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

双龙镇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双龙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双龙

双龙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管辖的镇,车牌甘D,长途区号0943,人口约1.41万(截至2018年),面积1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8个行政村(社区)

双龙镇概况

地名:双龙镇
隶属:靖远县
行政级别:
区号:0943
车牌:甘D
邮编:730900
区划代码:620421112
身份证前6位:620421
面积:182平方公里
人口:1.41万人
人口密度:77人/平方公里

双龙镇,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地处靖远县境西北部,东接兴隆乡,南靠哈思山,西邻石门乡,北与景泰县五佛乡隔河相望, 行政区域总面积181.73平方千米。

民国元年(1912年),属仁义乡公所;1968年,与永和、黄坪等小公社合并为双龙公社;1983年7月,改为双龙乡。 2016年8月,双龙乡撤乡建镇。 截至2018年末,双龙镇户籍人口为14138人。 2020年6月,双龙镇下辖8个行政村。

2011年,双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40元。 2018年,双龙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双龙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双龙镇因镇人民政府原驻地刘家寺有双龙庙,故取名双龙。

双龙镇建置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属仁义乡公所。

1949年,属靖远县第四区区公所管辖。

1958年,与永和乡合并成永和公社。

1963年,公社划小,成立双龙公社,属川口区所辖。

1968年,与永和、黄坪等小公社合并为双龙公社。

1983年7月,改为双龙乡。

2016年8月,双龙乡撤乡建镇。

双龙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龙镇地处靖远县境西北部,东接兴隆乡,南靠哈思山,西邻石门乡,北与景泰县五佛乡隔河相望, 行政区域总面积181.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龙镇地处县城西北、哈思山以北、黄河以南的山川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三面靠山,一面邻河,山地与塬地交错。境内最高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最低点下沟。

气候

双龙镇属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320毫米左右,日照时间2609小时,无霜期80—150天,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39.5℃,年积温2500℃左右,最大冻土层1.5米,风向以南风、北风为主。

自然灾害

双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盐碱等。旱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双龙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双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40元。

2018年,双龙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农业

2011年,双龙镇农业总产值510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75%。2011年,生产粮食6600吨,人均417.2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大枣、枸杞;大枣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5000吨;枸杞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12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鸡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1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3%。

工业

双龙镇有私营企业1家,从业人员50人。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300万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双龙镇有商品批发零售部5家,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900万元,销售大枣1000吨,枸杞100吨,经济收入800万元。

