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广东省>东莞市

石排镇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石排

石排是广东省东莞市管辖的镇,车牌粤S,长途区号0769,人口约23.52万(截至2020年),面积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9个行政村(社区)

石排镇概况

地名:石排镇
隶属:东莞市
行政级别:
区号:0769
车牌:粤S
邮编:523000
区划代码:441900104000
身份证前6位:441900
面积:49平方公里
人口:23.52万人
人口密度:4824人/平方公里

石排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地处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东与企石镇相邻、东南、西南与横沥镇、茶山镇接壤,西北与石龙镇、北与博罗县相连。 辖区总面积48.7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末,石排镇常住人口23.5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11万人,外来人口18.41万人。

明代,分属东莞县文顺乡第三、四都管辖。1986年11月,改称石排镇。 截至2021年10月,石排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石排镇石排大道中439号。 2018至2020年度,石排镇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镇” 2020年1月22日,石排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镇。 2021年1月6日,石排镇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2021年1月,石排镇入选2020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9月,石排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0年,石排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24亿元(第一产业0.65亿元,第二产业111.87亿元,第三产业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31亿元,增长14.1%;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下降46.6%;外贸出口总额100.37亿元,增长4.8%;各项税收总额24.6亿元,增长11.7%;地方财政总财力46.35亿元,增长1.7%。

石排镇历史沿革

明代,分属东莞县文顺乡第三、四都管辖。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后,属东莞县戎厅管辖。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属东莞具第二区,称石排乡。

1950年12月至1952年12月,属东莞县七区管辖。

1953年3月,改属六区。

1955年9月,六区改称企石区。

1957年12月,企石区析分为企石、石排上南3个大乡。

1958年9月,归属企石公社。

1961年6月,从企石公社析出,成立石排公社。

1983年10月,改称石排区。

1986年11月,改称石排镇。

石排镇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石排镇因境内地表石脉成排而得名。

民俗风情

石排醒狮

石排醒狮位于石排镇的中坑村,于1995年5月成立了明德醒狮队,融合南北狮的优点,吸取各艺术形式的精华,让醒狮焕发出新的活力。明德醒狮队的特色节目有“醒狮飞高桩”、“蝎子守灵芝”、“群狮起舞”、“醒狮飞跃龙门青”等,在表演时能模仿真狮的站、走、跑、跳、滚、看、睡、抖毛、“睁眼”、“洗须”、“舔身”等动作,形态逼真,通过地面上或桩阵上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刚劲和威猛,表演细腻传神。

康王宝诞

“康王宝诞”的仪式仍保持原汁原味,表现出隆重的纪念、祝寿、祈祷和酬神活动,最主要的活动程序包括:初一解秽、出位、沐浴、更衣、壮行、巡游;初二至初七供奉拜祭;初七赞寿、出巡、答地头、安座等一系列活动。

福隆麒麟舞

福隆麒麟舞,麒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

田寮龙舟景

田寮龙舟景,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历史上,珠三角水乡由崇拜龙王而产生的祭祀、娱神、娱已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因为龙主司水,居住在水乡一带的人民更加重视对龙的祭祀与崇拜。为避免水上蛟龙的侵害,喜欢将船制作成“龙”的样式,让龙舟在江河上祭祀水神,祈求上天的保佑,逐渐形成了端午划龙舟这一风俗。划龙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友谊赛,称为“趁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会自发地进行比赛,这种比赛没有固定的时间、路线,聚散自由。另一种比赛形式是“放标”,即“赛龙夺景”,群众称为“斗标”“斗大景”“斗景尾”等。

沙角龙舞

沙角龙舞,龙舞在沙角村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龙舞既是祈求神龙保佑东江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可娱乐民众、凝聚民心,沙角村每年农历8月初一至十五,由沙角村民舞龙自娱自乐,逢有重大喜庆节日就舞龙庆祝,并应邀外出表演。

“洪圣宫诞”

石排镇的“洪圣宫诞”民俗活动,有着百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石排镇燕窝村、中坑村、埔心村等地,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纪念洪圣大王的生日诞辰,并抬着洪圣大王在村中巡游,以求得风调雨顺。其中以燕窝村的洪圣宫诞活动规模最大,有洪圣大王出位、吃贡、洪圣大王出巡,粤剧表演等。

