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黄岗镇

将侯村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黄岗镇将侯村行政区划

数据看将侯将侯村是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黄岗镇管辖的村,车牌赣C,长途区号0795,邮编为336000,身份证前六位数字是360924。

将侯村概况

地名:将侯村
隶属:黄岗镇
行政级别:
区号:0795
车牌:赣C
邮编:336000
区划代码:360924107
身份证前6位:360924

  解放前将侯1488—1505年为广贤乡,39都。1932—1938年设区、保、甲,将侯为10保。1949年全国解放,废除保、甲。保改编成村,改称将侯村,全称为芳溪区石花尖乡将侯村。1951年7月与石花尖分开,改称将侯乡,辖现双峰林场的斜港村、李家村、严湖村、龙炮村,普安桥自然村由潮溪乡辖管。1958年场社全并,将侯乡分为三个大队,水岭大队、将侯大队、洪桥大队。其斜港村、李家村、严湖村、龙炮村,划分为双峰辖管,普安桥自然村划分为洪桥大队辖管。在1968年由水岭大队、洪桥大队合并为将侯大队。在破四旧立四新之时,由将侯村大队更改为立新大队。在1984年又改称为将侯村沿用至今。

  刘伯温访将

  在解放前,张怡春住现宜丰县黄岗乡将侯村街里组棚下(称石果树下),当时张怡春和母亲相依为命,住着二间竹瓦盖的,用竹片围的竹棚子里,生活过得十分寒霜。刘伯温得知张怡春住址,率军前往将侯拜访张怡春,所以将侯由此而得名。

  将侯村位于黄岗镇东部、东北与双峰林场相连,南与车上林场毗邻,西与黄岗集镇接壤,村委会驻街里自然村,距镇政府5.3公里,距县城42公里。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全村共有森林面积16360亩、耕地3067亩。其中水田2939.9亩;毛竹蓄积量120万根,是竹子之乡。宜丰县毛竹生产主产区之一。全村总土地面积9.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十七个村民小组:水岭组、田堘败组、陶家屋组、汤家垴组、水岭下组、南源组、禅寺组、坪坑组、密竹坳组、坳下组、床里组、街里组、唐家槽组、下庄组、碓下组、洪桥组、普安桥组。村民以杂姓为主,从1966年—1980年期间,有萍乡市大量移民、湖南韶山灌区移民及上海垦民移民到将侯,全村共有426户,人口1638人;其中瑶族8人,苗族2人,均为因婚迁入。

  境内有一条主要河流长塍河水源之一,小溪流4处,有发电站一座。2006年建中国移动信号塔一座;2008年建联通信号塔一座;2008年建电信信号塔一座;现全村有手机用户800多户,电脑宽带用户30多户。

  截止2013年8月,全村有卫生所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教学点(一、二年级)一所、农家超市3家、农家书屋一间。

  【农业】

  将侯村有耕地面积3067亩,其中水田面积2939.9亩,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种植以前大多数田块一年两季(早稻和晚稻),但自从改革开放联产到户以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现在全部改种为一季晚稻;旱地主要种植蔬菜,主要品种有:辣椒、黄瓜、大葱、丝瓜、豆角、大蒜、茄子、白菜、萝卜等;现随着各类交流机会的增多,蔬菜品种也多种多样增多;但大多数人家自种自用,有部分农户专供销售。2013年全村粮食作物总产量1073.45吨,豆类总产量1.5吨,薯类总产量2.1吨,花生总产量1.6吨,蔬菜总产量12吨。

  【工商业】

  解放初期有纸棚8处,处产土纸1200担,而且以质量好、纸质优而出名,远销外省、市、县,直到七十年解散。

  1983年由村投资兴建村办企业,将侯制刷子,产品远销江苏、浙江,在1988年间,因无销售市场停办。

  1984年在村部办起了竹筷厂,年产量25000件;同年投资6万元兴办保健凉席厂,年产量为180000床。

  村内还有各内类户办的联户办的竹类加工厂、大米加工厂等;这些企业在当时解决了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农闲时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将侯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受市场制约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这些企业严查滑波,现在均已不复存在。

  解放前50年代至90年代,黄岗供销社在将侯村设有一个南杂货代销点,在改革开放发展第三产业,现均发展为3个小型农家超市。

  【林业】

  将侯村现有森林面积16360亩,主要树种有毛竹、杉木、松木、阔叶林组成,珍贵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红豆杉、银杏树,主要盛产毛竹,据估算,全村毛竹蓄积量有120万根。村民以砍毛竹、杉木为主要收入来源;历年来村民人工造林近千亩,合理有序的择伐,确保青山常在,持续永用,是村民的绿色银行。林业收入在村民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在2005年林业产权落实,林权改革后,每年都要造林和荒山造林种植大量杉木苗。

