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

碧痕镇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碧痕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碧痕

碧痕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管辖的镇,车牌贵E,长途区号0859,人口约2.12万(截至2019年),面积9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5个行政村(社区)

碧痕镇概况

地名:碧痕镇
隶属:晴隆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59
车牌:贵E
邮编:561400
区划代码:522324102000
身份证前6位:522324
面积:98平方公里
人口:2.12万人
人口密度:215人/平方公里

碧痕镇,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地处晴隆县西南部,东与鸡场镇、三宝彝族乡接壤,南与大厂镇相连,西与普安县地瓜镇、新店乡毗邻,北与沙子镇相邻。 行政区域面积98.2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碧痕镇户籍人口有21217人。

明初时期,为安南卫必黑寨,彝族陇姓土司领地。1984年,复置碧痕乡,仍隶碧痕区。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誓口乡与碧痕乡合并建碧痕镇。 截至2021年10月,碧痕镇下辖2个社区、2个行政村。

2019年,碧痕镇有工业企业5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碧痕镇历史沿革

明初时期,为安南卫必黑寨,彝族陇姓土司领地。

清朝时期,曾一度在该地设营驻兵,称必黑营,后改为碧痕营,属安仁里。

民国元年(1912年),废里建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置碧痕乡,属第五区,区公所驻碧痕营。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第三区。

1950年4月,碧痕乡属第一区。

1958年,改设碧痕管理区。

1963年,设碧痕公社,属碧痕区。

1984年,复置碧痕乡,仍隶碧痕区。

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誓口乡与碧痕乡合并建碧痕镇。

碧痕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取“碧玉无痕、净洁无瑕”之意命名。

碧痕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碧痕镇地处晴隆县西南部,东与鸡场镇、三宝彝族乡接壤,南与大厂镇相连,西与普安县地瓜镇、新店乡毗邻,北与沙子镇相邻。 行政区域面积98.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碧痕镇境内多山呈“凹”字形,地形两边是山地,中间是坝子。境内最高点大箐坡位于与大厂镇交界处,海拔1980米;最低点龙洞位于与沙子镇交界处,海拔1120米,相对高差860米。

气候

碧痕镇多年平均气温14℃。年均日照时数1462小时。无霜期年平均320天。年降水量1500—1650毫米。

水文

碧痕镇境内河道属北盘江水系大桥河支流,总长12.3千米。

自然灾害

碧痕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霜冻、雷击等。干旱灾害年均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3—5月,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9年秋至2010年3月。

自然资源

碧痕镇境内地下矿藏资源有煤炭、金、锑、钛、铜、铁、氟石等。其中煤炭储量2.2亿吨。其他自然资源有三望坪天然万亩草场、风能等。

2011年,碧痕镇有耕地面积19725亩,其中水田6945亩,旱地12780亩。

碧痕镇经济

综述

2011年,碧痕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633元。

2019年,碧痕镇有工业企业5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2011年,碧痕镇的农业总产值7612.4万元。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141吨,其中玉米1404吨,水稻910吨,小麦76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慧仁米、茶叶、油菜、烤烟。2011年,意仁米种植面积5745亩,产量263吨;茶叶种植面积8500亩,产量540吨;油菜种植面积2625亩,产量137吨;烤烟种植面积675亩,产量21吨。

2011年,碧痕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马、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6971头,出栏7376头;牛年末存栏2666头;马年末存栏796匹;羊年末存栏10007n;家禽年末存栏35161羽。2011年,生产肉类929.8吨,禽蛋55吨。截至2011年末,累计植树造林5775亩,林木覆盖率40.2%。

工业

2011年,碧痕镇有工业企业3家,职工150人。

商贸

2011年末,碧痕镇有商业网点42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10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碧痕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3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各项贷款余额9300万元,比上年增长6.2%。

碧痕镇风景名胜

仙人桥

仙人桥位于二望坪西侧沟堑之端,岩石上的小溪常年淘蚀,形成一块巨大的石穹,长约30米,宽约35米,下部空间高约4米,面向沟堑方向敞开。石窝中央溪流端头形成一约3米直径的开窗,溪水由此下注成瀑,瀑下成潭,潭水漫出跌入谷中往下远去。

碧痕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碧痕镇地处晴隆县西南面,距县府所在地约27公里,全镇总辖区面积97多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1.86万亩(其中,旱地面积1.18万亩,田地6830余亩),全镇辖8个行政村,66个村民组,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68万人,占镇总人口的97%),我镇人口耕地少,平均每人仅有耕地0.93亩,必须要有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镇资源丰富,有天然的溶洞2000多处可开发作旅游景点的有300多处,

  碧痕镇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主要的几种有煤、锑、金、铜、铁等)。这些矿产资源还有待开发,我镇农户的整体生活水平偏低,据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全镇人口年终收入低于425元以下有2.04万人,年均人收入低于625元以下有8310余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0%,因此,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我镇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接轨,我们不仅要加强农民的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素质,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要靠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吸纳大量的科技人才、争取多方的支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发蕴藏的矿产资源,发展农、林、牧、渔业,作为增加经济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渠道。

  ".

  明代初叶,碧痕镇为安南卫在南部设置的三营五寨之一的必黑寨,为陇姓土司的领地。清代曾一度在该地设营驻兵,称必黑营。该营都司为讨吉利,以必黑二字的谐音,取碧玉无痕、净洁无瑕之意,谓之碧痕营,碧痕一名始定,隶属安仁里。民国初年,里的建制寻废。1932年3月,县始作行政区划为6区1镇10乡,设置碧痕乡,属第五区辖,区公所驻碧痕营。1941年调整行政区划,碧痕乡为第三区辖。1950年4月2日成立晴隆县人民政府,随即调整行政区划为3区1镇10乡,碧痕乡隶属第一区。1958年改设碧痕管理区,隶闻风公社。1963年撤管理区设碧痕人民公公社,隶属碧痕区。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称谓,复置碧痕乡,仍隶碧痕区。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将箐口乡与碧痕乡合并建碧痕镇,镇人民政府驻碧痕营。

  2021年4月,碧痕镇入选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碧痕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碧痕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碧痕镇地图

导航去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碧痕镇
碧痕名人(周边)
刘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