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道林镇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道林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道林

道林是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管辖的镇,车牌湘A ,长途区号0731,人口约5.80万,面积13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9个行政村(社区)

道林镇概况

地名:道林镇
隶属:宁乡市
行政级别:
区号:0731
车牌:湘A
邮编:410000
区划代码:430182101
身份证前6位:430182
面积:135平方公里
人口:5.80万人
人口密度:429人/平方公里

道林镇,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为商贾重镇,物阜民丰,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素有“小南京”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东南部,湘江下游一级支流靳江河穿镇而过,沿岸阡陌纵横,植被丰茂,绿带环抱,麒麟山 、狮子山分立两岸,山水田园景观浑然天成,得天独厚。唐代诗圣杜甫流寓长沙时,曾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等千古名句。旧时境内不仅有“宁乡十景”之一的“石柱书声”,还有源自明万历年间的“道林八景”。

镇域交通区位极为优越,G354国道、S219省道、S326省道以及道善、道仙等公路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G0421许广高速与S50长芷高速在此交汇,道林互通、南谷互通、花明楼互通均可便捷到达。

道林镇历史事件

(一)、明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初八辰时,巡按刘熙祚殉难于道林宗师庙 。

(二)、明崇祯十六年(1643)8月,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部进驻长沙,分兵宁乡。知县邱存忠集士绅陶云、周易等率兵阻击,义军杀邱于道林宗师庙。

(三)、民国十四年(1925),毛泽东和大弟毛泽民、妻子杨开慧及毛岸英、毛岸青因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农民夜校,招湖南省长赵恒惕密令抓捕。毛泽东等在乡人帮助下,于8月28日,连夜经如意亭赶到道林,再改成小船沿靳江去了长沙,成功脱险。

(四)、民国三十三年(1944)5月,日军进逼宁乡县境 ;6月13日,日军千余人犯境 ;7月29日,县城被日军侵占,宁乡沦陷 ;8月,日军先后占领莲花乡(双江口镇)、狮顾乡(金洲镇)、洋泉乡(菁华铺乡)、龙从乡(坝塘镇)、高露乡(大屯营镇)、麟峰乡(道林镇)、石潭乡(东湖塘镇)、芳储乡(花明楼镇)、仙凤乡(夏铎铺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9日,日军撤离宁乡。

同年秋,王震 、王首道奉毛泽东令,率三五九旅主力组成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经道林时,在靳水河畔的莘田湾等地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广播革命火种,石坝寺许家祠堂等地一度成为革命热土。

道林镇建制沿革

(元代)

元朝初期,宁乡县属潭州路;天力二年(1329)三月初九,改属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宣慰司天临路。

(明代)

宁乡县明属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道林镇隶属秀士乡。

明嘉靖《长沙府志》载:明代宁乡县有五个乡,分别名为释褐乡、崇德乡、浮丘乡、温泉乡、秀士乡。其中,秀士乡,以宋处士谢英故里而得名,在县东南九十里,领四都、里。如:秀士乡谢英里十区宗师庙南狱大王杜家坪即为今天的宁乡市道林镇华鑫市村杜家坪组。(出处:源自明代《宁乡夏氏族谱》)

序号

都名

里名

区名

镇名

1

五十八都

谢英里

/

道林镇

2

六十一都

/

/

大屯营镇

3

六十三都

/

/

花明楼镇

4

六十七都

/

/

东湖塘镇

(清代)

宁乡县清属湖南省长沙府,道林镇、大屯营镇隶属石柱四都(宁乡四都/宁邑四都)。

宁乡,古有六十七都;明末,凡十七都二坊。

顺治十一年(1654),并十七都为十都,即:狮顾一都、飞凤二都、玉潭三都、灵峰四都、汤泉五都、石柱六都、天马七都、楼台八都、香山九都、沩山十都。

乾隆二十年(1755),因二至九都“都名”与所在“地名”不符,依次进行改名,全县仍设10都,下设121区,436团。即:狮顾一都、龙凤二都、洋泉三都、石柱四都、石潭五都、望北六都、汤泉七都、柳林八都、罘罳九都、沩山十都。其中,“都”下辖“区”,以数字序号命名;“区”下辖“团”,以地名命名。

石柱四都

旧志:并五十八都、六十一都、六十三都、六十七都为灵峰四都。查“灵峰”在县东三十里,系一都之地,又名道山。而“石柱”正在四都,今定为石柱四都。民国《宁乡县志》:东自烧汤河,西至光明山;南自丁凌塘,北至宗师庙。东西约五十里,南北三十余里。其山曰麒麟,曰石柱,曰高露。其水曰靳。其市曰道林。凡十区二十八团。

丁凌塘

民国《宁乡县志》:元季寇乱,生员丁九如、凌之任,共结寨自守,故名丁凌塘,又名丁凌寨。

区名

团名

团数

所属乡镇

所属村(部分片区)

一区

常安团、画一团

2

大屯营镇

/

二区

上营团、屯荣团

2

大屯营镇

/

三区

保安团、保定团、敬胜团

3

道林镇

龙泉湖村、善山岭村

四区

上安吉团、下安吉团

2

道林镇

河东新村、靳水村

五区

上一心团、下一心团

2

道林镇、花明楼镇、大屯营镇

石金村

六区

尚禄团、六合团

2

大屯营镇

/

七区

长安左团、长安右团

2

大屯营镇

/

八区

广济团、和敦团、和绥团

3

大屯营镇

/

九区

梅峰团、球琪团、长生团、乔头团、小吟团

5

大屯营镇、道林镇、云湖桥镇(湘潭县)