田边“文武二帝出巡”

石排镇田边村小组的“文武二帝出巡”从清朝末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该村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六日,为期五天,活动主要为了纪念文武二帝并祈求保佑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文武双全。

谷吓“孔子诞”

石排镇谷吓村孔屋村民小组的“孔子诞”活动,从该村明朝末年开村以来就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有约400年的历史,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孔子诞是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活动主要为了纪念该村始祖、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石排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排镇地处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东与企石镇相邻、东南、西南与横沥镇、茶山镇接壤,西北与石龙镇、北与博罗县相连。 辖区总面积48.75平方千米。

石排镇政府

地形地貌

石排镇地形地貌位于北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露出地层有下古生界震旦系、侏罗系。属洼地地区,耕地大部分是比较平坦的埔田,小部分是河岸洲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气候

石排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暖夏长无冬,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温差极少及季候风明显等特点,年平均气温21.9℃,全年无霜期339天,一年间七八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达35℃,最冷是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002小时,夏至昼最长,日照时数可达13小时,冬至昼最短,日照时数不足1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849毫米。降雨集中在5月至6月的龙舟水及8月至9月的白露水,其雨量可占全年总雨量的80%以上。

水文

石排镇水文惇主要河流东江、石排小河和望水,东江自东向西流经境内北部,干流在境内长度14.5千米,年均径流量275亿立方米,为全镇工农业生产提供丰富水源。石排镇河流总的流向是自西向东。东江流经镇内燕窝、田边、横山、田察、向西、赤坎、沙角等村。

自然资源

石排镇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自然资源主要为红砂岩,产地位于燕窝、石贝二村附近的红石岭脉(云岗石脉西部),蕴藏大量红砂岩(俗名“红石”)。石排镇东江河畔积聚大量河沙,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自然灾害

石排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大风、寒潮、冰雹等。自1297年来,福隆望多次决堤,淹没农田和部分村庄。石排最近一次水灾在1999年8月21日,受第8号台风影响,连降暴雨,降雨量达309毫米,石排农田受淹面积2.18万亩,工业厂房受浸14.34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237万元。

石排镇经济

综述

2020年,石排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24亿元(第一产业0.65亿元,第二产业111.87亿元,第三产业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31亿元,增长14.1%;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下降46.6%;外贸出口总额100.37亿元,增长4.8%;各项税收总额24.6亿元,增长11.7%;地方财政总财力46.35亿元,增长1.7%。

第二产业

2020年末,石排镇辖区有工业企业327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1家。

第三产业

2019年,石排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5亿元,同比增长7.5%。

2020年末,石排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302家。

石排镇风景名胜

景点

简介

图片

潇湴湖

潇湴湖位于石排镇田边村,总面积约300亩,由原来4个鱼塘连通改湖、围湖造景而成。沿湖建有一条全长2.2千米的环湖滨水景观带,设有环湖绿道、人行道以及景观绿化,并保留原有篮球场,新增康乐健身设施、广场、栈道、观赏亭等,形成入口广场、荷塘月色、曲桥漫步、临湖水道、休闲广场、花海融春、临湖水榭、小径观湖、赏鱼品湖、湖边花语等十个景点。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在延绵1.475千米的范围内均有人工开采痕迹,以“十八房间”“补天石”为主要景观遗存,面积达25000平方米。燕窝村西边村小组西南的古采石场石壁上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奭题书的摩崖石刻。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明、清时期大量开采,民国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仍继续采石。1989年5月31日,燕岭摩崖石刻被公布为东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石排镇人民政府发文禁止开采燕岭红石。2002年7月17日,燕岭古采石场遗址被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眼岗贝丘遗址

