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

团堡镇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团堡

团堡是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管辖的镇,车牌鄂Q,长途区号0718,人口约6.96万(截至2019年),面积44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57个行政村(社区)

团堡镇概况

地名:团堡镇
隶属:利川市
行政级别:
区号:0718
车牌:鄂Q
邮编:445000
区划代码:422802105
身份证前6位:422802
面积:448平方公里
人口:6.96万人
人口密度:155人/平方公里

团堡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地处利川市东部,东与恩施市屯堡乡交界,西与东城街道、元堡乡毗邻,南与恩施市白果乡相连,北与柏杨坝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利川市区24千米, 区域总面积447.7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团堡镇户籍人口为69630人。

周朝,属巴国地;1990年,建立团堡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团堡镇辖1个社区、3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晒田村培风路135号。

截至2019年末,团堡镇有工业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团堡镇历史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在恩施地区设施州卫,并广建军屯,团堡镇当时就在施州卫的直辖范围内,现朱砂屯村始于当年从征此地的军人朱金九。

周朝,属巴国地。

秦汉时期,属南郡蛮地。

后周,属盐水县。

隋大业初,属清江郡。

唐代,属施州清江县。

宋代,属夔州路都亭乡。

元朝时期,属施州清江县都亭乡。

明代,属施州卫军民指挥师都亭里。

清代初,卫都亭里,

雍正年间,属利川县都亭里。

民国时期,属都亭里;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三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团堡乡。

1949年,设团堡区。

1950年,并团堡、理智为二区。

1958年,成立团堡公社。

1961年,恢复区建制。

1975年,改称团堡公社。

1984年,撤社建区。

1990年,归东城街道。

1996年,改称团保乡。

1990年,建立团堡镇。

团堡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团堡镇明洪武年间,冉姓家族在石龙山顶建家庙,称为石龙寺,明清、民国时期,乡政权设于此,并在庙宇外建了四座碉堡,故称团堡。

文物古迹

有利川东大门之称的团堡集镇坐落在一马平川的高山盆地,交通便利,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贯穿全境;东有“利川要隘”石板岭,西有“玉笔朝天”金字山,南有昂首奋蹄马鬃岭,北有峡谷险滩照河。古镇因石龙寺得名团堡寺,清代因商贸发展改名团堡市。集镇以其历史渊源、文化积淀、古建筑遗存,彰显了历史与文化的合璧。古镇环绕石龙山而建,布局形如鹿角,主街道东西长约1千米,还有幺店子等3条巷道直通街前的团堡河。古镇的建筑主要由土家吊脚楼和众多四合院构成,或前店后栈,或前店后坊。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扩大了民间交往交流,还有文人墨客云集古镇。团堡镇古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有学馆书院、寺庙古塔、观音楼阁、冉氏宗祠、亭台风景、文人题刻以及富人的深宅大院等等,有的保存较完整,有的留下了遗迹。

石板岭卡门

建于川鄂古道上的团堡石板岭卡门,是清代防御白莲教的军事要塞。卡门上篆有施南知府王庭桢手书“利川要隘”4个大字,两边有王庭桢撰写的对联:“握建平符节,兴利除弊,展布五年,迩来,上下相浮,不过为斯保民障;辟楚塞崎岖,刊木随山,逶迤千里,到此,门关高峙,亦期永固我边疆。”雄关险隘终究挡不住江山更替的历史车轮。1949年11月,解放军某部九连智破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隘,解放了利川。

石龙寺

石龙寺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翻身街背后一座小山上,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古老且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寺庙。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为土家族大姓冉氏宗祠。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改为寺庙,同治四年(1865年),辟为义学,清光绪五年(1879年),施南府知事王廷祯令毁义学,共四进两殿,总面积1050平方米,整个建筑木梁木柱。 内有四进四殿,设置七个天井,现存碑文23块,最早的一块嵌于主殿牛心天井左墙壁,为明代石刻,记叙了修建冉氏宗祠的由来及捐赠钱物的名单。寺内残存石雕16幅,现供于“蟹将宫”内的3幅石刻是其代表作,是研究土家族文化及明清石雕工艺的重要文物。

