手提火炉或打“打暗苔”,意为避邪。由新郎从轿车上直接抱上新娘到炕上,待后拜天地时,由二位扶女的掺扶着到拜天地桌前举行婚礼仪式。

跑骡车

骡车大都是由胶轮车或木轱辘车与四匹骡子组成,每匹骡子都项系铜铃,头挂彩色叉子,挂稍的骡子背上还插五面彩色小旗。每辆车都有4个吆车的,车上还有6个敲锣鼓的,他们都身着鲜艳的对襟民族服装。跑骡车时,吆骡人鞭子“吧嗒”一甩,骡子即狂奔,同时锣鼓声、铜铃声和成千上万观众的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当骡车跑到表演场地后,则表演“璞鸽踅窝”、“事事如意”、“五谷丰登”和“八仙过海”等绝活,既是骡车表演的亮点,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看点。

抬神祭祀

下邽抬神祭祀活动是四月八庙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抬神祭祀活动由东关村主办,并邀请有关单位和人员配合参加。东关村分东西南北四社,每年轮流由一个社主管,其他三社协助,并与庙会前将安排情况公布于众。每年农历四月初七上午七时许,事先由村上选定四名德高望重的老人,从东关村娘娘庙把搭饰有红绸的神牌楼请出,安放在专为抬神的花轿里,然后抬到通村大路上,最前面的是主管社的锣鼓队,队后轿前有四人各持一块方木板,分别写着“严肃”、“回避”、“安定”、“团结”大字,其他三社的锣鼓队跟在花轿后,维持秩序的人员拿着黑、红色的社棍开道,接着八个青年小伙各手持一根装有火药的单筒枪,边走边放,指挥人拿着大铜锣边走边打。八时许放炮,开始抬起神楼,穿过正街,绕村转一周再回到娘娘庙里,将神牌楼安放在娘娘庙的大殿中,然后由村民逐一向送子娘娘叩拜,祈福还愿。

下邽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下邽镇地处渭南城区北端,东临蔺店镇,南接渭南经济开发区,西邻官底镇,北与蒲城县接壤 。总面积107平方千米。

下邽镇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下邽镇境内土地平整,灌溉便利,属交口抽渭灌区。

气候特征

下邽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

自然资源

2013年,下邽镇耕地面积12万亩。

下邽镇经济

综述

2012年,下邽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7.8亿元,同比2011年22%;农民人均纯收入7416元,同比2011年增长20%;果农人均收入1.3万元。

2013年,下邽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同比2012年增长24%。

2018年,下邽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00个。

第一产业

2009年8月,下邽镇规划启动渭北葡萄产业园,规划面积20万亩,分为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核心区位于下邽镇东关村,占地5000亩,分别建设为葡萄生产示范区、三贤文化观光区和加工贮藏商贸区。带动区占地10万亩,沿双官路、渭阳路两边纵横发展,建成葡萄田园风光景观带。辐射区带动渭北14个乡镇发展葡萄产业,建成20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2015年,园区已建成6千米四纵三横骨架路网、10000米排水灌溉渠系,1000亩优质葡萄示范园,葡萄物流保鲜中心、万米葡萄长廊、生态观光大棚、节水灌溉示范园等工程已完工。

2012年,下邽镇农作物播种面积13.336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6153万亩(其中小麦5.8946万亩,玉米3.4711万亩),总产3.0437万吨(其中小麦1.7742万吨,玉米1.2235万吨)。油料作物面积2776亩(其中,油菜籽856亩,芝麻1520亩),总产336吨(其中,油菜籽117吨,芝麻151吨)。棉花8623亩,产量828吨。蔬菜面积1.4785万亩(其中叶菜类2788亩,白菜类2560亩,茄果菜类5161亩),产量3.0894万吨(其中叶菜类6656吨,白菜类6133吨,茄果菜类8909吨)。瓜类7851亩(其中西瓜6100亩),产量2.8782万吨(其中西瓜2.5685万吨)。苹果456亩,产量1114吨;酥梨5384亩,产量8984吨;桃89亩,产量119吨;红枣4532亩,产量1.2907万吨。出栏大牲畜1447头(其中出栏牛1436头),出栏猪18123头,出栏羊2962只(其中山羊2789只),出栏家禽13.84万只,出栏兔0.76万只。肉类总产量1824.32吨。其中,牛肉208.39吨,猪肉1297.87吨,羊肉54.8吨,禽肉246.38吨,兔肉15.92吨。奶类产量6907.3吨。其中牛奶4914.44吨。羊绒产量207千克,禽蛋产量1885.92吨,蜂蜜产量2361千克。大牲畜存栏5001头(其中牛存栏4975头),猪存栏16435头,羊存栏5773只(其中山羊4758只),家禽存栏14.89万只,家兔存栏0.96万只。

2013年,下邽镇下邽镇耕地面积11.8161万亩,其中葡萄面积达6.8万亩,新增葡萄面积7500亩,年销售纯利润达3.5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小麦种植面积为4.318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075亩。为渭南现代农业示范园流转土地210亩,新建日光温室14栋。招引现代农业示范园落户柳园村,一期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全年举办各类葡萄技术培训10余次,参训果农6000余人次。引进奶山羊养殖基地项目,一期投资300万元,完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2015年,下邽镇葡萄种植面积8万余亩、产值8亿余元。

