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洧川镇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洧川

洧川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管辖的镇,车牌豫B,长途区号0371,人口约4.70万,面积6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37个行政村(社区)

洧川镇概况

地名:洧川镇
隶属:尉氏县
行政级别:
区号:0371
车牌:豫B
邮编:475000
区划代码:410223101000
身份证前6位:410223
面积:66平方公里
人口:4.70万人
人口密度:715人/平方公里

洧川镇,隶属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代管 ,地处尉氏县西南部,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3市交界处,东与朱曲镇相连,南与许昌长葛市古桥乡接壤,西与岗李乡相邻,北与大马乡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尉氏县城25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65.73平方千米。

洧川镇有“皇帝之墟,轩辕近郊”之称,1949年初,为洧川县。1983年,改洧川乡。1988年,撤乡建洧川镇。截至2020年6月,洧川镇辖3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西街村。

2011年末,洧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0元。财政总收入3800万元,完成营业税3000万元。 2018年,洧川镇有工业企业20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洧川镇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分属郑、韩、魏3国。

汉代称洧阳。

隋置洧州。

金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

金兴定二年(1218年),以宋楼镇置洧川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河患北迁十里于今址。

清康熙十年(1671年),洧川辖区由原来的4坊24保均并为8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

民国元年(1912年),称城厢镇。

1949年初,为洧川县。

1954年,并入长葛县,称洧川区。

1958年,改为洧川公社。

1965年,划归尉氏县。

1983年,改洧川乡。

1988年,撤乡建洧川镇。

2022年7月8日上午,洧川镇举行党委、政府揭牌仪式。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洧川镇代管移交工作基本完成,正式纳入航空港实验区工作体系。

洧川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洧川镇因处于洧水(今双洎河)下的一马平川地带得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洧川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盘鼓、龙灯、舞狮、唢呐等。洧川豆腐制作技艺被列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洧川锅盔、洧川牛肉制作技艺被列入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洧川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洧川镇地处尉氏县西南部,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3市交界处,东与朱曲镇相连,南与许昌长葛市古桥乡接壤,西与岗李乡相邻,北与大马乡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尉氏县城25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7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65.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洧川镇地处尉氏西南部高平地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大部为平原。境内最高点位于花桥刘村南的鸿台寺,海拔200米;最低点村位于镇东南的宋庄,海拔66米。

水文

洧川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流域面积44.2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双洎河、杜公河,其中双洎河为境内最大河流,是洧川与长葛市的界河,又是开封市与许昌市的分界河,境内长17千米;杜公河横穿镇境北部,境内长15千米。

洧川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末,洧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0元。财政总收入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营业税3000万元。

2018年,洧川镇有工业企业20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农业

2011年,洧川镇农业耕地面积6.4万亩,人均1.1亩。农业总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6%。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2011年,洧川镇生产粮食3.5万吨,人均60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油菜、大豆、蔬菜等。大豆种植面积5600亩,产量1179吨;花生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5464吨;油菜种植面积4500亩,产量869吨;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主要品种有白菜、豆角、辣椒、番茄等。在养马寨农场有占地680亩的七彩虹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洧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洧川镇境内有猪、牛、羊、禽类饲养小区29个,其中英内村养殖小区通过省“绿色无公害基地”认证。2011年,洧川镇生猪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5万头;羊饲养量6万只,年末存栏3万只;牛饲养量1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家禽饲养量30万羽,上市家禽1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541吨,其中猪肉3192吨,牛肉140吨,羊肉89吨;禽蛋1367吨,鲜奶46吨。畜牧业总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4%。

截至2011年末,洧川镇累计造林1100亩,以泡桐和杨树居多,全镇林木覆盖率达18.6%,活立木蓄积量达25万立方米,年均植树13万株。全年水果种植面积1700亩,产量2937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子等。

工业

2011年,洧川镇工业形成以有色金属加工、农机配件加工、翻砂铸造精加工为主的3大支柱产业,其中有色金属加工冶炼产业成为全县六大产业之一。

2011年,洧川镇工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600余人。2011年,洧川镇完成工业增加值27.3亿元,年均增长26.2%。民营经济发展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强乡镇”。

商业

2011年末,洧川镇共有商业网点30个,职工20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洧川镇风景名胜

洧川南门

洧川南门东西宽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内外壁均系大砖砌成,底部青石铺基,顶部为半圆形拱券门,建筑古朴,雄浑壮观,1985年被尉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洧川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洧川镇位于尉氏县的西南边陲,东连朱曲,西接岗李,北邻大马,南与长葛县隔双洎河相望,镇政府驻地洧川距县城25公里。镇境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面积55.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39人,耕地面积62948亩,人均耕地1.36亩。

  洧川,因处于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带而得名。战国时分属郑、韩、魏三国。隋唐置洧州,唐贞观元年州废,宋因唐旧制。金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以宋楼镇置洧川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河患北迁十里于今址。景太二年(公元1451年)修土城,周长九里四十步。清沿明制。康熙十年洧川辖区由原来的四坊二十四保均并为八保,以后额定为编沿袭之,故过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民国时期洧川县辖六区,洧川称城厢镇。建国初期洧川仍设县,1954年长葛洧川两县合并,洧川称区属长葛县,1965年洧川公社划归尉氏,1983年改人民公社称乡,1988年改乡称洧川镇。现辖35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10217户,46406人。除回族406人外其余均系汉族,共有52个姓氏。

  洧川属尉氏西南部的高平地地带,大部为平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北部岗陵区到东南部大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及土壤结构较为复杂,北部为沙岗属风沙土类,西部为低洼平川多为粘土,东、南部平原多为两合土。境内最高点在卜庄北岗海拔高度为90米,最低点在刘春桃村北海拔高度为70.3米。双洎河为境内最大河流,又是洧川与长葛县的分界河,流经镇境长度17公里,但在境内流域面积不大。杜公河横穿镇境北部,过境长15公里,其流域面积约占洧川总面积的80%。

  农业 小麦、玉米是该乡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一般稳定在5.3和1.9万亩,平均单产达到247和292公斤。花生、棉花、烟叶为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3.2%、16.3%和5.2%。1988年全镇作物复播面积达到116498亩。复种指数为185%,粮食总产2396,5万公斤,分别是1978年和1965年的1.7倍和3.5倍,农业总产值1500.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5%。.

  2020年9月,2020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名单出炉,洧川镇上榜。

  2016年12月,洧川镇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4年7月,洧川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0年11月,洧川镇入选第四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洧川城隍庙

  洧川城隍庙位于洧川镇城中心路北,据《洧川县志》载:该庙建于明初,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重修,在明嘉靖和清顺治年间又曾多次重修。庙内原有大殿五间,拜殿五间,东西廊房各二十五间,戏楼一座,寝……

  洧川南门

  尉氏县西南五十里之洧川镇,金称宋楼镇,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置县,建国后(1965年)并入尉氏。洧川镇历史悠久,古风犹存,古迹可寻。其南城门便是该镇一大景观。洧川城墙为明朝景泰元年(公元……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洧川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洧川镇相关榜单排名

河南省全国重点镇,洧川排第13名。

洧川镇地图

导航去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