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西小召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西小召

西小召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管辖的镇,车牌蒙L,长途区号0478,人口约3.62万(截至2018年),面积46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1个行政村(社区)

西小召镇概况

地名:西小召镇
隶属:乌拉特前旗
行政级别:
区号:0478
车牌:蒙L
邮编:015000
区划代码:150823104
身份证前6位:150823
面积:465平方公里
人口:3.62万人
人口密度:77人/平方公里

西小召镇,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地处乌拉特前旗最西端,东与新安镇为邻,南与鄂尔多斯杭锦旗隔河相望,西北与五原县毗邻。 辖区面积464.5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西小召镇户籍人口36152人。

1958年5月,旗县合并为西小召苏木。1958年9月,建立西小召黎明公社。2002年,西小召乡与金星乡合并为西小召镇。2005年10月,北圪堵并入西小召镇。 截至2020年6月,西小召镇辖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西小召村。

2018年,西小召镇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个。

西小召镇历史沿革

民国期间,属原安北县二区,划分为太余分太、太兴2乡,蒙古族归杭锦旗管辖。

1953年,划为赵三扢堵、六大股、土城子,东河头、乃马岱、芦管壕、邓存店、北均堵、复胜9乡。

1958年5月,旗县合并为西小召苏木。

1958年9月,建立西小召黎明公社。

1976年,从西小召公社划出成立金星公社。

1984年3月,改社建乡,称西小召、金星、西小召乡、北均堵3乡。

2002年,西小召乡与金星乡合并为西小召镇。

2005年10月,北圪堵并入西小召镇。

西小召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小召镇地处乌拉特前旗最西端,东与新安镇为邻,南与鄂尔多斯杭锦旗隔河相望,西北与五原县毗邻。 辖区面积464.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小召镇地处河套平原,地势平缓,海拔一般在1021~1025米,境内无山脉。

气候

西小召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5.8℃,封冻期限4个月,年均日照数313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8月最多。

水文

西小召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黄河过境31.8千米,黄河总干渠通过镇区,三级渠道华惠、塔布、长济三条干渠和八排干、九排干、十排干三条排水渠。

西小召镇经济

2011年,西小召镇农业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999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50996吨,其中小麦1034吨,玉米4996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葵花,葵花种植面积26万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6849头;羊饲养量136655只,年末存栏74340只;家禽饲养量75480羽,畜牧业总产值1.16亿元。渔业以鲤鱼、鲍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0.136平方千米,滩涂面积0.08平方千米,水产品总产量4万余吨;渔业总产值116.8万元。名优特农产品有槐木蜜瓜、金星油葵、西红柿。大型农业机械2697台。

截至2011年末,西小召镇累计造林9800亩,其中防护林4500亩,林木覆盖率1.18%。

2018年,西小召镇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个。

西小召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西小召镇位于乌拉特前旗最西端,距旗政府30公里,南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黄河相望,西北与五原县相邻,地处河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8摄氏度,年降雨量180毫米左右,封冻期4个月,年均日照数3130小时。全镇辖10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1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20人,少数民族人口920人,有汉、蒙、满、回、壮等 民族。全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万亩。

  包兰铁路横贯东西,境内有3个火车站和1个乘降点,丹拉高速公路过境18.89公里,并在我镇有出口,交通十分便利。现有10个村民小组上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遍及全镇每个村组,通讯方便快捷。

  该镇是农牧为为主,农牧林副渔及镇办个私企业集市贸易综合发展的建制镇。华惠、塔布、长济三大干渠和三大排干过境全镇,渠道配套,灌溉方便。境内地下水资源极大丰富,土地肥沃,农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农业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甜菜、籽瓜、西瓜、葵花等品种,以生产优质小麦,高糖甜菜,出油率高的油葵而闻名。籽瓜、西瓜、蜜瓜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西小召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西小召镇地图

导航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
西小召名人(周边)
万继生 (194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