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

百福司镇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百福司

百福司是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管辖的镇,车牌鄂Q,长途区号0718,人口约3.15万(截至2019年),面积19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4个行政村(社区)

百福司镇概况

地名:百福司镇
隶属:来凤县
行政级别:
区号:0718
车牌:鄂Q
邮编:445000
区划代码:422827101
身份证前6位:422827
面积:190平方公里
人口:3.15万人
人口密度:165人/平方公里

百福司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地处来凤县最南部,东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接壤,东南与重庆市酉阳县大溪镇为邻,南连酉阳县五湖乡,西南接酉阳县车田乡,西北邻大河镇、绿水镇,北邻酉阳县兴隆乡,镇人民政府距来凤县城45千米, 区域总面积190.1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百福司镇户籍人口为31478人。

周朝时期,为巴子国五溪地;1984年,再次区划调整,设立百福司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百福司镇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桂林书院社区。

截至2019年末,百福司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百福司镇历史沿革

周朝时期,为巴子国五溪地。

三国时期,属吴荆州武陵郡。

清乾隆元年(1736年),属来凤县。

民国时期,属来凤县四区,区公所设在百户司。

1950年,设立卯洞区。

1958年,成立卯洞公社。

1984年,再次区划调整,设立百福司镇。

百福司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百福司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原为百户长官司,取其谐音为百福司而得名。

文物古迹

舍米湖摆手堂

舍米湖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土家山寨,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土家族最古老的舞堂。摆手堂是土家族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集会场所。土家先民发祥于长阳武落钟离山,巴务相为其最早的领袖,号为廪君,古称巴人。巴人后迁至施南(今恩施州)、湘西(现湘西州)、渝水(今重庆市)等地,少数迁至贵州省境内,来凤舍米湖村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的群山中。

古巴人战争阵前舞蹈谓巴渝舞,后由渔猎发展为以种养为主的农业生产后,巴渝舞加进了一些农耕畜养动作,演变为后来的摆手舞,现今已成为土家族人民的传统舞蹈。

来凤县现存摆手堂3处,最大最完整的是舍米湖摆手堂。此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长方形,大门形似牌坊状。在大门与神堂之间,有一条石铺甬道,道旁有高大古柏。神堂的墙壁是石块砌成,屋面覆盖人字披黑色布瓦,无雕梁画栋和斗拱飞檐,显得古朴厚重。神堂中,供奉土家先祖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塑像。现存古碑系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和同治二年(1863年)维修摆手堂时所立。这里有上千年的古寨,几百年的古堂,为渝东、湘西、鄂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发祥地,因而被誉为“摆手之乡”、“神州第—摆手堂”。

清咸丰年间陈秉钧(云南广南县人,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进士,官刑部侯部主事)在《题土王词》一诗中形容:“五代兵残铜柱冷,百蛮风古洞民多,而今野庙年年赛,里巷犹传摆子歌。”同治年间彭施锋著诗云:“福石(百福司)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迭,一片缠绵摆子歌”,更证明摆手歌舞在该地相当盛行。

百福司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百福司镇地处来凤县最南部,东与湖南省龙山县桂塘镇接壤,东南与重庆市酉阳县大溪镇为邻,南连酉阳县五湖乡,西南接酉阳县车田乡,西北邻大河镇、绿水镇,北邻酉阳县兴隆乡,镇人民政府距来凤县城45千米, 区域总面积190.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百福司镇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平坝与山地面积比为1:7,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海拔530米。最高峰位于高洞村黄泥池组,海拔1127米;最低点位于鸡笼滩,海拔339.9米。

气候

百福司镇属亚热带季湿润型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长于秋,夏长于冬,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8~18.5℃。年日照时数1260小时,无霜期269天,年均降雨量1494毫米。

水文

百福司镇境内属西水河水系和怯道河水系,西水河经南河村堡上组进入,经落印潭、卯洞、纳吉滩、集镇、大步桥、干河沟、鸡笼滩流入重庆西阳县,全长25千米。怯道河经洞塘坝村小若角、后坝、垭垅湾、安抚司集镇、怯道河、龙板,廖家坝于集镇处汇于西水河,全长20千米。境内其他溪流计187条。

自然灾害

百福司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雷击和地质滑坡等。冰雹主要发生在二高山以上,3~5年一遇,最多发的是洪涝灾害,5~10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是1998年洪灾。

百福司镇自然资源

百福司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铅锌矿、锰矿、萤石、硫铁矿、方解石、煤等矿藏,地质储量约32689.5万吨。

2011年,百福司镇有耕地面积48599万亩。

百福司镇经济

综述

2011年,百福司镇财政总收入306.5万元,比上年增长41.9%。

截至2019年末,百福司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农业

2011年,百福司镇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烟叶为主。农业总产值8036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粮食播种面积5.9万亩,生产粮食2.1万吨,其中水稻0.7万吨,玉米0.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蔬菜、花生、西瓜、橘柚、桃、李、梨等。烟叶产量1.2万担,实现经济收入12337万元。油料播种面积1.4万亩,总产1246吨;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万亩,总产1.9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百福司镇生猪饲养量8.8万头,年末存栏4.8万头;羊饲养量0.5万只,年末存栏0.4万只;家禽饲养量29.2万羽,年末存栏8.7万羽。

工业

2011年,百福司镇工业以制鞋、竹木制品、石材、建筑材料为主,工业生产总值3140万元。2011年末,百福司镇境内有工业企业5家,其中县级规模企业3家,职工350人。

商贸

2011年末,百福司镇有商业网点398个,职工421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2.8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百福司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各项贷款余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

