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

草市镇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草市

草市是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管辖的镇,车牌湘D,长途区号0734,人口约6.05万(截至2018年),面积14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0个行政村(社区)

草市镇概况

地名:草市镇
隶属:衡东县
行政级别:
区号:0734
车牌:湘D
邮编:421000
区划代码:430424107
身份证前6位:430424
面积:144平方公里
人口:6.05万人
人口密度:420人/平方公里

草市镇,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下辖镇,地处衡东县东南部,东与攸县菜花坪镇、鸭塘镇接壤,南与南湾乡为邻,西连杨林镇,北抵高湖镇, 行政区域面积143.9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草市镇户籍人口有60467人。

1950年,为衡山县第四区南市乡。1952年,属衡山县十三区。1958年10月,设立燎原人民公社。1959年1月,将高塘乡、南湾乡析出更名为草市公社。1984年2月,设立草市镇。 截至2020年6月,草市镇下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2011年,草市镇财政收入116.33万元,比上年增加16.3%。2011年,全镇GDP总量25825.1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000万元,工业总产值12825.17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800元。 2014年,草市镇全镇实现生产总值约3.9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人均增长350元,比2013年增长8.7%。2015年,草市镇全镇实现生产总值约4.08亿元,比2014年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比2014年增长280元,增长率为6.6%。2018年,草市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草市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明、清时期,练兵的草坪称为草司,清咸丰三年(1853年)草坪成为市集更名“草市”,由此得名。

民族文化

草市赶分社

草市古镇民俗多样而古朴,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赶分社”。赶分社即春分赶集的意思,明清时期(一说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农官为“勤政亲民”,不误农事,使人民依时做好农具、耕牛、种籽的准备,指定春分节为交易日。每至春分时节,在油菜花绵延不断的洣水河畔,近至草市及附近各乡镇村民,远至周边衡山、攸县、安仁、茶陵、乃至江西等地,都有客商和顾客或乘船或赶陆路,带着自己的土产纷涌而至。

端阳节赛龙舟

五月五日,龙舟竞渡,振奋人心,盛况异常。是日,五龙下水,有朱家口的黄龙舟(插黄旗)、上街上的白龙舟(插白旗)、正街上的红龙舟(插红旗)、司门前的紫龙舟(插紫旗)、晏婆塘的乌龙舟(插黑旗),每条龙舟配鼓手、铜锣手、指挥各一人,划船力士20—24人。陆地上配铳手一人。岸上,一声铳响,五龙竞渡开始,指挥挥动小旗,众力士使劲划桨。

灵山庙会

与灵山庙同期形成的灵山庙会。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是协应侯的生日(另一说是辅佐炎帝的重臣灵山侯的生日),乡人为了纪念他,而自发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草市镇建置沿革

1950年,为衡山县第四区南市乡。

1952年,属衡山县十三区。

1958年10月,设立燎原人民公社。

1959年1月,将高塘乡、南湾乡析出更名为草市公社。

1961—1989年,属(1960年1月后属衡东县)杨林区。

1984年2月,设立草市镇,另析出沙港、彭家园、香花、田心、吴家仓、横岭、黎明、山田、潇坪9村设立洣坪乡。

1989年5月,澈坪乡并入草市镇。

2015年12月,草市镇与高塘乡合并。

2016年,高塘乡成建制并入草市镇。之后,草市镇各行政村也进行合并精简。

草市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草市镇地处衡东县东南部,东与攸县菜花坪镇、鸭塘镇接壤,南与南湾乡为邻,西连杨林镇,北抵高湖镇, 行政区域面积143.93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2011年,草市镇有境内耕地面积34882亩,其中水田20033亩,旱土14849亩。

草市镇经济

综述

2011年,草市镇财政收入116.33万元,比上年增加16.3%。2011年,全镇GDP总量25825.1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000万元,工业总产值12825.17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800元。

2014年,草市镇全镇实现生产总值约3.9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人均增长350元,比2013年增长8.7%。

2015年,草市镇全镇实现生产总值约4.08亿元,比2014年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比2014年增长280元,增长率为6.6%。

2018年,草市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个。

农业

2011年,草市镇农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的50.33%。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533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油菜、瓜类、蔬菜等。2011年,种植柑桔2100亩,产量2400吨,油菜14741亩,产油400吨,瓜类500亩,产量750吨,蔬菜8680亩,产量13540吨,总产值4550万元。