靳水村、金华村

十区

道林团、元吉团、公福团、亲睦团、仁善团、仁里团

6

道林镇

道林社区、龙泉湖村、石金村、善山岭村、鑫星村、华鑫市村

同治、光绪年间,每“都”又分上、下,名称依旧,下辖区、团无变化。其中,上四都(大屯营镇)、下四都(道林镇)。

区名

团名

辖地(片区)

归属村

三区

保安团

烧汤河、双雄

龙泉湖村

保定团

枫林、尹家垅

善山岭村

敬胜团

乌石、苏光

善山岭村、龙泉湖村

四区

上安吉团

新湖、荷花

靳水村、河东新村

下安吉团

河清、林塘

河东新村

五区

上一心团

福星、共同、成德

石金村、道林社区

九区

小吟团

丁凌塘

原属宁乡市道林镇金华村,今属湘潭县云湖桥镇黄金村

长生团

岐界、石坝寺、大界

金华村

乔头团

金华村

球琪团

莘田湾

靳水村

十区

道林团

道林

道林社区

公福团

天龙、骑龙

道林社区、龙泉湖村

仁善团

善山岭

善山岭村

仁里团

田心、清湖

鑫星村、华鑫市村

亲睦团

龙塘、金狮、洪江

石金村

元吉团

石壁垅、西塘、港口

道林社区

(民国)

道林镇,民国时期隶属麟峰乡。

民国元年(1912)2月,改“都区制”为“镇乡制”,全县将清代10都调整为5镇7乡1城区,下辖区、团、牌。其中,四都石柱改为高露乡(大屯营镇)和麟峰乡(道林镇)。

宁乡县,民国三年(1914)属湘江道;十一年(1922)直属湖南省。

民国十五年(1926)7月,县农民协会废5镇7乡,分全县分为21区、560乡。

民国十六年(1927)7月,全县恢复原建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8月,废5镇7乡及其辖区,全县分为区,以数字序号进行命名,下辖46个乡和1镇。其中,第二区统原有高露、麟峰、石潭、芳储四乡,公所入靳之双江口;二十五年(1936),迁黄田港。析区域为石柱、高露、靳源、古楼、石镜、盘泉、西冲山七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废团牌制,新编保甲,全县共分885保、8782甲。其中,高露乡辖11保,麟峰乡辖18保。

注:原花明楼镇三元村、泉江村(炭子冲村),清属四都五区上一心团,民国时期隶属麟峰乡第十保。

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全县撤区并乡,并45乡为25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二十九年(1940)改属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1月,将25乡调整为20乡、1镇。

民国三十年(1941)2月,撤销区立5所高等小学校,于21个乡镇各设中心小学1所 。

民国三十二年(1943)6月28日,析麟峰乡十三保的丁凌塘归湘潭县云湖桥镇天星村(今属黄金村)

民国三十四年(1945)3月,鲁志吾任麟峰乡副乡长、代理乡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扩并保甲,普查户口。全县设340保、5634甲;10月,始办国民身份证,次年11月结束。

民国三十七年(1948)7月,全县设335保,4936甲 。其中,高露乡辖14保,麟峰乡辖19保。

民国三十八年(1949)8月8日,宁乡解放;8月26日,中共宁乡县委成立,李瑞山任书记;8月27日,宁乡县人民政府成立,张继源任县长,宁乡归属益阳专区管辖;9月8日,全县划分为10个区,设立区公所,区以下沿用保甲制;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县农民协会成立;8月,废保、甲,置乡、村。全县共分为11区、229乡,4街、1452村。其中“一区”驻地石家湾,辖区为原来的高露乡(大屯营镇)和麟峰乡(道林镇)。

1952年,全县除城关区外,其他10个区每区划分为两个区,共划分为21个区,仍用数字序号命名。其中,一区区址石家湾,二区区址道林。后设道林镇。11月20日,宁乡县归属湘潭专区管辖。

1954年5月,复改为区 。

1955年7月,全县共分18个区、302个乡、2个镇。

1956年6月,撤区并乡,全县辖61个乡和1个镇。其中道林辖三仙坳、石家湾、道林、善山岭4乡。

1958年9月30日开始,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新建17个人民公社,下辖183个大队,1980个生产队。其中,道林设道林公社。

1959年4月,全县调整为372个大队、2311个生产队。

1961年8月24日,恢复区镇建制,调整人民公社规模 。全县设16区1镇,公社由17个调整为72个。其中,道林设道林区,下辖道林、善山岭、石家湾、三仙坳4个公社,59个大队,1529个生产队。

1962年12月5日,宁乡县复属益阳专区。

1969年12月,全县共分为12区1镇,下辖74个人民公社。其中,道林区驻地刁子塘。

1983年7月1日,宁乡县归属长沙市。

1984年5月,全县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建制,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5年6月,析道林乡部分地增置金华乡。

1990年,全县划分为12区1镇,下辖72个乡和1个区级镇、4个乡级镇,914个行政村,12420个村民小组,16个居民委员会,98个居民小组。其中道林区下辖道林 、金华 、善山岭 、石家湾、三仙坳5个乡,59个行政村 、832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10月,撤销道林乡,恢复“道林镇”。

1995年5月26日,宁乡县召开撤区并乡大会,全县撤销12个区公所,将原77个乡镇并为32个乡镇,即15乡17镇。其中,新道林镇由原来道林镇 、金华乡 、善山岭乡合并而成,全镇下辖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

1998年9月,区划调整,全县共分35个乡镇(其中17个镇、18个乡,含3乡1镇办事处和保留原建制的3乡),915个村,12个居委会。

2004年底,宁乡县进行村级区划调整,全县行政村由2002年的908个调整为392个,40个居委会调整为33个社区。其中,道林镇由原37个村(社区)合并为15个村(社区)。

