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娘娘坝镇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娘娘坝

娘娘坝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管辖的镇,车牌甘E,长途区号0938,人口约2万(截至2020年),面积16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8个行政村(社区)

娘娘坝镇概况

地名:娘娘坝镇
隶属:秦州区
行政级别:
区号:0938
车牌:甘E
邮编:741000
区划代码:620502109
身份证前6位:620502
面积:165平方公里
人口:2万人
人口密度:121人/平方公里

娘娘坝镇,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地处秦州区东南部,东与麦积区麦积镇相邻,南与陇南市徽县麻沿河镇和高桥镇接壤,西与汪川镇和平南镇相连,北与齐寿镇和麦积区甘泉镇毗邻,区域面积164.76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娘娘坝镇常住人口为19980人。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兴隆镇所辖。1949年,设立天水县第十四区,下辖金池、沿川、白草3乡。1956年,3乡合并成立娘娘坝乡。1961年,分出齐寿、李子、钱家坝公社。1981年,恢复娘娘坝公社。2003年10月,撤乡并镇后,将李子乡并入娘娘坝镇。2005年1月,归属秦州区管辖。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娘娘坝镇辖10个社区居委会、18个行政村。

2018年,娘娘坝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4个。

娘娘坝镇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兴隆镇所辖。

1949年,设立天水县第十四区,下辖金池、沿川、白草3乡。

1956年,3乡合并成立娘娘坝乡。

1958年,与齐寿、李子、钱家坝合并成立娘娘坝公社。

1961年,分出齐寿、李子、钱家坝公社。

1968年,钱家坝和孙集公社部分大队并入。

1967年,改为红阳公社。

1981年,恢复娘娘坝公社。

1983年,改为乡。

1985年,划归秦城区。

2001年,撤乡建镇。

2003年10月,撤乡并镇后,将李子乡并入娘娘坝镇。

2005年1月,归属秦州区管辖。

娘娘坝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娘娘坝镇地处秦州区东南部,东与麦积区麦积镇相邻,南与陇南市徽县麻沿河镇和高桥镇接壤,西与汪川镇和平南镇相连,北与齐寿镇和麦积区甘泉镇毗邻,区域面积164.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娘娘坝镇地处西秦岭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为山地,主要山脉有秦岭山脉,山峰有鸡凤山、陶家沟梁、王家大山、三皇嘴、大山坝;最高峰三皇嘴位于境内北部,海拔2153米;最低点位于李子村河口自然村,海拔1460米。

气候

娘娘坝镇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5℃,1月平均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8.1℃(1982年1月24日),7月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24.2℃(2011年7月16日),最低月均气温-8.1℃(2009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6.2℃(2007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8.7℃,最大日较差22.4℃(2011年7月16日),生长期年平均168天,无霜期年平均154天,最长达170天,最短为14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32小时,年总辐射10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87天(一般为2月1日~11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90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16天,最多达123天(2010年),最少为109天(2000年),极端年最大雨量990.6毫米(2010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26.3毫米(200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水文

娘娘坝镇境内河道属白家河流域,流域面积14.9平方千米;主要河道白家河为二级河,总长34.6千米;三级河5条,总长71.6千米;四级河8条,总长79.9千米,河流总长度186.1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白家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南峪、柳林、杜家庄、下台子进入麦积区,主要支流有关岭河、董水沟等。

自然灾害

娘娘坝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霜冻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0.6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8月12日,娘娘坝镇柳林、沟门、李子、杜家庄、长河、钱家坝6个村,2小时内降雨量达165毫米,山洪夹杂巨石、树木沿沟而下,堵塞排洪沟,致使该镇6009户居民院落、房屋全部进水,167人被困,死亡2人,重伤4人,失踪8人,桥涵冲断,道路被毁,通讯中断,民房倒塌。