双龙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双龙乡位于甘肃省靖远县城西北,距县城120公里,东接兴隆乡,南倚泰和山,有原始森林1866公倾,西邻石门乡,北濒黄河与景泰县五佛乡相望,黄河流经境内22公里。双龙乡总面积182.1平方公里,辖永和、黄坪、城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897户15774人,有耕地29351亩,人均1.86亩,其中水地11081亩,旱地18270亩。双龙乡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糜谷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优质水稻、大枣、香水梨、羔羊肉等,已初具规模。
  历史沿革
  因乡政府原驻刘家寺建有双龙庙,庙内两根巨柱各刻一条龙,有活跃、腾飞之意,故而得名双龙。解放前双龙乡由仁义乡管辖,解放后属靖远县第四区公所,1958年公社化时与永和乡并成永和公社,1963年改为双龙公社,1978年公社驻地由刘家寺迁至永和村(即永安堡),1988年公社改为乡建制沿用至今。
  自然资源
  双龙乡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2000米左右。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山大沟深,山地与塬地纵横交错。地理位置特殊,镶嵌在挺拔的泰和山和滔滔不绝的黄河天险之间。境内泰和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白银市最高峰。哈思山原始林区,被甘肃省列为原始森林保护区,活动着为数不多的石羊、松鼠、麝香等野生动物,生长着宝贵的天然油松和灌木林,巷松翠柏,郁郁葱葱,景物宜人,空气清爽,人工造林成果喜人,面积逐年扩大,是盛夏休闲避薯和旅游观光的盛地。对此,著名书画家、原省政协副主席范振绪先生曾自称为“太和山民”,并题联“云树接天含远秀,石泉流玉传清音”。 黄河流经靖远境内154公里。自明建卫至今,靖远依河水自流灌溉的渠道就有八条。从河上游往下,分别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八大渠道总长180·9公里,自流灌溉面积共计75163亩。八大渠道对发展靖远农业的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发源渠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
  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原名永裕渠、仁义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发源渠。据《靖远县志·民国志》记载:最早于“清乾隆四十三年,由邑绅高吉世、张怀清、高宪等联合开渠,历十余年之经营适竣工”。为保证灌溉,从清·道光年间起到1991年,历时170年,曾六移渠口,沿黄河上接至现在的新红崖砭,渠总长22公里。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发源渠开口无坝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渠首设在车木峡的新红崖砭。灌区高程1350米以上,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12公里。灌区受益仁和、义和、北城三个村,17个社,总人口为7740人,总灌溉面积为10900亩。
  农业发展
  沿黄灌区有4个行政村,有一条全长22公里的发源渠,始建于1778年,是靖远县万亩灌区之一,有小型提灌工程15处,这里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发展高效农业,林果业及蔬菜业前景广阔,仁和、义和两村所年产优质大米3000吨,是靖远县的大米基地之一,碾沟及北城村盛产优质大枣(个大、色红、肉厚、味甜)年产约10万公斤。若辐射仁和村的车木峡,车闸箱,可发展为全县的大枣基地之一。泰和山下有4个干旱半干旱行政村,其中黄坪村属纯川原村。永和、城川、双龙三村有井泉灌溉的部分水地,主产小麦、糜谷、兼种豆类,洋芋。永和村所产的大葱远近闻名。 双龙乡
  双龙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大枣、优质水稻、枸杞为支柱产业的产业格局;尤其是大枣产业,由于这里生产的大枣个大、肉厚、品质优,所以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2006年,双龙乡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发展特色经济,使大枣产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以仁义地区6000亩枣园为中心,辐射北城、碾沟2500亩,建成了8500亩大枣基地,大量销售宁夏、青海、兰州、新疆等地。在盛产期,年产量可达到510公斤,每亩可创收2000元,除去成本350元,每亩可创纯收入1650元,与粮食作物相比,是种植作物收入的2倍多。为此,双龙乡将继续在这一产业上做文章,把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规划在目前85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10年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建成靖远县最大的优质大枣基地。
  历史遗迹
  双龙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黄河蜿蜒至此,悬崖峭壁,洪波汹涛,地势险峻, 明代北城滩长城
  古为黄河交通、军事之险关要隘。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的永和遗址、北城滩唐墓群、清代仁和四合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滩城遗址矗立于黄根深叶茂东南岸石崖之上,扼险据要。东山有明长城烽燧,西北与五佛寺对峙,南临黄河,惊涛拍岸,为黄河险关要隘。城堡呈方形,面积3412平方米,为夯土板筑。城墙底宽5.3米,残高3.3米,城门设于南面,并有凸形瓮城遗迹残存。东、北两墙各有马面3个。西墙有马面2个。城内暴雨的陶器残片十分丰富,有莲花纹园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为唐代遗物。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双龙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双龙镇地图

导航去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双龙镇
也叫双龙的地方
双龙街道(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
双龙镇(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
双龙镇(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
双龙镇(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
双龙村(湖北省仙桃市干河街道)
双龙镇(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
双龙村(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
双龙镇(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
双龙村(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
双龙村(重庆市永川区中山路街道)
双龙村(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
双龙镇(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
双龙村(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
双龙乡(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
双龙村(重庆市梁平区回龙镇)
双龙镇(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双龙村(重庆市巫山县三溪乡)
双龙镇(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