2011年,全县调整为33个乡镇(21个镇、12个乡),下辖375个村,47个社区。

2015年底,全县部分乡镇及村级区划调整,全县有4个乡、21个镇、4个街道,辖364个村民委员会、54个社区居委会。其中,道林镇由原15个村(社区)合并为9个村(社区)。

2017年4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12月3日,宁乡市成立大会举行,宁乡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将相继揭牌。

道林镇乡镇发展

道林镇山清水秀,物阜民丰,历史上以“商贾重镇”著称,素有“小南京”之称。其境内耐火黏土、矽砂、海泡石、玻璃用砂岩、白云岩等矿藏闻名全国。黄茅大岭山峦叠嶂,山水相映,传奇轶闻令人神往。

道林镇也是宁乡市唯一一个全方位紧邻长株潭核心城市群的乡镇。交通区位十分优越,许广高速和长芷高速在此交汇,道林互通、花明楼互通、南谷互通互连环绕。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加上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道林必将成为宁乡市全面对接湖南核心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

近几年来,道林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实施兴工强镇富民战略,抢抓机遇,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增值为重点,着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耐火材料、矽砂开采、海泡石生产、石灰石加工、稻米加工五大产业。城镇建设已具规模,医疗、教育、文化、娱乐设施齐全。

道林镇民族特色

道林镇主要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全镇总人口98%以上。

道林镇特色美食

自古以来,在民间,家家户户就有制作传统美食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比如甜酒(醪糟)、猫鱼(腐乳)、鲊鱼、鲊鸭……等一些列地地道道美食。

酸枣片

酸枣片,又叫酸枣糕。道林民间都有制作酸枣糕片的传统习惯,早在清朝就已广为盛行。其加工工艺及食材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改良,味道也呈多样化趋势。

制作酸枣糕片的主要食材有南酸枣肉、南瓜或红薯、紫苏叶、红辣椒、白芝麻、食用盐、白糖、甘草粉。还可以根据不同喜好,不同口味,往里面添加糯米、藠头、陈皮等食材。

加工方法

① 、先将南酸枣洗干净,倒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将其煮沸至皮开肉绽,再捞出,滗干水分。在煮南酸枣的过程中,准备好其它所需食材,如新鲜红辣椒洗净剁碎备用,紫苏叶洗净备用;

② 、将煮好的南酸枣倒入钵里擂烂,捡去肉里面的核,再将紫苏叶和剁碎的红辣椒连同南酸枣肉一起搅拌,擂成泥状,撒上适量食盐腌制一晚上;

③ 、将南瓜或红薯削皮洗净切片,加水煮熟,再将腌制好的南酸枣肉倒入锅中,加白糖,一同搅拌,将其擂成泥状,冷却备用;

④ 、准备好干净的塑料膜铺在桌子上,将擂成泥状的南酸枣肉均匀摊在上面,烫成一块块,大约厚0.2厘米左右,之后撒上芝麻和甘草粉,在阳光下暴晒,直至两面都晒干;

⑤ 、将晒干水分的酸枣糕片,放入锅中,隔水蒸;

⑥ 、将蒸好的酸枣糕片,放在阳光下继续暴晒,直至完全干燥,然后密封收藏即可。

道林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道林镇位于湖南省宁乡市东南部,地理座标介于东经 112°39′—112°47′,北纬 27°55′—28°06”。东及东南邻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南接湘潭县云湖桥镇,西与花明楼镇(西北)、大屯营镇(西南)交界,北与岳麓区莲花镇,含浦街道干子村(东北)毗连 。东西最大跨度14.482公里,南北纵长19.885公里。

道林镇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道林镇属丘陵地带,地势西北与东南较高,中部为冲积平原。其中,西北以丘陵、山地为主;东北、东南以丘陵为主。境内山脉众多,山脉均属于衡山余脉。衡山山脉自岳麓山西来,由黄茅大岭延伸入境。境内最高峰为黄茅大岭,海拔410米。

水文特征

靳江河,俗称靳江或靳水,古称“瓦官水”,为湘江下游一级支流,以“水急滩多”著称。早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曾记载。《水经注》曰:“湘水又北,左会瓦官口水,湘浦也。”据考证,古代这里曾是烧制砖瓦的集中地,政府在此置有瓦官,故名“瓦官口水”。

靳江河发源于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状元村,由多道山水“积水成溪”,经宁、湘边界状元塔入宁乡市东湖塘镇麻山村。靳江河自西向东流经宁乡市东湖塘镇、花明楼镇、大屯营镇、道林镇等地,经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长沙市岳麓区含浦街道、学士街道、洋湖街道、岳麓街道,然后于长沙岳麓区的柏家洲附近汇入湘江。靳江河主河道流经道林镇境内12.530公里,途经道林社区、靳水村、河东新村、龙泉湖村。在上游靳水村季鱼组修建有新埠头水闸及水利发电站,于下游龙泉湖村戴家湾组石灵桥出境,沿途有烧汤河水、烧汤坝水、港口河水、和尚桥水、边山坝水、竹山坝水等干流以及若干小支流汇入靳江河主河道。