  【畜牧业】

  将侯村历史上主要以家庭院养为主,主要以养猪、牛、羊、兔、鸡、鸭等,都是老方法饲养,防预卫生差、瘟疫流行广、畜牧业发展缓慢,历史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猪的习惯,主要用于处理家里的剩饭剩菜,到年底杀猪过年,但随着生活习惯及饲养方式的改变,现在农户散养猪的越来越少,逐步走上规模化养殖发展;现在下庄养猪厂、南源养猪厂,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还有农户小型养猪厂,效益可观;养牛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畜力。随着小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现在养牛户已谬谬无几,余有边远山区还有部分养牛种田户。村里现有养羊户4户,山羊存栏900多头,散户养羊户很少,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村内还农户挖鱼塘养鱼的习惯,但基本是人放天养,全是绿色菜篮。

  【农具机械】

  将侯村80年代前,还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工为主,以牛为畜力,工具有木犁、铁耙、木滚子等,稻子成熟时靠人力用禾桶收割。90年代末,全面推广科技种田,各种小型农业机械逐渐推广使用,水稻脱粒机也由脚踏人力改为机械动力,在一些大的田块还用上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据2013年农机调查,全村共有微型耕种机60台,大型收割机2台,微型脱粒机220台,还有各种小型耕作机40台,插秧机一台。

  【水利】

  将侯村由于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有坪坑小河、禅寺小河、水岭小河、唐家槽小河4处小溪流。解放前,这些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当时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动力,村内现有多处当时使用水力生产生活的遗迹;如:水碓(用来碾米的)。解放后,将侯村集结全村之力开展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兴修水利设施,开挖改造了大量灌溉水渠、水坝。在2006年—2009年县发改委蹲点将侯投资4万元,改造了下庄坝至普安桥组,用混坭土浇灌的水渠3000多米,保障了碓下组、洪桥组、普安桥组700多亩水田灌溉,确保了旱涝保收。2010年将侯村积极争资立项,群众大力投劳,先后对床里组120亩低产田改造正规机械作业,水利改造采用了新型u型槽,使低产田改造成了正规良田,使村民省时省工,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2003年至2013年期间分别利用山泉水,装上了南源组、街里组、唐家槽组、碓下组、床里组、下庄组、普安桥组、洪桥组8个村民小组的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使村民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在2001年,利用充分的水力资源兴建了将侯村水岭下电站,总装机容量200千瓦,并网发电。年发电70多万度。

  【交通运输】

  旧时交通闭塞,将侯到黄岗只有一条小路,从黄岗通往双峰的小石头路,从黄岗经将侯管辖地段10.5公里,小石路沿河而行。在1960年修建成了一条长5.5公里,宽3米的沙石公路。1960年12月通车。在1980年—1998年分别兴修,将侯到水岭下、将侯到密竹坳、将侯到下庄、将侯到禅寺的无等级石坭路。在2005年兴修从汤家垴组至水岭组3米宽的无等级公路3公里。在2007年,村集体投资,政府立项硬化好了从黄岗集镇至将侯村部5.3公里水坭路面。在2010年硬化了将侯村部到床里组1公里的水坭路面。2012年硬化了将侯村部至汤家垴组2.3公里的水坭路面。还有汤家垴组—水岭组、村部—禅寺组、村部—坪坑组、村部—下庄组、村部—普安桥组没有硬化,均为砂石坭路,但可通农用车。

  据2012年全县公路桥梁建设情况统计,全村共有公路桥梁16座,古桥一座,普安桥石拱桥,桥长12米,宽5米,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44年)。其它桥梁长宽不等,建设时间分别从1961年—2003年期间。

  到2013年8月止,全村有农用货车(轮马车)4辆、小车12辆、摩托车380辆、三轮摩托车4辆。

  【文体卫生】

  将侯村在1952年10月成立业余剧团,主要演地方采茶戏,有专供演戏的戏台,能客纳300多人看戏的场所,部分设备还保存在村部,1968年因文革时期解散。

  1986年成立了村电影放映队,村里购置了一套完整的电影设备,1990年撤消。

  解放前—1970年,将侯有完小1—5年级,地点在街里组。1976年设将侯附中(初一、二年级)有教学点,三个教学点:水岭教学点、禅寺教学点、洪桥教学点。在1979年将侯附中撤消,并入黄岗中学。在1979年村投资在除家庵新建了九间七木结构校舍,占地面积5.96平方米。在1990年因受冬天冰雪的影响,构成危房,在村部旁边兴建了一栋占地面积为780平方米混砖、钢筋、水坭结构的校舍,操场、蓝球场1400多平方米。1994年,水岭教学点、禅寺教学点、洪桥教学点撤消,并入将侯村小学。2003年3—6年级并入黄岗中心小学,保留1、2年级;现将侯有大学毕业生27人,高中毕业生90人,初中毕业生462人。在小学内设了公办幼儿园。