龙眼岗贝丘遗址位于石排镇庙边王村沙径村小组的北部,是1995年4月考古时发现。据其出土的石器、骨器等物品考证,该遗址是4千多年前人类在此居住过。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东莞市博物馆于1998年3月进行考古发掘。遗址是一处高出周围田地4米,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小山岗,北距东江4千米,位于东江的下游。发现互相叠压的3个层次的文化堆积。出土大量陶器碎片其陶质以夹细砂的夹砂陶为主,粗砂陶、泥质陶占一定比例。陶色以灰陶占大宗,红陶、灰白陶较少。器类有罐、钵、釜、盘、器座等,其中带圈足、泥条矮圈足的罐类极有特色。纹饰有方格纹、复线网格纹、网格突点纹、曲折纹、梯格纹、叶脉纹、圆圈纹、绳纹等几何印纹及少量素面,个别器物上以现刻划符号。

塘尾村古建筑群

塘尾村古建筑群位于石排镇塘尾村旧围内,围前一大两小三口池塘,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黄泥井和南门头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占地面积39565平方米,以古围墙为界,村口水塘为中心空间,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内部建筑物和交通依靠巷道组织。现保存明清时期祠堂21座,古民居268座,古井15眼,书室19座,围门4座,谯楼17座,水塘6口。塘尾古村保留了完整的村落格局,塘尾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在塘尾村现存的21座祠堂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氏宗祠、景通公祠、梅菴公祠、守善堂、兰苑公祠、七房厅与墩睦堂等。

福隆里巷

福隆里巷位于福隆大围内,有五条平行的上百年历史的红石、麻石古巷,各古巷有巷门,巷门横匾上分别题为居仁里、由义里、崇礼里、民智里、敦信里,其含义即取其仁、义、礼、智、信的意思。里巷内建筑坐北向南,总长约为108米,宽约1.2米。民国二十年(1931年),香港邓渭波捐资重修本村的里巷的牌楼,并请邓骥如老师为牌楼题字。民智里为正巷,其余为附巷。民智里巷门为石米批荡民国建筑,其它巷门为拱门。巷内还有许多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比较有特色的有昆石公家塾、匡亭家塾、蕃衍堂、洋楼等。另外还有民国时期的福隆卫生所及解放战争期间用家祠改建的榨糖厂。2004年,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4]12号文,将此处文物点以“福隆里巷”名称予以登记公布。

石排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石排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独享东江岸线15公里,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博罗县隔江相望。全镇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4万人,是一个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日益繁荣的现代城镇。

  石排镇红山含翠,绿水长倚,风景秀丽,古韵深蕴。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印证了石排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燕岭古采石场、塘尾明清古村落和宝潭康王庙见证了石排历史的辉煌,享誉四方的石排知名文化品牌——石排明德醒狮,更是石排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象征。改革开放以来,石排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目前,全镇拥有公路180公里和跨江公路桥2座,兴建了由石排大道、石崇大道、石横-石洲大道、龙岗大道等60-80米宽主干道组成的主路网,并且通过公路联网和桥梁连接与东莞市东部快速路、(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惠(州)高速公路相贯通,加上便利的东江水运,使石排纳入了陆路、水路均可到达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交通一体化网络,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石排供电、供水设施完备,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镇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超10万吨,充分满足生产、生活用电、用水需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是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公办小学9所,民办小学7所,幼儿园10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3所;拥有医院1家,下设16家门诊部;文广中心、文化站、影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2005年3月,市委决定翟崇碧同志担任石排镇委-。翟崇碧-上任后不久,审时度势,立足石排,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和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宏伟目标。自2005年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来,石排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途上凯歌前行。全镇人民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双转移”和市委“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切实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保持了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势头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好局面。总结这几年的工作,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增”:

  一、实力增强

  2005年以来,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基础年“抓规划、造环境、打基础”、发展年“强产业、造新城、促和谐”、成效年“强村组、扶民营、促外资”跨越式发展三步走战略,加快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全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25亿元,是2004年的1.85倍,年均增长22.85%;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4.02亿元,是2004年的2.6倍,年均增长37.42%;全镇税收4亿元,是2004年的2.54倍,年均增长36.52%;工业总产值达到66.85亿元,是2004年的1.96倍,年均增长25.09%;外贸进出口总值4.07亿美元,是2004年的1.57倍,年均增长16. 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6.33亿元,是2004年的5.71倍,年均增长78.76%,三年累计达到59.16亿元。200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0729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1亿元,三年年均分别增长8.62%和16.38%,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在2007年的镇街领导班子量化考核排名中,我镇综合排名由2004年的28位跃进22位。2008年,我们又进一步提出实施“项目年、管理年、效果年”第二个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决定在项目年实施“上项目、保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吹响了土地统筹、道路建设、重点工程“三大战役”的号角,环境优势加速提升,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08年1-6月,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2.66亿元,同比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同比增长44.86%,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达7.67亿元,同比上升65.59%,全镇累计出口总值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