序号

河道名称

村名

起点

终点

长度

村(社区)负责人

1

靳江河

靳水村

右岸:道林镇新埠头水闸与大屯营镇靳兴村石山桥交界处

道林大桥与河东新村交界处

3400米

成友良

2

靳江河

河东新村

右岸:靳水村与道林大桥交界处

道林镇与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金侨村(公和片区)交界处

9300米

蒋丙洪

3

靳江河

道林社区

左岸:道林镇道林社区港口桥与大屯营镇靳兴村交界处

道林社区与龙泉湖村龙口桥交界处

7830米

杨红军

4

靳江河

龙泉湖村

左岸:道林社区与龙口桥交界处

道林镇与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金侨村交界处

4700米

朱战武

5

烧汤河

善山岭村(垅枫片)、龙泉湖村

善山岭村实竹塘

龙泉湖村木瓜港

9000米

邓志坚、朱战武

6

烧汤坝河

善山岭村、龙泉湖村

善山岭村石屋冲

龙泉湖村五子桥

5300米

邓志坚、朱战武

7

边山坝河(益家湾)

金华村、靳水村

金华村元砂糖

靳水村新埠头水闸

5800米

成友良

8

港口河

鑫星村、华鑫市村、石金村、道林社区

鑫星村人字冲水库

道林社区港口桥与靳江河交汇处

3200米

张延富、李照平、杨红军

9

和尚桥河

华鑫市村

华鑫市村大屋坝

华鑫市村和尚桥

3800米

张延富

气候特征

道林镇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比较强烈,冷暖空气的交替比较明显。特点为四季分明,水热充足,寒冷期短,炎热期长,寒潮频繁,回暖较早,秋季气温呈阶段性急降。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无霜期275天,年平均降雨量1384.2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81%。由于土 、光 、热 、气 、水等条件优越,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

自然灾害

1954年7月18日,山洪爆发,房屋被毁,全县71个乡受灾;同年12月,连降大雪,遍地冰冻。

1955年3月12日,宁乡遭受大风袭击,倒塌房屋多间,全县203个乡受灾。

1963年5月8日,普降暴雨,山洪爆发,全县74个公社受灾。

1964年7月24日,狂风袭击道林 、坝塘 、双江口等区的11个人民公社。

1966年9月,秋旱,全县有41万亩晚稻受灾,其中7万亩失收。

1969年7月,暴雨成灾,为宁乡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全县74个人民公社和城关镇受灾。

1990年6月6日至6月16日,全县连降三次暴雨,靳江河沿岸农田被淹,民房进水。

1994年5月1日,突降暴雨,降雨量达59毫米,风力九级。

1995年6月22日至26日,连降暴雨,靳江河两岸受灾。

1998年,气候反常,暴雨成灾,各乡镇引发罕见洪涝灾害。

2008年冬,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积雪严重,供电线路受损致使大范围停电。

2010年6月19日,暴雨致使山塘、水库、靳江河水暴涨,低洼处被淹。

2011年1月1日开始,全县出现大范围长时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

2012年7月16日,普降暴雨,多处受灾,民房进水,农田被淹。

2013年5月14日,迎最大暴雨,降雨量达140毫米,导致道林镇9处堤坝损坏,长度达500米,紧急转移村民76名。受灾人口达400人,倒塌房屋21间,无一人死亡或失踪。

2015年6月21日,大水,靳江河水齐堤,低洼处河水倒灌。

2016年7月4日,大水,沿江部分农田及房屋进水;7月18日,持续强降雨,致使河水暴涨漫堤,致使靳江河沿岸农田及房屋悉数被淹。

2017年6月24日,暴雨倾泻而下;6月25日,河水漫过河堤,低洼处一片汪洋;6月26日雨停,洪水开始缓慢消退。此次洪灾,道林镇受灾人口11000余人,倒塌房屋2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990亩,公路中断17条次,损坏堤防500余米;6月29日开始至7月2日凌晨,风雨交加,暴雨持续不断,导致河水暴涨,遭遇六十年一遇大洪水;7月2日上午八点,阳光普照,洪水开始消退,至傍晚时分,已回落到正常水位。此次累计降雨量超300毫米,超历史同期水位1.2米,集镇水位最高达到了3米,全镇受灾人口达2.23万,房屋倒塌959间,农作物受损2.1万亩,烟叶受灾2156亩,道路损毁20.4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人民币。

7月10日,洪灾过后,大范围连续出现四十多天高温酷热桑拿天,导致洪灾过后出现旱情。

资源条件

道林镇素有“耐火材料之乡”的美誉,其境内矽砂、白云石、海泡石、镁质泥等特种稀有非金属矿藏丰富。其中海泡石的精深加工项目尤为突出,该镇境内的海泡石储藏丰富,品质较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生产的海泡石粉已广泛用于复合肥、饲料、铸造、电焊条、橡胶、钻井、药物、美容、陶瓷等方面的粘合、稀释、补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将海泡石进行科学的精细加工,可更好的发挥其吸附、催化、流变、抗盐、脱色等特性,加工的效益将呈数十倍的增长,前景十分广阔。

道林镇还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是历史著名的粮油丰产区,道林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黄土地上大写风流。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适时制定强力推进“特色强农” 战略,不断在“突出产业特色,巩固产业基础,打造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上下功夫,形成了奶业养殖、瘦肉猪养殖、花卉苗木栽培、烤烟生产、米业加工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色产业,推动地方经济滚动式发展。

享有天然淡水养殖场之称的靳江,是湘江下游的一级支流、四季不断流。横贯道林镇境内十余公里,现在利用靳江淡水网箱养殖所占水面仅靳江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上万亩山塘、水库水面,年可产各种名贵鱼3000吨。

道林镇有水田5万亩,山地8万亩,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匀称,可建立面向长株潭市场的大型无公害蔬菜基地。

道林镇学校资源

道林镇“道林初级中学”共有中小学生2414人,幼儿581人,教职工189人、离退休人员217人,2020年12月底实有在职正式教职工187人。境内有道林初级中学、善山岭初级中学、道林镇中心小学、南塘小学、莘田小学、大界小学、汤家塘小学、尹垅小学、田心小学、善山岭小学、双雄小学、龙塘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

