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鸦鹊岭镇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鸦鹊岭

鸦鹊岭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管辖的镇,车牌鄂E,长途区号0717,人口约5.79万,面积24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0个行政村(社区)

鸦鹊岭镇概况

地名:鸦鹊岭镇
隶属:夷陵区
行政级别:
区号:0717
车牌:鄂E
邮编:443000
区划代码:420506108
身份证前6位:420506
面积:243平方公里
人口:5.79万人
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

鸦鹊岭镇归属湖北省宜昌市辖镇, 地处夷陵东大门。东与当阳市王店镇交界,南与枝江市安福寺镇接壤,西连猇亭、伍家岗区,北与龙泉镇毗邻, 镇域面积面积242.89平方千米(2017年),53364人(2017年),由1个社区和19行政村构成。

鸦鹊岭镇经济结构长期以工农业为主,2015年,全镇实现全地域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农业产值2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3元。

鸦鹊岭镇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 、全省文明乡镇 、全省百强乡镇 、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省丝竹乐之乡 等荣誉称号。

鸦鹊岭镇历史沿革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定居,繁衍生息。

鸦鹊岭镇地处夷陵与荆襄接壤咽喉要处,夷陵为春秋时楚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夷陵名始见于《国策》。

据《史记·楚世家》载: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278年),秦将白起伐楚,拨郢烧夷陵,楚徙于陈。又《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夷陵,置巫县,属南郡。西汉复置夷陵县,仍属南郡。

《文献通考》又载:东汉时,夷陵县属宜都郡。《吴志·吴主传》云: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

南北朝时期,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再改为夷陵。晋永宁年间(公元301年),置夷陵、宜昌,与夷道、佷山皆属宜都郡。

宋,齐时仍属宜都郡。梁改宜州,以后州、郡多变。

明弘治九年(1496年)鸦鹊岭为夷陵州的辖区范围,夷陵州东至当阳县界一百九里的安福南乡(即今鸦鹊岭的辖区范围之一)。

康熙八年(1669年)《夷陵州志》记载:鸦鹊岭为夷陵州德智乡。雍政十三年(1735年)改夷陵州为东湖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夷陵州为宜昌府,另置东湖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改称宜昌县,先后属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东湖县志》记载,鸦鹊岭为东湖县德智乡以及广仁乡部分区域。清同治三年(1864年),《东湖县志》记载,鸦鹊岭为德智乡界岭铺。

传说梅林寺常有喜雀(鹊)闹梅,故改名为鸦鹊岭。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民国19年(1930年)7月,遵省政府颁行区公所组织规程划全县为五自治区,鸦鹊岭属宜昌县第一区公所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省政府颁布湖北省各县行政区设置办法,宜昌县为四个区六镇二十八乡,第二区辖盘青乡、峰溪乡、龙泉乡、高升前乡、高升后乡,鸦鹊岭属第二区管辖。

民国时期,集镇仅有南北走向的独街一条800米左右,在老街南门口是“一脚踏三县”之地,籍属宜昌、当阳、宜都三县,故有“三不管”之说法。解放后,全部划归宜昌县管辖。

1949年3月,宜昌县人民政府成立,设立10区。

1951年11月至1952年9月增加到14个区,鸦鹊岭为宜昌县第七区人民政府;

1955年2月,第六区(龙泉)中海云、罗家畈、龙泉3个乡并入第七区。

1956年5月,第七区与第八区合并为第五(土门垭)区,辖11个乡。

1958年10月建立鸦鹊岭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4月建立鸦鹊岭区公所。

1975年10月撤区并社,建立鸦鹊岭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2月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区建制,恢复鸦鹊岭区公所,下设乡人民政府。

1987年9月,撤区并乡,建立鸦鹊岭镇人民政府,下设红土、海云、石桥、新场、长湖办事处。

2003年办事处撤销,调整村组规模,由40个村、1个居委会合并组建19个村1个居委会。

鸦鹊岭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鸦雀岭镇面积243平方公里,精度为东经111.42°,北纬30.915°,地处夷陵区最东端,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东与当阳市中心城区毗邻,南与枝江市、猇亭区接攘。

