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

刘三姐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刘三姐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管辖的镇,车牌桂M,长途区号0778,人口约4.18万(截至2019年),面积37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8个行政村(社区)

刘三姐镇概况

地名:刘三姐镇
隶属:宜州区
行政级别:
区号:0778
车牌:桂M
邮编:547000
区划代码:451203107000
身份证前6位:451203
面积:370平方公里
人口:4.18万人
人口密度:113人/平方公里

刘三姐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地处宜州区东北部,东接柳城县冲脉镇、六塘镇,南连庆远镇、洛西镇、洛东镇,西邻怀远镇,北与祥贝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369.9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刘三姐镇户籍人口41817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小龙乡。2004年,更名为刘三姐乡。次年6月,三合乡并入。 2014年5月8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宜州市刘三姐乡改为镇建制。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州市设立宜州区,刘三姐镇属宜州区。 截至2020年6月,刘三姐镇下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流河社区中枧屯。

2011年,刘三姐镇财税总收入2156.6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5元,比上年增长10%。 截至2019年末,刘三姐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刘三姐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刘三姐镇原名流河乡,相传下枧河畔的下枧村是唐代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2004年更名为刘三姐乡。 后改为刘三姐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刘三姐歌谣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三姐镇建置沿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小龙乡。

1950年,设小龙区,属宜山县。

1958年,设小龙公社。

1962年,复为小龙区。

1966年,复为小龙公社。

1984年,小龙公社撤销,分为流河乡和三合乡。

2004年,更名为刘三姐乡。次年6月,三合乡并入。

2014年5月8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宜州市刘三姐乡改为镇建制。

2015年2月9日,刘三姐乡政府在办公楼前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州市设立宜州区,刘三姐镇属宜州区。

刘三姐镇地理环境

刘三姐镇位置境域

刘三姐镇地处宜州区东北部,东接柳城县冲脉镇、六塘镇,南连庆远镇、洛西镇、洛东镇,西邻怀远镇,北与祥贝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369.9平方千米。

刘三姐镇

刘三姐镇地形地貌

刘三姐镇境内大部分为山区,东北部有少量丘陵。其中乍洞、飞高、拉甫、谷洞、岩田等村为大石山区;龙潭、龙元、天桥、龙降、洛漏等村为丘陵地带。地面高程一般海拔10—60米,最高点大羊山位于中和村委会西北部,海拔607米。

刘三姐镇气候

刘三姐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秋冬干旱,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多年平均气温12℃,1月平均气温10.1℃,极端最低气温-2.9℃(1956年1月24日);7月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39.9℃(1971年7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1350毫米,年平均降水天数为70天,最多达90天(2011年),最少为46天(2010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95毫米(200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80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3—7月,6月最多。

水文

刘三姐镇境内河道属龙江河水系,主要有3条,一是龙江河自西向东方向的乡境边流过,途经坝头,流河、湖长、中和等村电;二是下枧河(其上游在祥贝乡境内称临江河)自北向南流入龙江河,途经小龙、谷洞、流河等村屯;三是北边坳河自北向南、向东方向流入龙江河,途经龙元、三合中和等村屯。

自然灾害

刘三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低温、霜冻、冰雹等。旱涝平均5年2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2000年6月10—11日,暴雨成灾,降雨量超过90毫米以上(最高167毫米),龙江河段受上游暴雨的影响,最高水位达131.6米,形成“6.1”特大洪灾。当时下枧河龙洲岛上的印月楼被水冲垮。房屋框架向下游漂浮,途中被距下枧一桥仅70多米的跨河铁索桥(链)拦住,严重威胁下枧桥的安全(后被爆破炸散)。

自然资源

2011年,刘三姐镇耕地面积79075亩,其中水田25169亩,旱地53906亩。

刘三姐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刘三姐镇财税总收入2156.603万元,其中地方财税总收入834.119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73.215万元,增值税1322.484万元。企业所得税60.211万元,个人所得税57.3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5元,比上年增长10%。

截至2019年末,刘三姐镇有工业企业20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2011年,刘三姐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035万元,比上年增长6.2%。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年,生产粮食16982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糖蔗、桑蚕。2011年,生产原料蔗21万吨、鲜茧3862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末,牛存栏4385头,山羊存栏3594只,生猪存栏12270头,鸡存栏81991只。

工业

刘三姐镇以加工生产木材、建筑材料、烟花爆竹为主。2011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63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000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35万元,比上年增长22.6%。

电信业

2011年,刘三姐镇电信业务收入10万元。

刘三姐镇风景名胜

综述

刘三姐镇旅游资源以“七个一”特色鲜明。即一条河——下枧河,包括刘三姐对歌台、扁担山、眼泪泉、鲤鱼石等。一座岛——岛上竹青水绿。一首歌——传唱久远的刘三姐山歌;一书院——刘三姐风情苑;一个村——有惊无险古龙漂流终点六妹村,村中河面开阔,河中有一座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小岛。一座寺——三门寺,原名花婆岩,内有滴水观音、卧佛、药师佛、普贤菩萨、日月菩萨、弥勒佛等十几尊圣像;一个山庄——刘三姐镇度假山庄,其坐落于山水相映的流河社区下枧河段上游。

刘三姐故里景区

刘三姐故里景区位于刘三姐镇马安村下岩屯,国家AAAA级景区。整个景区由贯通城区的龙江河段与刘三姐镇下枧河段交汇构成,形成“天人合一”的天下奇观。景区以龙江河、下枧河为旅游带,包括游客集散中心、流河寨、壮古佬等游览区。流河寨为景区核心区,寨中至今仍保留有刘三姐、阿牛哥当年居住过的房屋,有壮寨门、壮族图腾、农家劳作工具、茶楼、踏歌桥、歌仙庙等建筑。寨中可观秀才与三姐斗歌、赏歌王现场赠歌,可体验刘三姐抛绣球游戏等。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的旅游胜地。

下枧河

下枧河位于河池市宜州区四千米处。河水碧绿,清澈透底,全程水路十二千米。河岸崖壁上留有一根扁担和一方手帕模样的石叶,相传是壮族歌仙刘三姐打柴的“扁担”和“汗巾”。崖前有个对歌台,由此上溯圣古龙,沿岸峰峦重迭,翠竹依依,奇峰怪洞,尽收眼底。下至三江岔口汇入柳江,沿途翠竹躬迎山歌悠扬,各景点都留下歌仙遗迹:传歌台、定情树、手巾岩、望妹石等。

下枧河风光特点是水碧、竹翠、洞怪、峰奇,并且包含着刘三姐的传奇色彩。它是拍摄电影《刘三姐》的主要外景地。

刘三姐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刘三姐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城区北部6公里处,全乡跨北纬24039′,东经108032′,东与柳城县交界,北与罗城县四把镇和本市祥贝乡相邻,南邻宜州城区,并与洛东乡隔江相望。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

  刘三姐乡(原为流河乡,2005年三合乡所辖行政区并入刘三姐乡,形成目前新的刘三姐乡)1949年前属小龙区、小龙乡公所,1950年后仍为小龙区公所。1958年撤区分为小龙、天桥、白崖、中和四个公社。1962年四个公社仍称为小龙区。1966年该为公社。1968年驻地从流河村迁到中枧村。1984年改为流河乡,同时分出三合、中和、湖长、龙潭、龙元等五个行政村为三合乡。流河乡名一直沿用,2004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刘三姐乡。

  2017年8月,刘三姐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5年7月,刘三姐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刘三姐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刘三姐镇地图

导航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