序号

名称

村(社区)

1

道林中学

公办

道林社区

2

善山岭中学

公办

善山岭村

3

道林镇中心小学

公办

河东新村

4

南塘小学

公办

道林社区

5

莘田小学

公办

靳水村

6

大界小学

公办

金华村

7

汤家塘小学

公办

华鑫市村

8

尹垅小学

公办

善山岭村

9

田心小学

公办

鑫星村

10

善山岭小学

公办

善山岭村

11

双雄小学

公办

龙泉湖村

12

龙塘小学

公办

石金村

13

道林镇中心学校幼儿园

公办

河东新村

14

道林镇绿森林幼儿园

民办

道林社区

15

棒棒幼儿园

民办

道林社区

16

善山岭完小幼儿园

公办

善山岭村

17

善山岭幼儿园

民办

善山岭村

道林镇名胜古迹

山水类

黄茅大岭

嘉庆《宁乡县志》:黄茅大岭在县东南七十里。巅有巨石,尖耸数十丈,俗呼鹰嘴岭。东有瀑布悬流,约两丈许,下汇石潭,潭前乱石错立,泉穿织其中,撞声如吼,奔注壬子冲,亦佳景也。

麒麟山

嘉靖《长沙府志》:麒麟山在治东南七十里,山层棱如麒麟然。康熙《宁乡县志》:怪石棱层,高可二十丈,周回六百二十步,尾鬣昂耸,酷如麒麟。嘉庆《宁乡县志》:山石壁立状,似麒麟头角雄耸,俯瞰靳江,高数十丈,与隔江狮子山对峙,为上游关键。上有灵慧寺。民国《宁乡县志》:凡三峰纯黑,石高十余丈,遥望如火初然,黑焰滕涌。与靳南岸狮子山相对,形家命为道林水口山势。又南为石壁田。初有石可鉴行人,后农夫以旁田苗秀不实,良由石照使然,聚草焚之,遂黯不辨景。山边有宋处士谢英墓。

石镜

同治《宁乡县志》:石镜在县东南九十里麒麟山。谢处士墓侧有石莹,净如镜,照见山川人物。民国《宁乡县志》:麒麟山南有石,色黄,莹净如镜,倚磴侧视,镜前云影、山光、柳堤、麦陇,如入画图。

狮子山

民国《宁乡县志》:狮山、麒麟相对,为道林水口山,是为狮子山、豹子岭间之山脉。南起石湖塘,北与西抵靳江,西南滨竹山坝水。东西八里,南北略同。

石柱

康熙、乾隆《宁乡县志》:石柱在县治东南七十里秀士乡。高耸数尺,广可两三丈,平坦光莹,不生草木,宋谢英读书其上。

峡水

同治《宁乡县志》:峡水在县南九十里道林上峡山口山垣桥侧。水出山间沿桥畔小溪滴石上,潺潺作弦声,旱久不绝,流入黄丝坝。市人取以酿曲酒,香色味俱佳。

雷分石

嘉庆《宁乡县志》:雷分石在县南八十五里。竹山坝鹳岭有大石如柱,周六丈,高一丈五尺。相传顺治年间,雷劈而为两,至今屹立不倒。一名雷打石。

金华山

嘉庆《宁乡县志》:金华山在县南九十里,山出青石,光润可爱。上有普济寺。同治《宁乡县志》:金华山在县南九十里,山出青石,光润可爱。近年石间涌出清泉,两井涓涓不绝。

石屋洞

嘉庆《宁乡县志》:石屋洞在县南七十里。峰峦峻削有巨洞,洞顶石如建瓴,高可七八丈,约数亩广,旁有窍天光内射,如窗棂然。乾隆间,里人罗芳周、蒋宗培偶见石板上露“石屋云崖大仙刘杨二将”字迹。因闭洞门作龛刻石像,祷雨多验,遂为祈赛之所。

枫林

嘉庆《宁乡县志》:枫林在四都,与善邑瑟摩岭交界。每秋冬时,二十里丹枫如霞如火。

癞子山

同治《宁乡县志》:癞子山在县南八十里。两峰石砌,苔藓斑驳,远望如头生癞。嘉庆年,奸民韩三等强开煤矿,邑绅丁公路、丁元甫控封,中丞景奏准该处山及毗连地永禁开采。

华表山

同治《宁乡县志》:华表山在县南九十里。形如华表,下有华表庵。

纱帽山

同治《宁乡县志》:纱帽山在县南九十里道林建水西岸,为麒麟山近脉。顶圆,左右峛崺,宛如软翅纱帽。

缠山岭

同治《宁乡县志》:缠山岭在县南七十里。峡前分水,右趋道林,左出烧汤河,同会建江。

大界岭

同治《宁乡县志》:大界岭在县南九十里,过岭为湘潭境。五体皆备,正面周圆平正,屹然玉屏,又名玉屏山。

寺、庙、坊、屋类

宗师庙

宗师,地名也;宗师庙,庙名也。天启三年(1623),施主黄廷献始于此立庙,遂名“宗师庙”。

乾隆《宁乡县志》:宗师庙在四都,即刘熙祚殉难处。因庙祀之前赵大中丞,又建忠毅公祠,有典祀。嘉庆、同治《宁乡县志》:在县南七十里,俗传以巡按刘熙祚得名。按「府旧志」万历三十七年(1609)里递周望吕词,云:“潭、宁相去一百二十里,自古有十一铺,曰桐木、茶园、东湖、赤子、聚山、宗师、道林、黄蜡、乌田、杨梅、大栗。”是宗师地名也,明初已有之。天启三年(1623),施主黄廷献始于此立庙,非因刘巡按得名。民国《宁乡县志》:在县南八十里。『《同治县志》明天启三年(1623),黄廷献建。崇祯癸末(1643),巡按刘熙祚殉难于此,俗传以刘得名。「前志引府旧志」万历三十七年(1609),里递周望吕词,云:“潭、宁相去一百二十里,自古有十一铺,曰桐木、茶园、东湖、赤子、聚山、宗师、道林、黄蜡、乌田、杨梅、大栗。”』据此,则宗师地名,明初已有之,何得云因刘得名?