邮政业

2011年,百福司镇邮政纯收入7.3万元。

百福司镇风景名胜

卯洞

卯洞离集镇中心三千米,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境内,是一座天然形成的溶洞,酉水河到此进入洞中伏流,洞长220米,宽58米,洞高38米。关于卯洞,在酉水流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玉皇大帝云游至酉水河上空,被这里秀美的山水所吸引。令鲁班在酉水上游的佛潭绝壁上(即来凤的仙佛寺)修凿佛像,打通下流一绝壁以百姓免遭水患之苦,以鸡鸣为期,必须当晚完工。鲁班就安排徒弟打通下游的绝壁,自己就在佛潭开凿佛像。等到雄鸡报晓,鲁班已将佛潭的佛像凿好,才发觉徒弟贪睡尚未动工,没有将阻挡水道的绝壁凿通,于是用凿子在悬崖下戳了几下,便形成一个狭小的洞,因为当时是卯年卯月卯时,所以称之为“卯洞”。鲁班临走前,又在佛潭扔下一只草鞋,每隔20年化成一只铁船,用以疏通下游的卯洞。所以人们常说:“要等卯洞开,需等佛潭铁船来”。美丽的传说给卯洞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卯洞风景区的特点是洞穴密集。亦有三绝:一是独特的洞中漂流;二是溶洞星罗棋布,在十几千米路程中,共有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溶洞;三是几处漂流段惊险刺激,最高的浪头可达6米多。卯洞漂流一日游三省,实为“野味十足”、“惊魂刺激”的旅游极品。亦有古迹可考,据载:五代时,有向伯林者,漫水土司之弟也,夜盗其兄的佩印,口衔渡河。其兄觉而追之,印惊落于潭,伯林逃往他砂(地名)不归。“落印潭”之名由此而来。

仙人洞

在卯洞洞口的正上方,一百多米处有一个圆形的小洞,此洞名曰:仙人洞,据说那是在几百年(或者更长)以前先民遗留下来的杰作,是先民用来埋葬棺木之所,但无人能想象出先民是怎么在那没有任何辅助性工具的情况下,在陡峭的悬崖绝壁上雕琢出这奇特的洞穴的,这也给仙人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上穿洞主峰鸟瞰,落印潭、卯洞尽收眼底。卯洞卯洞,四十八洞。南岸较著名的有月亮洞,洞口形如月亮;燕子洞,洞容深不可测,数不清的岩燕遮天蔽日。北岸的大洞内有石磨龛,两块钟乳石,一似石磨,一似缠头帕的妇女在推磨,惟妙惟肖。正洞和大洞比肩而存,路径相通,洞内有大厅,厅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尤其四块巨石,像龙、像凤、像麟、像龟,人称“四大灵石”。“石上垂莲花十数瓣,天然生成,非人工。”这是《来凤县志》卷六的《地舆志·古迹》中的话,描述卯洞内石钟乳。“南山卯洞太奇绝,山势回环水势灭;其中灵怪多异常,大洞正洞景差别。”这是清代来凤一位知县游卯洞后的诗作。

百福司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来凤县百福司镇位于湖北省恩施州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东与湖南龙山县接壤,西与重庆酉阳县毗邻,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地跨东经109°07′至109°21′,北纬29°04′至29°07′,全镇国土面积184.13平方公里,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酉水河由北向南穿镇而过,怯道河从西向东横贯全镇,两水系于百福司集镇相汇,再向东流入重庆酉阳县境内。两水之上,架四座石拱桥连接鄂、湘、渝。酉水乘船可达湘、渝,公路可直通黔、蜀,水陆交通方便。

  百福司镇历史悠久 。据康熙《卯洞司志》载 ,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抚使,镇守边夷,几百年来承袭土司制度,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土司制度,设智乐里(漫水司)、勇敬里(百户司)和仁育里(卯峒司)。后,因“户”与“福”谐音,且取福有吉祥之意,改百户司为百福司。百福司又名卯洞,因此地有一天然伏流洞,酉水伏流200余米,从洞口相望,可见卯时光亮,故名曰“卯洞”。建国初期,设卯洞区,下辖13个乡;1958年10月撤卯洞区,设卯洞公社,下辖11个管理区;198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县辖镇,定名百福司镇,下辖6个乡(1997年改设管理区,2003年撤销)。

  百福司镇属二高山地区,平坝与山地面积比为1:7。地势西高东低,峻岭重叠,沟壑纵横。全镇平均海拔389米,最高海拔1127米,最低海拔339.90米。

  百福司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1260小时,无霜期269天,年平均降雨量1494毫米,年平均气温16.8℃至18.5℃。

  农作物以水稻 、玉米 、薯类为主,林业和土特产以松、杉、油桐 、花生、中药材等较好 ,其中“金丝桐油”闻名中外,1958年,政务院总理-亲笔题写并授予“金丝桐油,名冠全球”锦旗。

  百福司镇是土家族的聚居地 。彭 、田、向氏等土家族人世居其地,为恩施州土家族居住最集中之地,民风民俗浓厚淳朴。好客、朴实、勤劳的土家山民世代传承,凝结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习俗底蕴,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土家人熏大块腊肉,吃鼎罐饭,饮包谷酒,喝油茶汤,跳摆手舞,盖土花被,住吊脚楼,是酉水流域土家族保留风俗习惯最为完整的地方。民间工艺以纺织“西兰卡普”和竹篾编扎最为著称。.

  2014年7月21日,百福司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舍米湖摆手堂

  舍米湖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舍米湖土家山寨。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场所。来凤县摆手堂现存3处,最大最完整的是舍米湖摆手堂。此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长方形,周围石墙环……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百福司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百福司镇相关榜单排名

湖北旅游名镇,百福司排第23名。

湖北省全国重点镇,百福司排第129名。

百福司镇地图

导航去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