第二产业

2012年,下邽镇有14家民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面粉加工、家具、服装、奶制品等企业7家。

2013年,下邽镇拥有公私各类企业151家,职工2522人,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总产值4.9203亿元。2013年,下邽镇有交通运输业实体42家,从业人数498人,实现利润429.5万元。

第三产业

2013年,下邽镇有餐饮业120家,从业人数669人,实现利润426.5万元。零售业2261家,从业人数3500人,实现利润2034万元。

2013年,下邽镇有邮政网点1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邽支行,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服务网点45个。

渭北葡萄产业园

下邽镇风景名胜

下邽八景

关于“下邽八景”,历来说法不一,较为常见的说法是:

第一景,千佛碑,碑上佛像数不清。锦绣琉璃顶,五色六颜,放毫光耀人眼色彩难辨。周围台石像镜面,房上不见木片片。

第二景,八碑门,分外壮观,八大碑镶钳在东门两连;把建城的英雄刻碑纪念。

第三景,卧牛桥,真是好看,似牛儿趴卧在东门跟前。桥洞洞虽然低又小,长长流水不间断。

第四景,金字坡陡好风险,站坡头不敢往下看。宋王爷调寇凖审案件,寇天官,骑骏马,在金字坡上走半年。车骑将军金日殚,为西汉战功赫显,墓与祠就建在金字坡上边。

第五景,铁茶石头烂,埋藏在金字坡东南下边。寇清官曾经预言,“谁要坐我下邽县,除非铁茶石头烂”。千年后果然如其言。

第六景,宝塔寺院,塔顶高得入云端。五铜佛供奉在五间殿,人传说,五铜佛治病灵验,还愿人始终川流不断。

第七景,三斗旗杆,竖立在娘娘庙前,隔城墙就可以远远望见。寇莱公治理下邽县,哪一家犯了罪,都要示众在高杆。

第八景,九里三绕城一圈,城上边九炮楼非常森严。城东南角土寨子,高的稀罕,文昌阁屹立在寨子上边。寇天官镇下邽,国泰民安。

慧照寺

慧照寺又名普照寺,也称铜佛寺,因有五尊铜佛而得名。

慧照寺始建于晋,隋、唐、宋、元历代多有增修,塔建于唐,但未完工。北宋重修时,寇准曾为之施银,因绘寇准真像于塔后。明嘉靖(1555年)关中大地震时建筑惨遭破坏,长住僧人誓愿宏大,历经四载,于1559年重建殿堂寮房,并新筑铜佛像五尊。

寺内还有一大景观是古塔,为方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38米,塔身中空,顶有铜刹,圆拱门楣浮雕“二龙戏珠”,凸刻花纹细腻,工艺奇巧;两侧有笔力圆润对联一副,曰“云护诸天垂象教,虬盘万劫奠皇图”。塔基四角各有一力士石雕,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同时,寺内更有一座五开间硬山式铜佛殿(即今之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90平米,殿内供奉着五尊硕大的明代铜佛。高约2米,坐于莲台。佛像神态各异,盘膝而坐,闭目养神,或微笑、或沉思、或开怀、或颔首,神态中和,气宇非凡。中为释迦摩尼佛,东为消灾延寿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最东侧是弥勒菩萨,最西侧是观世音菩萨。佛、菩萨均跏跌坐于莲台之上,莲花三重,中央三座莲台的每个花瓣上都有一尊浮雕小佛像,共约六十余尊,姿态各异,优美雅致,制作精巧。从形制上看,应是明代遗物。

195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渭南葡萄产业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部下邽镇,距市区25千米,毗邻富平、阎良、蒲城三县区,地处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关中天水国家经济区腹地。2011年9月园区举办了中国·渭南首届葡萄节暨全国十七届葡萄学术研讨会。园区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葡萄之乡”,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综合示范基地”,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被农业部、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下邽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下邽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是古下邽县城所在地,地处渭南城区北端,东临蔺店镇,南接渭南经济开发区,西邻官底镇,北与蒲城县接壤。镇域面积107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09°31′,北纬34°44′。距渭南城区28千米。

  下邽镇人才辈出,因唐朝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准皆为下邽人,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原陕西省人大副主任李连壁,也分别出生于下邽镇西关和见庄村。名胜古迹有慧照寺(晋)、塔(宋)、秦汉下邽县城遗址、景贤书院遗址等。

  2013年,下邽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 。2014年,下邽镇辖41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先后荣获“中国葡萄之乡”、“中国铜佛之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市级生态乡镇”、“市级十佳乡镇”、“市级重点镇”、“国家级重点镇”等荣誉称号。

  1978年,下邽更名为下吉;2012年01月09日,下吉镇复名为下邽镇。 2018年9月,下邽镇入选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2014年7月21日,下邽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慧照寺塔

  慧照寺塔慧照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北三十公里的下邽【guī】镇。慧照寺塔底基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平方丈。共九层,高约36米,层间有砖砌出檐,四面均有假券门。据说此塔系唐代建筑,宋、元、明各代均有……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下邽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下邽镇地图

导航去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