灵慧寺

同治《宁乡县志》:灵慧寺在县南七十里麒麟山,姜以隆子世伦建。隆裔孙复初、耀寰、中一,置田十八亩,以围内十二亩作寺田,佃僧供佛,以围外六亩作祖墓田。康熙时,姜日璜读书其中。乾隆五十八年(1793),姜族重修。民国《宁乡县志》:明建,在县南七十里麒麟山北四都十区道林团。

祖师殿

祖师殿在县南九十里道林市,即旧“道林公馆”。康熙《宁乡县志》:嘉靖二年(1523),知县胡明善撤隆福寺材鼎建。寺田五亩,给蒋绅耕收修理,近年隐废。至三十一年(1552),知县周孔徒查复,就小申明:“亭旧址构之正厅三间,厨房三间,东西耳房六间,门楼一座。” 《府旧志》:万历十七年(1589),柯按院过道林,见路小随示以后不必由此行。居民柳兴春因将公馆拆毁,立碑云:“道林小路,夫马悉行禁止。”同治《宁乡县志》:康熙五十三年(1714),众姓沿馆基地创建殿宇,招僧护守;乾隆、嘉庆、道光年,众姓屡加修葺。庙有中下栋,后厅左右耳房,前面戏楼,左下建王元帅殿。官吏来乡,仍以是为茇憩所。

王爷殿

同治《宁乡县志》:王爷殿在县南九十里祖师殿左。康熙年众姓捐建,香火极盛。

张氏古楼

同治《宁乡县志》:道林街后层楼一座,壁嵌石碑文,曰“张氏古楼”,明郡庠张洞海建。“苍苔碧萝,交萦斑驳”,里人摭其地为“道林八景”之一。民国《宁乡县志》:宣统二年(1910),古楼为狂风所拔。

道林节义祠

同治《宁乡县志》:道林节义祠在县南九十里道林祖师庙右,咸丰三年(1853),廪生黄懋寅、丁应台倡建。中祀巡按刘公熙祚、县令邱公存忠、宋处士谢公英,并附祀殉难诸公。寅自捐四亩塘田三亩;黄舄采后裔捐荡丘田四亩;周蓉舫后裔捐田一亩,又募置细沙丘田两亩,半坝头丘田两亩;寅弟懋淇、温国善共捐祠基;李鸿亮捐祠后屋基。光绪中,刘慎五续捐田两亩。

祭期定十月十日,寅季弟泽,官福建长乐,禀宫保左札饬邑,令临期诣祭。

金华山普济寺

同治《宁乡县志》:金华山普济寺在县南九十里。唐贞观时,遗址。明,崔、许、黄、陶四氏重建,崔廷仕新佛造钟。康熙初,四姓后裔捐资修葺,余银置田五十亩外,垦荒七亩。乾隆年间,徽商孙时泰等因所捐栲木岭田毗连构讼,经宁、潭行白两令合勘会详。咸丰年,徽商张逢吉等冒称施主,崔笃谊、许务本、黄伦叙、陶敦仁等禀各上宪,饬孙令勋断四姓所捐五十七亩与徽商所捐五十七亩互立合约,钳印详结。同治五年(1866),住持僧修整下栋,建立山门,因用亏欠,邀四姓入寺,听其加规弥补。

蒋部兵宅

嘉庆、同治《宁乡县志》:蒋部兵宅在县南七十里成德塘。元臣蒋彦明宅,今其裔孙聚居,额其门曰“司马旧第”。

古书楼

嘉庆、同治《宁乡县志》载:古书楼在县南七十里道林市前元臣蒋彦明藏书处,久圮。

读书堂

康熙《宁乡县志》载:读书堂在县南七十里长冲,以谢英名。

白云寺

康熙《宁乡县志》载:白云寺在县南六十里,宋处士读书处也。

龙王庙

嘉庆《宁乡县志》:龙王庙在东门外广盈仓故址。嘉庆二十年(1815),县令王余英鼎建,有碑记。邑人黄懋泰兄弟捐熟水田十亩,以供香火,田在四都四区新塘冲,立有契据。《访册》:龙王庙在四都九区大界岭。清嘉庆五年(1800),宁、潭众姓崔天仁、刘万春创建;道光、同治时,三次重修。光绪九年(1883),崔姓人家储款名同养堂,后购田三亩三分,并增建庙宇,有碑记云。

