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广东省>东莞市

东坑镇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东坑

东坑是广东省东莞市管辖的镇,车牌粤S,长途区号0769,人口约18.79万(截至2020年),面积2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6个行政村(社区)

东坑镇概况

地名:东坑镇
隶属:东莞市
行政级别:
区号:0769
车牌:粤S
邮编:523000
区划代码:441900109000
身份证前6位:441900
面积:24平方公里
人口:18.79万人
人口密度:7893人/平方公里

东坑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中部,东与常平镇交界,南接大朗镇,西至寮步镇,北邻横沥镇,西北与茶山镇相连。 辖区总面积23.8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坑镇常住人口为187877人。

据历史记载,宋孝宗年间始有人迁来东坑搭察定居,繁衍生息,后来其他姓氏徒居东坑的络绎不绝,人烟渐众。清末,地属文顺乡第三都,属京山司管辖。1986年11月,撤区公所设立东坑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东坑镇辖2个社区、1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东坑镇东坑大道。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东坑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2020年,东坑镇实现生产总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5.6%,比目标高0.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镇街第6;规上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排全市镇街第13;固定资产投资52.2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排全市镇街第8,其中工业投资23.7亿元,同比增长12.7%;税收总额29.07亿元,同比增长11.63%。

东坑镇历史沿革

据历史记载,宋孝宗年间始有人迁来东坑搭察定居,繁衍生息,后来其他姓氏徒居东坑的络绎不绝,人烟渐众。清末,地属文顺乡第三都,属京山司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东莞县第三区东安乡。

1950年12月,属第一区,称东马乡。

1953年5月,土改复查后,成立东坑乡属第四区管辖。

1957年12月,撤区并大乡,设立东坑大乡。

1958年9月,成立公社,东坑大乡归属常平公社。

1959年,改属横沥公社。

1961年7月,从横沥公社析出,成立东坑公社。

1983年10月,改社为区,成立东坑区公所。

1986年11月,撤区公所设立东坑镇。

东坑镇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东坑镇因原镇政府所在地桥头街旧称东坑市而得名。

方言

东坑镇通行粤语。

非遗文化

东坑镇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鱼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卖身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坑阴菜、糖不甩、喊惊3项,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荔枝干等10项。

文物古迹

丁屋村丁氏祠堂

新门楼村勷德谢公祠

彭屋村彭氏大宗祠

彭屋村得月公祠

彭屋村南圃公祠

东坑村卢氏宗祠

谦吉堂

塔岗村李氏宗祠

塔子头村北帝庙

凤大村协昌黄公祠

亭岗古庙

塔岗村塔子头李氏宗祠

新门楼村谢氏宗祠

坑美村李氏宗祠

初坑村丁氏宗祠

角社村苏氏宗祠

长安塘村济堂公祠

彭屋村觉缘庵

井美村种善庵

井美村文阁

井美村沙井

凤大古井

丁屋古围墙

丁濂墓华表(将军柱)

塔岗村雨田家塾

初坑村小塘茶亭

丁屋村丁濂父子墓

黄屋村黄希圣墓

黄屋村朱氏墓

正坑十八烈士纪念碑

彭屋村永兴楼

凤大村碉楼

井美村公平楼

东坑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坑镇位于东莞市中部,东与常平镇交界,南接大朗镇,西至寮步镇,北邻横沥镇,西北与茶山镇相连。 辖区总面积23.8平方千米。

东坑镇政府

地形地貌

东坑镇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西北低,东南高。丘陵属花岗岩、砂岩和页岩。埔田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主要山岭有东西走向的神山岭,南北走向的亭岗岭、秤砣岭、马腰岭,还有较椅岭、葡萄岭、飞鼠岭、鹰仔岭。埔田主要有大圳埔和横东埔。境内最高点亭岗岭海拔74米。

气候

东坑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长夏无冬。夏季多吹偏南风,暖热多雨;冬季多吹偏北风,温和少雨。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少,季风明显,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及寒露风、霜冻的侵袭。

水文

东坑镇境内河道属寒溪河流域,寒溪河由东南向西北流经东坑。另有内河东坑河,全长约3千米,南起黄麻岭,北至神山闸。

东坑镇经济

综述

2020年,东坑镇实现生产总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5.6%,比目标高0.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镇街第6;规上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排全市镇街第13;固定资产投资52.2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排全市镇街第8,其中工业投资23.7亿元,同比增长12.7%;税收总额29.07亿元,同比增长11.63%。