  二、亮点增多

  这几年,我们十分注重对石排的包装、策划、宣传,塘尾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中国镇”的亮丽名片之一;“中国镇”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全市热议话题,“中国镇”移动电话及固定电话彩铃、广告、路牌等宣传风行东莞;在全市率先与东莞日报社合作出版《石排周刊》,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石排的重要窗口;成立了香港石排同乡会和女企业家协会,大力发挥外商协会、台商协会、石排0、石排同乡会、女企业家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凝聚了一大批人士,使更多投资者、旅港乡亲、海外同胞认识并认同石排,增强了对石排的归属感;2007年春运,组织新莞人返乡专列,护送1000多名新莞人返乡,2008年,又从1月23日春运第一天开始,组织10趟新莞人返乡专列、100辆新莞人返乡专车,护送2万多名新莞人返乡探亲;我们在全市率先动工建设新莞人廉租公寓,开全国先河;我们分别在省内、省委结对10个友好县镇,加强农副产品合作、推进产业转移、开展劳务协作、促进人才输入输出和干部挂职交流。凡此种种,极大地提升了石排的对外形象及知名度。

  三、结构增优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断优化。拥有自我品牌、自主技术的“两自”企业茁壮成长。2007年新增省著名商标3个,广东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1个。目前全镇共有6个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5年以来新增1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省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家市民营科技企业。全镇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促进了发展良性循环。

  四、后劲增加

  我们提出了打造具有岭南特色“中国镇”的城市定位,后来又进一步细化为“美食名镇、购物天堂、居住胜地”的具体目标。“中国镇”,简而言之,就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岭南特色的和谐文明精品城镇,其特点是中国风格、岭南特色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大层面:

  一是在城市形象上体现鲜明的岭南特色。从2005年开始,截至2007年底,3年来,镇委、镇政府在规划编制上的投入累计达3700多万元,是前3年的近14倍,完成了总规、土规、控规及单体设计五位一体的规划设计体系,将岭南特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彰显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创造性结合。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上,我们更进一步提出了“十大规划、十大城市功能配套体系和十大标志性建筑”造新城工程体系。从2005年开始,镇城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镇建筑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建筑物体现“中国镇”风格。现在,全镇的公共建筑、房地产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都凸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元素的紧密结合。同时,覆盖全镇范围的公共厕所、公交站牌、候车亭等公共设施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中国镇”在外观上已具雏形。

  二是在文化内核上凸现浓厚的中国传统。我镇将保护本土历史文化上升到打造文化名镇的高度,大力培育“中国镇”的文化内核。继塘尾明清古村落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我镇的醒狮、康王诞又被评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镇着力打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元素。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号召全镇人民在节庆活动及重大会议统一着唐装,2008年的“1·16”镇委工作会议和新春团拜会,千人共着唐装,把酒言欢,共谋发展,蔚为大观。2008年下半年,镇委、镇政府将公开招标,邀请全镇服装企业依照机关干部、教师及服务人员三个类别设计制作体现“中国镇”风格的“中国服”。今后将在全镇各个行业推广穿着“中国服”。每逢重大喜庆节日,我们在镇主干道的路灯悬挂“中国结”、“福”字灯笼,在全镇所有公园的林木上悬挂大红灯笼,在镇中心区的公园及镇东西南北四大出入口摆放大型财神像,并组织青年志愿者扮演财神派红包。为了让 “中国镇”风韵永存,镇委、镇政府更是投入资金,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词曲作家创作一系列“中国镇”主题的作品,在大型的节日晚会上尽情演绎,讴歌“中国镇”的旋律,像《石排风采》、《东莞有个石排镇》、《石排风光无限好》等作品在镇内广为传颂。