报恩寺

嘉庆《宁乡县志》:报恩寺,去县南七十里。王济川等公施民田四十亩。

华表庵

同治《宁乡县志》:华表庵在县南七十里华表山,世为道林蒋氏香火地。康熙乙丑(1685),蒋清祥捐田十二亩,户名蒋佛田;嘉庆乙丑(1805),蒋族重修。

仙女山寺

嘉庆《宁乡县志》:仙女山寺在县南七十里田心,黄道宪兄弟建。

宝峰寺

嘉庆《宁乡县志》:宝峰寺在县南九十五里鹅公塘,黄庭英建。嘉庆六年(1801),黄懋恭兄弟迁建潘家坝。

谢处士祠

《访册》:祀宋谢英,在四都四区安吉团清水塘。道光十一年(1831),黄懋梓、懋劼倡建。其地古之秀士乡。民国《宁乡县志》:谢处士祠在清水塘,故四都四区安吉团。道光初,黄氏建宗祠于此,见有破神祠在侧,神像方袍岸巾,露坐颓垣瓦砾中,乃为重修。神像开,其藏见旧红笺,题曰“宋谢处士之藏”,顺治四年(1647)三月日修。遂书祠颜曰:“宋谢处士祠”。

储英塔

《访册》:道林桥左有储英塔。同治时,黄沛翘、蒋绶荣等倡建。

石观音庙

同治《宁乡县志》:石观音庙在县南百二十里烧汤河岸。百余年来,历著灵异。

关王庙

民国《宁乡县志》:关王庙在四都三区保安团。民国十七年(1928),崔月华等捐建。

急公好义坊

民国《宁乡县志》:急公好义坊在四都道林市桃潭别墅。光绪时,江苏常镇道署寿州镇总兵陶森甲,遵父美韺遗命,捐河工银千两,山东巡抚周馥奏准题额建坊。三十三年(1907),其子共立。又:森甲遵母谭氏遗命,捐赈利津灾民棉衣,合银千两。巡抚周馥奏准,给“乐善好施”四字,同年建坊于桃潭别墅。

三芝别墅

社山有三芝别墅,清季副贡黄培英与湘潭郭处士承鎤等结道林文社于此,讲习古学。

黄梦弼妻杨节坊

黄梦弼妻杨节坊在四都十区仁里团董家洲。康熙戊子(1708)年建坊,上镌“氏年二十一,弼亡,遗孤瑄甫三月,氏守志不变。”

黄锡爵妻刘节坊

黄锡爵妻刘节坊在道林峡山口。乾隆五十三年(1788)建。

谢家琪妻彭节坊

谢家琪妻彭节坊在四都九区长生团石坝寺。光绪十八年(1838),其次子锦章建坊,上镌“光绪五年(1825)所赠二品诰命。”

黄坑大屋

位于道林镇鑫星村,始建于明末清初。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黄氏祖先以家族联合兴建,流传着珍珠宝地,百世无穷。大屋建筑庭院相依,井行通道,历经三百多年,因历史变迁,大部分原物被毁,至今大院以东,仍然留有当初建筑原貌。

渡口、码头、桥梁类

石灵桥

嘉庆、同治《宁乡县志》:石灵桥在县东南九十里烧塘河,邑绅黄日灿费千金独建。民国《宁乡县志》载:石灵桥在县南九十里烧汤河,为潭、宁交界处,清黄日灿费千金建。咸丰八年(1858),徐石村、杨少度募捐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宁、潭士绅陶蘅渚、徐景山倡募重修五瓮六墩。

赤杨桥

嘉庆《宁乡县志》:原名埠头桥,在县南八十五里靳江竹山坝,黄懋恭、黄建准兄弟合修。上有赤杨一株,路根斗大,从桥东横过桥西,故改名。

戚家桥

民国《宁乡县志》:戚家桥跨观音坝水,水南合黄龙坝水,入靳。〈同治县志 〉作“漆”,在县南七十里。清同治四年(1865),杨采亭、杨万春、杨卫国、杨柳乔倡建。

福星桥

民国《宁乡县志》:福星桥跨田心水上,在县南八十五里宗师庙侧。清道光十四年(1834),黄本瞵、杨佐朝等募修。

港口桥

港口桥跨黄龙坝水下流,距入靳江里余。同治《宁乡县志》:港口桥在县南九十里。雍正年,里绅丁至性建;道光年,里绅周协万倡募重修。

栗湾桥

同治《宁乡县志》:栗湾桥在县南九十里。邑绅许明瑞独建。清咸丰间,许裔重修。

宁(迎)远桥

一名埠头桥。跨靳江,在道林南五里。嘉庆、同治《宁乡县志》《访册》:宁远桥在县南八十五里竹山坝。明,崔山禄建,后圮。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黄埴补建,复因水圮。埴孙建治等重修,刘暐泽撰碑记。

道林桥

道林桥跨靳江。同治《宁乡县志》:原名新桥,在县南九十里。清雍正丙午(1726),湘潭李直臣建;乾隆癸末(1763),直臣继妻赖氏补修;道光己丑(1829),县人周封万,纠宁、潭士绅募捐重修,袁名曜撰碑记。

踞麟桥

踞麟桥跨靳江。同治《宁乡县志》:原名枫木桥,在县南九十里道林市侧,后圮。清道光己酉(1849),里人姜鸿逵、蒋廷桢等倡募重修。

康林桥

康林桥跨桃花洞水之上游,其水南入靳。

五子桥

五子桥跨桃花洞水,入靳江处。嘉庆、同治《宁乡县志》《访册》:五子桥在县南九十里烧汤河。清康熙时,何振卿之子盛生、源生、志生、光生、奇生皆有孝行,奉母命建此桥,故名。

洪仙桥(红星)

同治《宁乡县志》:洪仙(红星)桥在县南九十里峡山口。明崇祯戊辰(1628),杨宗先建。清乾隆乙丑(1745),其裔孙月轩侧室陈氏补修;咸丰元年(1851),黄继光重修。

麻滩渡

《访册》:麻滩渡在道林下二里许。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里人黄境创建,有田二亩五分,船屋一所。光绪二十五年(1899),境玄孙耀勋添置一船。