草市镇的畜牧业以养殖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出栏生猪4万头,年末存栏2.5265万头,产值7500万元。家禽饲养26.5万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3.8%。截至2011年底,境内有山林面积1527亩,其中防护林509亩,经济林1018亩。产值1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5%。

工业

2011年,草市镇的工业总产值12825.17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66%。境内有企业及小型加工企业112家,职工人数1512人。

商业

2011年,草市镇的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495万元。境内有商业网点240个,集市贸易成交额10500万元。

草市镇风景名胜

草市古镇

草市老街远,相传几千年。草市古镇是典型的山水型山乡古镇风貌,有资料显示,古镇最初形成于唐宋时期,保存较好,其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优越,地域文化底蕴丰厚,并具山、水、洲、镇等景观要素浑然一体,古镇、古庙、古林、古井、古码头各具神韵,历史古老、民风古朴,素有“湘南芙蓉镇”之美称。

草市境内有“灵山胜地”“八仙下棋”“猴子捞月”“合福林寺”等名胜古迹。古有灵山八景:双流漾月、峭壁回澜、云根仙座、水际石枰、神植楠荫、前洲橘色、滴响神泉、山市炊烟。另有民间传道十景:三步两搭桥、亲生马磴、桃花园、针线吊葫芦、象鼻子、线锯石、石猴子、两巷不见天、四四方方一颗印、三间半犁嘴屋。

草市灵山

七二名峰外,灵山别有天。灵山名闻东南各省,位于草市街首,洣河、永乐江汇合处,高不过百余米,长不过百丈,山虽不高,因仙而名。据《灵山志》载:秦朝原名麟山,以“山如麟”得名。至汉三侯(绍德侯、衍德侯、协德侯均为中山靖王胄)为“免五季乱,奉母偕隐于此”,“兄弟坐石成真”,“邦人立庙以祀,祈无不应”,遂易名灵山。另一传说则是,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南巡,沿洣水进入湘东山区,传播和发展农耕文明,最终“葬于茶乡之尾”,据《史记索隐·三皇本记》载,炎帝的3位大臣杨山、灵山和洪山为根治洣水泛洪而献身,分别葬于洣水河畔的吴集杨山、草市灵山和攸县洪山,洣水流域至今留有为祭祀炎帝及其荩臣的炎帝陵神庙、杨山祠、灵山庙及其祭祀活动等遗存,洣水也就被称为“圣水河”。

草市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草市镇、高塘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草市镇

  草市镇位于县城东南43公里,地处洣水、永乐江汇合处,东与攸县接壤,南与安仁毗邻。草市镇属洣水流域重镇,历史悠久,明清两个朝代都曾设巡检司,以巡检司和练兵的草坪而名草司,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更名草市。1958年设草市人民公社,1982年撤销人民公社,分设草市镇、洣坪乡,1989年撤区并乡时,草市镇、洣坪乡重新合并设草市镇。自明朝开埠以来,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陆交通条件,草市镇逐步形成集市墟场,为衡东、攸县、安仁三县的商品集散地.每到春分时节宾客如云,商贩成群,俗称“赶风社”。境内有“灵山胜地”、“八仙下棋”、“猴子捞月”、“合福林寺”等名胜古迹。该镇耕地集中成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早在1990年全镇双季水稻就已过吨粮。草市曾以“柑桔之乡”闻名遐迩。草市柑桔栽培始于南北朝,至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白茅洲广柑,曾为清代贡品,出口苏联,用于国宴,受到周总理和外宾的好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村村有桔场、户户有桔园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全镇先后发展了瘦肉型猪基地,小水果开发基地和荣桓电站库区网箱养鱼基地。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征地五十亩,现已全部建成商品房和市场。草市镇是个文明古镇,集镇功能完备、各项事业发展较快,镇内有供水厂,日供水量达3000吨-4000吨,望日岩、荣桓小水电网络在此汇合,电力供应充足。邮电通讯条件优越,医疗卫生机构健全,草市医院和草市镇卫生院合并为衡东县第四人民医院,文化设施齐全。.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草市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草市镇地图

导航去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草市镇
也叫草市的地方
草市镇(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