  三是在产业发展上展现特有的节庆元素。我镇在原有的产业格局内,突出重点,发展具有“中国镇”风格的假日经济,打造独具我镇特色的假日经济链。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镇委、镇政府决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盂兰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日全部放假,通过假日促消费,并着力整顿镇内市场环境、让全镇人民在节假日安心、放心消费。由镇委、镇政府牵头组织,每年举行全镇范围内的“十大名菜”评选活动,今年更加计划举办“美食节”,扶持和壮大我镇传统餐饮业的发展。我镇还提出以西方“圣诞产业”为参照,从餐饮、灯饰、礼品、玩具、服饰、旅游等方面发展独具我镇特色的“春节产业”,使假日经济成为我镇经济跃升不可忽略的一极。

  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中国镇”从概念走向实践,“中国镇”城市品牌全方位展现,为造新城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石排的“城市牌”成为了错位竞争的优势牌,大大增加了石排的发展后劲。

  石排能够在短短三年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关键在于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力推动科学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借脑助方略。2005年以来,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城市面貌改观之大,离不开与镇委、镇政府建立合作联盟关系的权威机构的智力支持。2005年,我镇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描绘了我镇到2010年的发展蓝图。与此同时,我镇又与广州市社科院合作,编制了《石排镇产业发展规划》,使全镇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2006年,我镇与广东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建立规划工作战略联盟关系,省城乡设计研究院将为我镇提供规划编制、项目规划设计等全方位的服务;2008年,我镇又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立建筑设计合作联盟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将与镇委、镇政府在石排56公里的行政区划内共同打造岭南特色“中国镇”,全程参与“中国镇”的建筑设计工作。这些权威机构除了为我镇编制有关规划外,还将围绕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课题调研,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二是引智强机关。2005年以来,我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实施青年人才跨越式发展合作计划,镇委、镇政府连续4年到全国各主要高校招贤纳才,近百名高素质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到机关一线岗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通过“引智”,提升了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作风、思想观念,打造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三是调研知形势。2005年以来,全镇大兴调研之风,镇委、镇政府先后组织各种层次的调研组围绕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赴周边镇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各部门、村组开展调研,共完成调研报告40余篇,其中《苏州模式对石排经济发展的启示》《石排以“六大抓手”推动产业升级》等被市委政研室评为市优秀调研报告,并被《东莞调研》选登,《实施“五个零”工程,以科学发展促转型》一文更是得到了刘志庚-亲笔批示在全市推广学习。每年年头,镇委、镇政府都要求镇领导带队到上年全市综合排名前几位的镇街调研,镇属各部门负责人要带队到上年全市排名前几位的各镇街对应部门调研,重点到周边的茶山、石龙、横沥、企石、石湾、园洲等六镇调研,最后形成行之有效的调研报告刊登在《石排周刊》,以期知己知彼。2007年,我镇被评为全市调研工作前三名先进单位之一。

  四是考察扩视野。镇委、镇政府积极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周边乃至全国先进地区好做法、好经验。2005年以来,我镇每季度都召开村组工作日,针对不同时期镇委、镇政府的工作重点,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赴省内、市内各地参观考察,打开视野、增长见闻。2007年,我们还组织了镇三套班子领导、村(社区)-、部分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赴欧洲五国考察学习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城市规划设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考察归来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坚定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2008年伊始,镇委、镇政府出台了《石排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培训规定》,把外出考察学习形成制度,以巩固学习考察成果。

  五是学习谋发展。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机关,明确要求各个部门积极开展学习沙龙活动,并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就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举行专题讲座。镇主要领导每年均亲自组织财政沙龙、城市管理沙龙,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学习沙龙等各类学习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大势,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观今日之石排,既得天之道、地之利,亦得人之和、物之宜。全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

  石排正处在一个充满生活巨变、充满创造热情的伟大时代。面对东莞转型、繁荣兴隆的盛世良机,我们意气风发;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动石排经济社会双转型、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整理:黄健波)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石排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石排镇相关榜单排名

东莞市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石排以24排第17名。

2020年度广东百强镇榜单,石排排第52名。

2019年度广东省综合竞争力十强镇,石排排第7名。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石排排第17名。

石排镇地图

导航去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
也叫石排的地方
石排村(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
石排村(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