  六、七十年代,将侯就建有广播站。1990年重新购买新设备,架设线路安装有线广播,安装高音喇叭20只,广播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覆盖率100%,到2010年响应村村响的政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安装了先进的无线调频广播。1982年购置了一套-发射机,转播中央一台、江西台,解决了村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2007年建成了中国移动信号基站。2008年联通信号基站建成、电信信号基站建成,将侯的手机信号覆盖率98%。

  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一所,占地面积80平方米,有各类书籍图书24000多册,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学到不少知识。

  解放前,将侯村只有一所民间草药郎中铺;解放后,1968年乡里设了医院,将侯成立卫生所一所。1970年—1980年转为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基金由大队、生产队、个人三级负担,经费在公益金刘支。1981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为个体经营,现有一家个体卫生所。

  近年来,将侯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和清洁工程建设,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用上了自来水,厕所由传统式厕所改建为水冲式厕所,建设三格式化粪池,同时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全村共建沼气池86只,即清洁了环境,又提供了洁净的能源。全村共建有垃圾池8只,垃圾由乡里的垃圾清运车定期清理运至垃圾焚烧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大事件】

  1979年:兴建了涂家庵九间土木结构小学校舍,占地面积596平方米。

  1980年:兴建了电视发射塔。

  1982年:举办了刷子厂,村集体投资12万元。

  1986年:兴建了将侯小学校舍楼,钢筋、混砖结构二层,占地面积560平方米。

  1987年:兴建礼堂,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1992年:兴建村卫生所,占地面积160平方米,钢筋、混砖结构二层,建筑面积320平方米。

  1994年:兴建村办公大楼一幢,占地面积610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钢筋、砖混结构。

  1995年:兴办了竹筷厂,凉席厂,因市场行情不好,1998年停办。

  1998年:兴建了村礼堂大桥、村部桥、南源桥。

  2000年:兴建了全村农电网改造,由上级供电部门投资,原有的电杆树、线路、变压器无偿移交给黄岗供电所。

  2001年:兴建了将侯电站(水岭下)投资30万元,装机容量200千瓦,年发电量70万度。

  2006年:由移动公司投资,兴建了移动信号基站。

  2007年:由联通公司投资,兴建了联通信号基站。

  2007年:电信公司投资,兴建了联通信号基站。

  2007年:兴修建了从黄岗集镇至将侯村部5.3公里的水坭路硬化。

  2010年:兴修建了村部至床里的1公里的公路硬化。

  2012年:兴修了村部到汤家垴组2.3公里的公路硬化。

  【历史遗迹】

  寺庙

  明末清初,全村共有6处,分别是苦主庙、太保庙、石岭石马、禅寺庵、除家庵、龙神庙,在解放期间和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时,全部被毁,唯有龙神庙保留完好。

  普安桥

  此桥位于将侯村普安桥组,建于公元1744年,全长约12米,宽5米,高7米,主桥用一至两米长的麻条石并成的石拱桥。桥体两边还用4米的麻条石,麻条石还做了花样,上桥及下桥都是用麻条石彻成9寸宽,步岸成梯形,因受洪水灾害,现已裂缝。

  龙神庙

  据村里老人说,在300多年前,龙神庙就是房子破,木头结构,东倒西歪,到现在已经重修过三次了,最后一次在解放前1929—1930年之间重修。在2008年由密竹坳组陈海泉、邓渐如为首,重新装修,扩宽了场地,新建了烧香炉、放爆竹的炉,因龙神庙座落在密竹坳组的小河边,屋背靠山,屋檐下就是一条宽3.5米的小河,一些拜蔡人士去朝拜用两根木头当桥而过。在2008年,把整个庙门口的小河用混泥土钢筋浇起有60平方米,庙里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中间有几个大石头紧连,只有一条3—5公分的石缝。石缝里有两条小花蛇,称小花龙、龙神。无论春、夏、秋、冬都在石缝里。在解放前,有一湖南平江的道士经过,到庙里朝拜时,发现有两条,就做了三天三夜的法师,带了一条到湖南平江也建了庙,然后龙神庙就成了一只小龙;经过几百年来,小龙神还是中指一样大,从未长过,当地村民都看过,从不离开石缝;很多朝拜人士用相机、手机拍相。

  将侯村附近有黄檗山渊明湖水利风景区南屏公园(省级森林公园)洞山禅林宜丰五峰山等旅游景点,有宜丰蜂蜜宜丰竹笋宜丰根雕罗酒宜丰松肉等特产。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将侯村”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将侯村地图

导航去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黄岗镇将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