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

凯棠镇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凯棠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凯棠

凯棠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管辖的镇,车牌贵H,长途区号0855,人口约2.45万(截至2018年),面积5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0个行政村(社区)

凯棠镇概况

地名:凯棠镇
隶属:凯里市
行政级别:
区号:0855
车牌:贵H
邮编:556000
区划代码:522601110
身份证前6位:522601
面积:50平方公里
人口:2.45万人
人口密度:493人/平方公里

凯棠镇,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地处凯里市东北部,东邻台江县,南连三棵树镇,西抵旁海镇,北界黄平县, 行政区域面积49.73平方千米。

元代时期,属播州宣慰司;1992年1月,建镇并乡撤区,凯棠乡保留,所辖区域不变。 2016年1月29日,撤销凯棠乡建制,设凯棠镇。 截至2018年末,凯棠镇户籍人口为24547人。 截至2020年6月,凯棠镇辖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凯棠村。

2015年,凯棠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8元。 2018年,凯棠镇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凯棠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凯棠”系苗语音译,意为鼓笙场。因乡人民政府驻地阳亚,通称凯棠(系片村名)得名。

凯棠镇建置沿革

元代时期,属播州宣慰司。

明、清时期,属清平县。

民国二年(1913年),为炉山县第二区第二分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凯棠镇和白岩、黄泥、凯旋、凯哨等4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撤乡镇,改为凯棠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联保,置凯棠乡。

1953年,凯棠乡析为凯棠、凯哨、白水洞、南开4乡。

1958年,设前进公;同年12月,实行一区一社,属旁海公社。

1961年,撤一区一社,置凯棠公社和白水洞公社。

1966年,白水洞公社并入凯棠公社。

1984年5月,凯棠公社改乡。

1992年1月,建镇并乡撤区,凯棠乡保留,所辖区域不变。

2016年1月29日,撤销凯棠乡建制,设凯棠镇。

凯棠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凯棠镇地处凯里市东北部,东邻台江县,南连三棵树镇,西抵旁海镇,北界黄平县, 行政区域面积49.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凯棠镇境内地形东南为白云岩组成的弱岩溶低中山,其余主要属白云岩组成的弱岩溶垄状低山。地势东南略高,西北略低。山脉多呈南北走向。最高点位于干炸书峰,海拔1050米;最低点位于与黄平县、台江县交界的清水江边,海拔529米。

气候

凯棠镇多年平均气温15.5℃,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5℃。无霜期年平均289天。年均降水量114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占年总降水量80%以上。

水文

凯棠镇境内主要河流清水江过境3.5千米,因田高水低,历来未用于灌溉。其他小溪流还有凯棠河、水寨河、南江河、翁汤溪,均为主要灌溉水源。

自然灾害

凯棠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倒春寒、雪凌、冰雹、雷击等。耕地面积13095亩。

凯棠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凯棠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

2015年,凯棠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8元。

2018年,凯棠镇有工业企业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2011年,凯棠镇完成农业总产值6234万元。

凯棠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612吨。截至2011年末,凯棠镇有森林面积15345亩,森林覆盖率25.48%。

凯棠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为主。2011年,凯棠镇生猪年末存栏0.48万头,牛年末存栏0.28万头。

凯棠镇渔业以稻田养鱼为主。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168吨。2011年,凯棠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2台(辆)。

2018年,凯棠镇谷物种植面积9390亩,产量3977吨;蔬菜种植面积8394.8亩,产量6262.3吨;豆类(不含蔬菜豆)种植面积1087亩,产量187吨;薯类种植面积2824亩,产量1572吨。全镇存栏生猪4228头、牛1840头、家禽5.8万羽;全年出栏生猪8230头,牛400头,家禽10.8万羽。肉类总产量890.1吨,渔业总产量172.8吨。

凯棠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凯棠乡位于凯里市的东北面,东与台江县的台盘、革一两乡相邻,北与 的山凯乡隔清水江相望,南与三棵树镇的板溪片区接壤,西与旁海镇相连,地跨东经108°04ˊ——108°09ˊ,北纬26°42ˊ——26°45ˊ,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10.1公里,总面积为51.27平方公里,呈“椭圆”形状。

  “凯棠”系片村名,原称凯塘,凯堂。后改写为今名,系苗语音译,意为-场,昔日有名扬四方的节日鼓笙场得名,乡以此得名。驻地在凯棠村阳亚、阳报寨。乡政府所在地距凯里市区有42公里,全乡辖芦笙、火香、梅香、凯棠、大坪、凯哨、养小、白水、龙塘、新村、南江等11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寨。2003年全乡有3684户19298人,全乡99%以上人口是苗族。

  凯棠乡东南部为白岩组成的弱岩溶低中山,其余地属于溶岩组成的弱溶龚状低山,其土壤四面属石灰土,中部是黄壤,色土、水稻土相间分布,以黄壤土为多。地势呈南北走向,而凯棠乡为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经济基础脆弱,条件差。主要有干炸书、别单、报别炸、报别福、坡里康等山峰,以干炸书为最高,海拔1050米。最低点为大坪村清水江边,海拔532米。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为1130毫升,无霜期289天。2003年来实有耕地面积13095亩,其中田0935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森林覆盖率为36%。境内水资源、矿产资源缺乏,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等。

  几年来,全乡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立足乡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得到明显成效。但是相对各兄弟乡镇而言,凯棠乡仍然较落后,各项工作有待于我们去发展,去建设。而凯棠乡为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经济基础薄弱,条件差,所以衷心希望得到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我们将为建设凯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凯棠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凯棠镇地图

导航去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凯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