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

乌兰哈页苏木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行政区划

数据看乌兰哈页苏木

乌兰哈页苏木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管辖的街道,车牌蒙J,长途区号0474,人口约1.93万(截至2018年),面积43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4个行政村(社区)

乌兰哈页苏木概况

地名:乌兰哈页苏木
隶属:察哈尔右翼中旗
行政级别:街道
区号:0474
车牌:蒙J
邮编:012000
区划代码:150927220
身份证前6位:150927
面积:432平方公里
人口:1.93万人
人口密度:44人/平方公里

乌兰哈页苏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地处察哈尔右翼中旗西南部,东与卓资县巴音锡勒镇为邻,南与卓资县梨花镇、巴音锡勒镇相接,西与卓资县旗下营镇接壤,北与大滩乡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431.94平方千米。

清末时期,东部大南沟、巴日嘎斯太、察汗哈达一带属镶蓝旗;2005年12月,乌兰哈页、七苏木、金盆3乡合并为乌兰哈页苏木。 截至2018年末,乌兰哈页苏木户籍人口有19250人。 截至2020年6月,乌兰哈页苏木下辖14个行政村。

2011年,乌兰哈页苏木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 2018年,乌兰哈页苏木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乌兰哈页苏木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乌兰哈页”系蒙古语,意为“红色山“。

乌兰哈页苏木建置沿革

清末时期,东部大南沟、巴日嘎斯太、察汗哈达一带属镶蓝旗。

1950年1月,镶蓝、镶红2旗合并为镶蓝镶红联合旗,属联合旗三区,东北部的阳湾子、七苏木千二营子属陶林县。

1954年3月,划归察右中旗,千二营子、宿尼不浪、阳湾子属六区,那日斯太、巴日嘎斯太、乌兰哈页、金盆、转经召、珠莫尔太属七区。

1958年5月,武东县撤销,武东县的口子乡一半划归乌兰哈页乡。

1958年9月,设乌兰哈页公社。

1962年5月,七苏木、金盆从乌兰哈页公社析出,设七苏木、金盆2公社。

1984年5月,公社分别改称乌兰哈页乡、七苏木乡、金盆乡。

2005年12月,乌兰哈页、七苏木、金盆3乡合并为乌兰哈页苏木。

乌兰哈页苏木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兰哈页苏木地处察哈尔右翼中旗西南部,东与卓资县巴音锡勒镇为邻,南与卓资县梨花镇、巴音锡勒镇相接,西与卓资县旗下营镇接壤,北与大滩乡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431.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乌兰哈页苏木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为山,地形属山地丘陵区。主要山脉有辉腾梁、二南沟梁,境内最高峰二南沟梁位于乌兰哈页村委会,海拔2148米;最低点海拔1555米。

气候

乌兰哈页苏木多年平均气温0.9℃,极端最高气温30.8℃(1961年6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38℃(1991年1月21日)。无霜期年平均72天。年平均降水量425.1毫米。

水文

乌兰哈页苏木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大黑河水系,主要河流有乌兰哈页河、七苏木河、转经召河、转山子河,总长99.8千米,流域面积500.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乌兰哈页苏木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冻、暴雪、大风等。旱灾出现概率85%以上,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7年,七成以上农作物绝收,绝大部分草场寸草没长,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春季霜冻结束较晚,秋季来临较早,每年均遭受不同程度危害,最严重的一次霜冻灾害发生在1984年8月14日,所有农作物全部冻死。其他灾害每年零星发生。

自然资源

乌兰哈页苏木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金,储量为210万吨矿石量,属超大型矿床;其他自然资源主要有野生动物狐、狍、獾和鸿雁、天鹅、灰鹤等;野生植物蒿草、针芧、脉苔、金针、蘑菇等。

乌兰哈页苏木经济

综述

2011年,乌兰哈页苏木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

2018年,乌兰哈页苏木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农业

2011年,乌兰哈页苏木有耕地总面积6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3万亩,林地面积11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0.6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500吨,其中小麦2050吨,大麦95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250亩,产量13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马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721头,年末存栏1011头;肉羊饲养量61800只,年末存栏87200只,山羊饲养量17283只,年末存栏26900只;奶牛饲养量170头,年末存栏176头;马饲养量1120匹,年末存栏1210匹。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0.5亿元。