1987年1月,利川市政府将石龙寺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有专家考证,团堡石龙寺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1993年,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石龙寺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有两进三殿一楼。第一进是清光绪年间扩建的佛堂,门楣上镶嵌着一组青石浮雕,楹联是:“仙鹤栖松非佛国胜似佛国,石龙绕殿是人间不是人间。”其字里行间蕴涵的禅机,让我辈红尘之人无法参透。明洪武初年所建的石龙寺。门楣上“石龙寺”3个大字被5条飞龙环绕,门上有楹联:“仙拥灵山飞法雨,龙藏胜景起祥烟。”寺内依次分布诵经殿、练功殿、藏经楼。殿内廊柱雄立,均以穿枋联结,不用一铁一钉。额楼刻有《鱼樵耕读》图案,山墙绘有古典神话故事,众多碑刻记载着石龙寺的历史。寺中央天井里盘卧着一条天然岩石形成的石龙,石龙寺因此而得名。

清末进士张定远到此游览,见石龙寺气势非凡,当即赋诗一首:“怪石峥嵘幻作龙,浑身鳞甲白云封。不是老衲吟雕琢,早乘风雷上九重。”

国共两党的抗战纪念碑

在石龙山上,有一座抗战纪念塔,是国民党军政部第二十补训处为纪念利川籍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立的。塔的两侧镌刻“为民族尽孝,为国家尽忠”“继续先烈遗志,完成抗战大业”,底部有“碧血千秋”4个大字。另一座是中共团堡镇党委和市老区促进会为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立的纪念碑。碑面刻题“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碑后面还刻录了434名利川籍抗日阵亡将士的姓名。

团堡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团堡镇地处利川市东部,东与恩施市屯堡乡交界,西与东城街道、元堡乡毗邻,南与恩施市白果乡相连,北与柏杨坝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利川市区24千米, 区域总面积447.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团堡镇境内属大巴山脉,地势东高西低,海拔600~2000米。最高峰位于黑山顶,海拔1827米;最低点位于小溪河,海拔595米。

气候

团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暖夏凉。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

水文

团堡镇境内属清江水系。自腾龙洞入境,由黑洞而流出,入清江,境内河道长6千米。

团堡镇自然资源

团堡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灰岩、生物礁,地质储量1.2亿平方米,可采储量为80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太平龙、黑山一带。

2011年,团堡镇耕地面积68085亩,人均1亩,其中水田9000亩,旱地59085亩。

团堡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团堡镇财政总收入1765.8万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6%。人均财政收入1657元,比上年增长119%。

截至2019年末,团堡镇有工业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农业

2011年,团堡镇农业生产总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生产粮食485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玉米、土豆等。蔬菜产量25315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西红柿、海椒、大蒜、窝笋、大头菜、白萝卜,胡萝卜。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马、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6.3万头,年末存栏6万头;牛饲养量5.6万头,年末存栏7.3万头;家禽饲养量12.5万羽。生产肉类25.4万吨,其中猪肉17.4吨,牛肉9800吨。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团堡镇有商业网点456个,职工130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31.5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2万元,比上年增长3.89%。

邮电业

2011年,团堡镇邮政业务收入13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56万元。

团堡镇风景名胜

综述

团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历史悠久的文物保护单位石龙寺(省级)、宜影塔和培风塔(市级);有保存完好的土家民俗院落吊脚楼;有山民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等丰富的民族文化;有堪称“地下迷宫”的国家AA级景区玉龙洞;有魔幻神奇的石板岭石林公园;有融奇险秀为一体的雪照河(恩施大峡谷的一部分)。

玉龙洞

玉龙洞地处团堡镇北8千米梨树乡樱桃井村的一个半坡上,距“318”国道线上的团堡镇7千米处。洞口高5.7米,宽12米,为人工开凿。支洞有三,左一右二,全长1630米。主洞最高处8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0.6米。因洞内化学沉积物洁白如玉,且洞中一景酷似飞龙,故名玉龙洞。

该洞分上、中、下三层,洞内终年恒温14—18摄氏度,仅中层洞穴面积就有10余万平方米,中层洞有各种景观80多处。其景观小巧玲珑,景点多姿多彩,十分集中。玉龙洞共分上、中、下三层,游览景点主要有一条主洞和三个支洞,主洞最高处8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0.6米,三个支洞左一右二,全长1630米。洞穴景观多姿多彩,巧夺天工,石笋、石柱、石钟乳、千姿百态,奇特诡谲。各种造型的自然景点令人大饱眼福: “擎天玉柱”、“洞中舞厅”,令人叫绝;“天鹅孵蛋”、“雨后春笋”,栩栩如生;“群象迎宾”、“万寿宫”,雄伟壮观;“玉龙飞腾”、“泉奏八音”,惟妙惟肖;“金蛋银窝”、“慈禧皇冠”、“石林大观”、“九龙杯”等。

