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行政区划

数据看额尔登布拉格苏木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管辖的乡,车牌蒙L,长途区号0478,人口约1.30万,面积83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7个行政村(社区)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概况

地名:额尔登布拉格苏木
隶属:乌拉特前旗
行政级别:
区号:0478
车牌:蒙L
邮编:015000
区划代码:150823200
身份证前6位:150823
面积:832平方公里
人口:1.30万人
人口密度:15人/平方公里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地处于乌拉特前旗东部,东邻钢都包头市,南依乌拉山分水岑与白彦花镇相连,西与乌拉山镇和新安镇隔乌梁素海相望,北与大佘太镇、明安镇接壤。 辖区面积832平方千米。

1954年10月,3嘎查划归乌拉特前旗。1984年3月,2公社均改苏木。2005年12月,2苏木合并为额尔登布拉格苏木。 截至2020年6月,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辖7个嘎查村, 苏木人民政府驻赛忽洞嘎查。

2018年,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历史沿革

清顺治五年(1648年)至民国末年,苏木政区从西至东分别划归乌拉特前、中、后三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划归乌拉特前旗第四区,划分为阿力奔哈少乡和沙德盖行政村,东部宝尔汗图、海流什太、尼尔图3嘎查划归乌拉特中后联合旗。

1954年10月,3嘎查划归乌拉特前旗。

1956年,划为阿力奔哈少、沙德盖2苏木。

1958年9月,合并为阿力奔哈少公社。

1962年2月,划分为额尔登布拉格、沙德盖2公社。

1984年3月,2公社均改苏木。

2005年12月,2苏木合并为额尔登布拉格苏木。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地处于乌拉特前旗东部,东邻钢都包头市,南依乌拉山分水岑与白彦花镇相连,西与乌拉山镇和新安镇隔乌梁素海相望,北与大佘太镇、明安镇接壤。 辖区面积8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地貌特征呈现多样化,有山地、丘陵、沙滩地,以山地为主。

气候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于旱多大风,夏短而热雨集中,秋高气爽霜冻早,冬长寒冷雨雪少。年平均气温集中在3.7℃~7.6℃区间段,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41℃。年平均日照时数3110~33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126天。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降雨量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经济

2011年,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农业总产值9600.7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主要经济作物有籽瓜、花葵、油葵、玉米等,饲料玉米种植面积35321亩,花葵种植面积40009亩,油葵种植面积6120亩,籽瓜5565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羊饲养量120602只,牛饲养量582头;家禽饲养量1.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6361.9万元。

截至2011年末,额尔登布拉格苏木累计造林85万亩,其中防护林84.97万亩,经济林300亩,林木覆盖率36.7%。

2018年,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黑柳子乡位于乌拉特前旗东大门,南临黄河,北依乌拉山,临近包头、鄂尔多斯市,属包、鄂、巴“金三角”地带,110国道、包兰铁路沿乡北侧通过,乡内公路建设形成网络,跨黄河通过李虎浮桥与109国道、鄂尔多斯市相连,交通十分便利。通讯网络覆盖全乡。乡内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北靠乌拉山大桦背,南连恩格贝和响沙湾,乡东北三顶村分布汉代古墓群,属原九原郡遗址。

  全乡总面积172平方公里,有耕地10万亩,人口1.3万人,全乡经济以农、牧、林、企主,盛产小麦、玉米、甜菜、瓜类、葵花等农产品,其中黑柳子西瓜、香瓜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享有盛名,并远销山西、河北等 地。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乡经济发展迅速,种植业粮、油、糖为传统优势产为。玉米、架豆和蔬菜制种形成新兴产业,养殖业已建成以肉羊为主的养殖基地,奶牛养殖正在形成规模。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乡党委、政府致力于全乡经济发展,再创辉煌。坚持农牧为本、科教奠基,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推进全乡经济全面发展。.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额尔登布拉格苏木”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地图

导航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
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名人(周边)
万继生 (194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