自然资源

娘娘坝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石灰石等;已经开发的金矿,位于娘娘坝镇李子片区,矿区面积26平方千米;野生动物有林麝、毛冠鹿、羚、繇猴、水獭、金猫、红腹锦鸡、石貂等20种,其中林麝、毛冠鹿、羚、金猫、水獭、密猴、红腹锦鸡、石貂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白皮松、三尖杉、中华粗权、七叶树、铁橡树、流苏树、松胡桃、桦木等20种,其中银杏、红豆杉、白皮松、三尖杉为国家三类保护珍贵树种。

娘娘坝镇经济

娘娘坝镇有农业耕地面积5.7万亩,人均2.1亩;林地面积12.2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4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628吨,人均373.5千克,其中玉米5800吨,小麦25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胡麻、葵花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651吨,其中油菜515吨,胡麻136吨;蔬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470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卷心菜,其中白菜1200吨,卷心菜1870吨。

娘娘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9000头,年末存栏6000头;牛饲养量1000头,年末存栏300头;家禽饲养量1.9万羽,上市家禽0.8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409.1吨,其中猪肉254.6吨,牛肉103.6吨;禽蛋56.7吨,鲜奶9.2吨;畜牧业总产值878.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1%。

截至2011年末,娘娘坝镇累计造林12.2万亩,其中防护林11.7万亩,经济林101亩,灌木林0.5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2万株,林木覆盖率55.1%,活立木蓄积量13.1万立方米。

娘娘坝镇渔业以淡水鱼养殖为主,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10.1公顷,产量134吨,渔业总产值1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2011年,有大型农业机械77台(辆),农民人均纯收入2640元。

2011年末,娘娘坝镇有商业网点702个,职工1231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8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014万元,比上年增长21%。

2011年,娘娘坝镇财政总收入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8.5万元,增值税21.4万元,企业所得税8.6万元,个人所得税5.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12.5%、10.1%、11.7%;人均财政收入230元,比上年增长11.3%。

2011年,娘娘坝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20万元,比上年增长0.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年末有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2家银行;各类存款余额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人均储蓄2638元;各项贷款余额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

2018年,娘娘坝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4个。

娘娘坝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娘娘坝镇位于秦州区南部,东接麦积区麦积乡,南邻徽县麻沿乡,西与平南镇,大门乡接壤,北于齐寿乡、北道区甘泉乡毗邻,距秦城区43公里。境内地势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169米,最低海拔687米。该镇地处西秦岭南麓,长江流域,地域广阔,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年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21.4℃,年无霜期154天,年平均降雨量691.3毫米。国道316线贯穿全镇,并有娘李、樊罗、董甘、刘大四条公路穿越全镇,交通方便。境内有娘娘坝和钱家坝两条河流,娘娘坝河发源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的齐寿山,为嘉陵江的源头。
  该镇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铝、铜、赤铁、硅矿产物,近年不同程度有了开发。
  全镇总面积2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500亩,森林面积171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核桃、松籽等。娘娘坝农历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木料、山货、禽蛋、日杂、百货、蔬菜为主,集市规模较大。
  娘娘坝、传说明朝曾派花圣母娘娘镇守过境内牡丹山,故起名“娘娘榨”,后传音为娘娘坝。镇政府设在娘娘坝,镇党委书记、镇长:安建强,联系电话:0938-8401007。
  全镇有28个村委会,89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3788户,农村人口18829人,男9791人,女9038人,共有按农村劳动力7525人,男4388人,女3137人,劳动力文化分组,高中以上655人,初中1142人,小学2405人,文盲半文盲299人。全乡28个村,村村通路、通电、通邮。
  全镇有中学1所,专职教师27人,在校学生658人,有小学32所,专职教师83人,在校学生2946人。中学及 小学建起教学大楼二处1200平方米。镇级有乡卫生院1个,现已建成三层,医院大楼840平方米,有各类卫生人员12人,床位4张,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还有营业所、信用社、工商所、税务所、林业检查站、养路站等单位。
  娘娘坝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快,街道宽大整齐,街两旁楼房排立。初具规模,改善了农村面貌。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75元,农业总产值1479.26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79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7521吨,油料总产量113吨。.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娘娘坝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娘娘坝镇地图

导航去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