雪照河

清江伏流十千米至黑洞,然后在此奔流而去,雪浪腾空,故名雪照河,清江至此成为明流。在经过了卧龙吞江的最后一段伏流后,犹如一条久困的蛟龙,奔腾咆哮,从黑洞轰然而出。在雪照河一线形成一条巨大峡谷。峡谷两岸白崖连天,奇峰披云,象形山石比肩接踵。

大河碥

恩施大峡谷是清江大峡谷中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自然景区则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

其中大河碥为主要中心景点之一。这里清江曲折,构成了著名的马鞍龙大回流。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的桡杆山拨地而起,直刺蓝天。

培风塔

团堡镇向东约1千米,有一七层宝塔,名曰培风塔。塔独立小山之上, 此塔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冬天,砖石结构,六角七层,通高17.8米,壁外精细雕刻着楹联、诗文和序言,还有渔樵耕读花草等细腻图案。正门用行草大书一联曰:“绝顶高超联紫气,层梯稳步接青云。”字迹历经百年风雨,如今依旧明晰了了。

此塔是团堡籍清末文人倡议所建,得到施南府利川正堂吴人彦、利川儒学正堂廖升、钦赐花翎代理施南协右营总府利川分府罗胃鹰利川右堂王锡庆等的鼎力支持,修建时数百民众自愿捐款,石龙寺高僧永法、武圣宫高僧自然两法师捐款2400千文,还有太学士萧光潮、萧光楚、刘德玉等大力赞助。邑廪生冉寿益挥毫为塔作叙。叙文精彩描写塔的四周美景后,以“次地虽属天造,还赖人力以培之人文将蔚起矣”等妙句点出修塔是为培植团堡文风的主旨。当时文人和石匠均题诗于其上,至今字迹可辩。

宜影塔

在利川市团堡镇境内的318国道旁,有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当地人把这里叫作“野猫水”。

宜影塔修建于清咸丰年间,领导和组织修建该塔的是以当时团堡冉姓大族的冉永铨为首的29人,为修建该塔捐款的有武陵堂冉姓的永、裕、广、祯四辈人共78名,还有热心亲友21人亦参与捐款。 宜影塔共七层,为典型的六面七角翘檐式砖石结构,轮廓分明,布局合理。塔门两边高大的条石上镌刻着一副遒劲有力的对联:“一色长天高捧日,五更沧海倒凌霄”,横批为“宜影塔”。该塔与位于团堡镇培风路旁的“培风塔”堪称“姊妹塔”。

宜影塔被列为湖北省二级保护文物,历经百年沧桑,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塔顶又被雷击。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和维修,塔上面几层已长满杂草和小树,多处裂缝透出光亮。最下层托起整个塔身,由于长期浸泡在湖水中,受湖浪冲击已出现倾斜,有的地方还出现下沉。

团堡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利川市辖乡。1949年为团堡区,1958年为公社,1996年置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中心24公里。面积409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晒田坝、长槽、高岩坝、沙地沟、店子坪、马鸣坝、张家山、白果坝、团山坝、柴家湾、官田坝、庆口、兴隆坪、齐心坪、白腊山、狮子口、云雾山、朱锦门、贺家坪、烽火、长庆、新田坝、大瓮、大堰、中垭、石板岭、四方洞、黑皮獐、牛栏坪、四水池、金龟、塘秋湾、团堡山、安乐坪、龙台、梅家湾、虾蟆塘、樱桃井、马踏井、马栏槽、阴地山、小谷槽、朱砂屯、大树林、黄泥坡、野猫水、冉家沟、川洞、分水、大洞、茅田、高岩、太平龙、朝南、野猪坪5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云雾山有罕见的珙桐。.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团堡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团堡镇地图

导航去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
也叫团堡的地方
团堡村(重庆市城口县龙田乡)
团堡村(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
团堡村(重庆市彭水县保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