新埠头渡

同治《宁乡县志》:原名毡埠渡,在道林上五里,相传明吉藩仪宾崔文运于此处蹋毡迎郡主入门,故名。乾隆年,崔书三、黄上芳倡建桥渡,置田三亩造船构屋;道光年,崔、许、黄、傅重修船屋,众姓公置木桥,陶姓捐田一亩;咸丰年,黄芝亭、崔菊甫、傅兰庄(傅岩)、许明远复倡募置田五亩修建码头,鲁姓捐田两分作码头基址,共计田八亩,与众姓轮管。《访册》: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旧江湾渡移入田屋等。

道林埠

西自麻山起,东至距治城百里之烧汤河口,此靳水船埠也。各埠之船装运官商货物、谷米,恐有疏虞,埠各设埠头(一曰船头)以领之;每埠又分船为数甲,设甲首,皆以便稽查也。

邱墓类

谢英墓

同治《宁乡县志》:谢英墓在县南百里道林麒麟山。咸丰年,训导周世宽撰碑记,云:“宋处士楚华先生者,世居宁邑,谢其姓,英其名也。”

宋南渡时,秦桧当国,受金人指使,专意讲和。先生与岳忠武同负大才,志存恢复。将应举,会岳忠武遇害,遂隐居不仕,历孝宗朝屡征不就。日徜徉吟咏于泉石间,自镌其钓游处,曰慕严台。当时号称秀士。今石柱书声读书堂基址及士游湖、士游塘诸地名,皆其遗迹。没葬麒麟山之阳,乡民塑像立祠,颜曰“秀士”,永供香火。宁邑四都所以称秀士乡谢英里也。

素仰高风,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司铎是邦,阅邑志,益悉其巅末。咸丰元年(1851)八月,奉上宪谕查团匪,至邑之四都道林市,适晤老友黄君寿朋及其小阮懋寅等。谈及先生隐德,随偕步至麒麟山游览胜概。有石镜莹然,照澈万汇,心骨顿清。人之杰欤,抑地之灵也。而先生坟距石镜处数武,孤冢岿然,匡墓荒废。太息久之。爰商之寿朋,谕诸生捐金修复,特立新碑。诸生咸踊跃从事,事蒇,属宽作文以记之。宽不敏,捔陈其略,泐碑阴,以垂不朽。

唐鉴

位于道林镇鑫星村。唐鉴(1778—1861)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自幼就勤奋上进,学习如饥似渴。嘉庆十四年(1809)己巳洪莹榜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检讨、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1840),内召为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

石柱书声

石柱书声(旧“宁乡十景之一”)

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宁乡县志》:石柱嶙峋,其上方广,藉其平莹为读书堂,谢征士之遗躅也。往往风晨月夜,若有咿唔之声。《宁乡县文物志》:石柱山四周岩石林立,石柱山高耸其间,山形如台,方高两丈有余,顶宽平数丈,腰裂缝隙,有摇摇欲坠之势,临柱顶却有坚定不可动摇之感。风晨月夕,柱台常传出咿唔之声,俨然有人朗读诗文,半里之内,静听者能闻其声。山旁有秀士湖和秀士塘,相传为宋代隐士谢英游钓之处。“ 石柱书声 ” 以形奇 、声奇,加上谢处士之奇行 、奇闻而成为胜地。

清代诗人周书作诗记其事:亭亭石柱立高头,曾有幽人读未休。谁遣六丁轻借力,移将此住砥中流。

雍正进士王文清对于石柱书声也留下了诗句:带得遗经去荷锄,清音千载绕吾庐。自无尘世弹冠念,曾作当年却聘书。石柱山深云漠漠,玉潭风定月如如。斯人邈矣余空谷,我忆遐心赋岁初。

清代诗人郑维楠亦有《石柱书声》诗记其事:咿唔声入白云隈,几度弓旌召不来。石柱嵯峨人已去,至今争认读书台。

道林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道林镇位于湖南宁乡东南端,湘江一级支流靳江上游,与望城、湘潭毗邻。距-主席故乡花明8公里,距毛泽东主席故居30公里,距长沙、湘潭、宁乡县城均只38公里。距潭邵高速公路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发达。全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 5.8万人。

  道林镇山青水秀,物阜民丰,历史上以“商贾重镇”著名,素有“小南京”之称。耐火粘土、矽砂、海泡石等矿藏闻名全国。旅游资源中,境内有楚大夫靳尚墓、南宋处士谢英墓等古墓葬。黄茅大岭山峦叠嶂,山水相映,传奇轶闻令人神往;“麒麟石镜”和“石柱书声”被列为“宁乡十景”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道林人民紧抓机遇,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全镇共有镇村属企业80余家,民营企业1000多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耐火材料企业20家,矽砂企业12家,海泡石加工企业6家。2000年企业产值达8亿元。

  近几年来,道林镇始终重视对外开放,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抢抓机遇,大力促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功能较齐,一个35千伏发电站、7座移动电话塔、10000门程控电话,教育、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完备,镇区道路全部水泥硬化。未来道林定位为商贸、休闲、旅游、生态型的小城镇,使其成为长沙、湘潭两市的“后花园”。本届目标是“优农兴工活集镇三年四跨进六强”,朝着这个目标,道林将以更优惠的政策、更便利的交通、通讯等设施为您的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道林人民将本着“真诚、信赖、友善”的信条与您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鲁涤平故居

  鲁涤平故居:位于道林镇盘龙村柿下塘组,是一处清代庄园式建筑。……

  刘开城夫妇合葬墓

  刘开城夫妇合葬墓:位于道林镇善山岭村荷叶塘组,为一座清代名人墓葬。……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道林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道林镇地图

导航去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道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