截至2011年末,乌兰哈页苏木累计造林8.3万亩,其中道路绿化造林0.7万亩,退耕还林种植6.1万亩,林木覆盖率12%。2011年,大中型农牧业机械627台(辆)。

乌兰哈页苏木风景名胜

辉腾锡勒草原

辉腾锡勒草原位于察哈尔右翼中旗境内,阴山山脉东,海拔1800多米,面积300多平方千米,东距北京市410千米,西距呼和浩特市90千米,南距京包铁路线和G6高速公路25千米。辉腾锡勒(黄花沟)草原旅游区为国家级4A景区。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列入风景名胜区。

乌兰哈页苏木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兰哈页苏木属察右中旗管辖,位于旗境南部边缘,北靠大滩乡和黄羊城镇,东邻科布尔镇,西南、正南和东南三面与卓资县接壤。苏木政府驻地乌兰哈页村地处科布尔镇西南30公里处。“乌兰哈页”系蒙古语地名“olaa hayaa”之转音,意为红色山脚。因该村坐落在乌兰哈页山脚处而得名。2001年和2006年先后撤销七苏木、金盆、得胜三乡,将七苏木、金盆二乡整建制和得胜乡的羊山沟村、大滩乡的点红岱村并入乌兰哈页苏木。合并后的乌兰哈页苏木总面积660.8平方公里,总人口2.8357万人,辖5个嘎查、13个村民委员会。

  乌兰哈页苏木位于新设乌兰哈页苏木中北部,苏木政府驻乌兰哈页村。1954年设置乌兰哈页乡,乡名依驻地村名命名。1958年改建乌兰哈页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为苏木。1996年全乡辖境总面积220.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

  原七苏木乡位于新设乌兰哈页苏木东北边缘,政府驻地七苏木村地处科布尔镇西南15公里处。“七苏木”是蒙汉语结合地名,“苏木som”系蒙古语,是相当于今乡镇级的清代行政建制名称,汉语称“佐”。“七苏木”是当时镶蓝旗第七苏木驻地,故名。七苏木乡原属乌兰哈页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单独成立七苏木人民公社,社名依驻地村名命名。1984年改社为乡。2001年撤销后整建制并入乌兰哈页苏木。

  金盆乡位于新设乌兰哈页苏木南半部,乡政府驻地金盆村地处科布尔镇西南45公里处。1958年在此成立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金盆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2006年撤销后整建制并入乌兰哈页苏木。

  盆村名原本是“经棚”,与现用名音同字不同。清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置察哈尔八旗,镶蓝旗十二苏木的兵丁从东北地区迁徙到今察右中旗原金盆乡政府所在地西北十公里处的“宝日嘎斯台borgaastai”村(也称转山子)和东南十公里处的“夏日哈达xarhad”村一带住牧。当时在夏日哈达村兴建了一座召庙,取名“胡若顶苏木hurtsum”,同时在召庙旁边修建起一座六棱木塔,塔内装有利用水流动力可以转动的经轮,所以人们也称夏日哈达村或胡若顶苏木为“转经召”。十二苏木的牛录章京(佐领)常住巴日嘎斯太村。该苏木每年一次的祭祀盛会都要在夏日哈达村转经召庙举行。届时,将诵经拜佛、上香祭祀,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牛录章京前往转经召主持祭祀盛会,要带很多经卷,兵丁们背着沉重的经卷从巴日嘎斯太到转经召,祭祀活动结束后还得把经卷背回来。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兵丁们很是辛苦。这样历经了一百多年,到了清乾隆年间,为了减轻兵丁们背经卷赶路之劳累,在巴日嘎斯太村到转经召的路程中段,今金盆村设了一个驿站,专门用来存放经卷。从此,人们称这个地方为“经棚”。

  清乾隆年间在“经棚”设驿站、建经棚,又经清政府实施开垦政策,这个地方人口逐渐增多,清光绪年间形成村落。后来,呼和浩特———大同的公路建成通车并经过“经棚”,使“经棚”的社会经济很快发展起来。因“经棚”四面环山,地形似盆,人们在文字表述时有意识地将“经棚”写成“金盆”,很长一段时间“经棚”与“金盆”同时混合使用。建国后,该村专名正式改为“金盆”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乌兰哈页苏木”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乌兰哈页苏木地图

导航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
乌兰哈页苏木名人(周边)
甫澜涛 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