地形地貌

鸦鹊岭镇所在的夷陵区地跨江南江北,江北以大巴山脉的荆山支脉为主,江南以武陵山脉的石门支脉为主,东西海拔落差很大,西部最高的天宝山海拔2000多米。

东南最低处只有几十米,是山川的接合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夷陵地处长江干流与支流黄柏河的交汇处,加之江中有葛洲坝居江而卧,北岸有平整的开阔地。

鸦鹊岭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地的过渡地带,丘陵占50%,平地占35%,水面占15%。

气候

鸦鹊岭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冬季(月)平均气温4.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8.6℃,极端最高气温41.4℃,全年无霜期约270天,一般在3—11月间。

鸦鹊岭镇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鸦鹊岭镇南北长24.15公里,东西宽20.24公里,版土面积242.89平方千米(2017年)。

耕地面积124229.11亩,基本农田面积103906.5亩,林业用地面积103527.85亩,水域面积28983.9亩,园地40132.2亩,交通用地6625.9亩,其它(包括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公益事业等)用地面积25789.8亩,未利用土地面积34821.02亩。

鸦鹊岭镇境内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砂质轻壤土、山地红壤土等,适宜种植水稻、油料、包谷、柑桔、豆类等作物。

气候资源

鸦鹊岭镇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131.6毫米,年最高降水量1287.3毫米,年最低降水量566.5毫米,主导风向南风。

鸦鹊岭镇经济综述

综述

2015年全镇实现全地域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02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63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

第一产业

2014年,鸦鹊岭镇全年柑桔产量达到22.2万吨、生猪出栏35万头、家禽出笼190万只。大力实施粮油高产示范创建工程,全年粮油产量达到6.2万吨。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增加3933元。

蔬菜专业基地达600亩,全镇蔬菜产量达15.7万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家,达到96家。

第二产业

2015年,全镇实现全地域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

截止2015年底,全镇产值过十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过亿元的13家。税收过千万的企业2家、过500万元的3家、过100万元的5家。五年新增市场主体8370家,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1家累计达到23家,其中2015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

第三产业

2015年,鸦鹊岭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限上商贸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0%。

鸦鹊岭镇文化民俗

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

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历经七代乐人。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对当地民风民俗作了“腊市鱼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的描述;著名文学家苏轼也留有“庙前行人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的诗句。据清《东湖县志》(今夷陵区)载,宜昌风俗一般在“元宵张灯……鼓乐笙箫,遍游街市”。

宜昌丝竹现有六十余首乐曲,仅鸦鹊岭一镇就有六十多个乐班,七百余乐人。常见曲目有《水龙吟》、《戏球》、《小起堂》、《小开门》、《客丧》等。

宜昌丝竹在民间长期演奏于婚丧嫁娶和民俗活动之中,主奏乐器为丝弦和竹管。该乐种的曲牌有明显的丝竹曲牌特点,有以“一曲生五曲、五曲生七调”的曲牌派生法,同时还以起调毕曲音构成主导乐句贯穿全曲。宜昌丝竹曲调优美,表现细腻,加上打击乐轻敲细打,往往给人以典雅、清新之感。其旋律则较为华丽,板式也较为规范,曲牌、小调与本地民歌交融形成特有的风格。

宜昌丝竹因传承的断层和艺人的老龄化使之走到消亡的边缘,亟待抢救保护。

鸦鹊岭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鸦雀岭镇地处夷陵区最动端,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东与当阳市中心城区毗邻,南与枝江市、猇亭区接攘,汉宜公路、宜黄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纵贯东西,焦枝铁路、鸦官铁路横贯南北,现有19个村,1个居委会,99个组,17665户,57926人。全镇国土面积243平方公里,是湖北省著名的“鱼米之乡”、“国蔬之乡”和“牲猪之乡”。200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89亿元,农业总产值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2元,财政收入1240万元。.

  2014年7月21日,鸦鹊岭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鸦鹊岭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鸦鹊岭镇相关榜单排名

湖北省全国重点镇,鸦鹊岭排第18名。

鸦鹊岭镇地图

导航去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
鸦鹊岭名人(周边)
文安之 (1582~1659)
黄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