第二产业

2020年,东坑镇新增国家高企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41.2%和61.8%,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动投入企业增加至80家,研发年投入千万元以上企业共12家。

第三产业

2020年末,东坑镇辖区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有614家。

东坑镇风景名胜

东坑镇建有亭岗岭文化公园、鹰岭公园、绿道网、东坑农业园等绿色生态公园。

东坑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东坑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部, 地处穗、深、港经济走廊, 公路网络完善, 北距广州70公里, 南至深圳特区60公里, 距东莞火车站5公里, 距香港90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东莞市寮步、大朗、常平、横沥、茶山5镇接壤, 属半埔田片半丘陵地区。全镇面积27.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8万, 流动人口10万多, 镇府驻地距东莞市中心区20公里。

  东坑镇基础设施完善,日供水8万立方米,日供电30万千瓦,有11万千伏,22万千伏变电站,现有开通10000多门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开通了internet国际互连网,拥有现代化一流通讯设备。镇内各类专业银行,银行服务网点遍布全镇。

  -

  东坑镇各村

  东坑镇于南宋孝宗年间 (1163—1187) 始置居, 现分1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

  东坑村:宋末立村, 从南雄珠矶巷沙井头井坑村迁来, 因村建在一条坑之东而得名。

  寮边头村:本传在宋孝宗年间, 有一姓尧人氏放鸭到此, 在水边搭间草寮住下, 不久一批温姓人氏在草寮北面建房住下, 宋末, 从东莞张村迁入卢姓人氏, 逐渐发展成一个村庄, 取名为寮边头。

  长安塘村:明末由寮边头村民分出立村, 因村旁有座马安岭, 地形面临水塘、平川, 整个村庄象坐于太师椅上, 因村庄原北门楼 ( 已拆毁 ) 雕刻“长安世居”四字而得现在的村名。

  黄麻岭村:清乾隆年间南社人迁来立村, 传说双岗岭有凤凰一对, 因名为凤凰岭, 后大井头与苏坑交界的以种黄麻为生的村民迁来定居, 而得名。

  塔岗村:明初立村, 坐落于小山岗上, 因村前有一花塔 ( 己拆毁 ) 而得名。坑美村:明初立村, 据闻是“陇西”传人, 属末尾支流, 住地又在东坑之末, 故称坑尾, 后人因谐音称坑美。

  井美村:明嘉靖年间立村, 因村中有眼大泉井, 井水清凉甘美而得名, 有“道长人远须留步,井美泉甘且共尝”之说。

  新门楼村:明朝嘉靖年间立村, 取名为新门楼。

  初坑村:初坑村又名丁屋新围, 清末立村, 由丁屋分居而来, 因当时附近没有村庄, 故名初坑。

  凤大村:由凤鸣岗和大田膛两村合并而成, 取两村头个字而成凤大村。

  丁屋村:原名琥珀坑, 明洪武五年五月五日午时立村, 始祖丁雪村, 自居此地后连生五子, 故改村名为丁屋。

  彭屋村:宋朝度宗年间迁居于此, 因村向马坑山而名马坑村, 后彭姓多聚居于此, 以姓 东坑镇中心图氏命名, 得今彭屋村名。

  黄屋村:南宋度宗年间立村, 因村向马坑山而得名马坑, 始有丁、彭、黄三姓同居于此,后三姓分居,黄姓居多,以姓氏命名为黄屋村。

  角社村:宋朝置居, 据传原为荒山野岭, 毒蛇遍地, 初称为“恶蛇村”, 后又因地处偏僻而改称 “角蛇村”, 至清代, 因民间团体多称“社”, 社与蛇近音, 故改称“角社”。

  井美村:明嘉靖年间立村, 因村中有眼大泉井, 井水清凉甘美而得名, 有“道长人远须留步,井美泉甘且共尝”之说。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东坑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东坑镇相关榜单排名

2021年全国千强镇,东坑排第131名。

东莞市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东坑以19排第22名。

2020年度广东百强镇榜单,东坑排第67名。

东坑镇地图

导航去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
也叫东坑的地方
东坑村(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
东坑镇(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
东坑镇(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
东坑镇(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