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佛昙镇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佛昙

佛昙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管辖的镇,车牌闽E,长途区号0596,人口约6.20万(截至2019年),面积8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0个行政村(社区)

佛昙镇概况

地名:佛昙镇
隶属:漳浦县
行政级别:
区号:0596
车牌:闽E
邮编:363000
区划代码:350623102
身份证前6位:350623
面积:80平方公里
人口:6.20万人
人口密度:771人/平方公里

佛昙是,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地处漳浦县东北部沿海,东至整美半岛濒临台湾海峡,东南至佛昙镇林场,南至轧内村,西南至新安村与赤湖镇毗邻,西至新安村与湖西畲族乡相邻,西北至港头村与马坪镇相连,北至洞野村,东北至欧厝场与前亭镇接壤。 行政区域总面积80.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佛昙镇有户籍人口61968人。

宋代,佛昙镇境域属嘉宾乡常乐里;1984年8月,佛昙公社改为佛昙镇。 截至2020年6月,佛昙镇下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佛昙镇鸿江大街54号。

2019年,佛昙镇财政总收入1573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收入1523万元,其他收入50万元。

佛昙镇历史沿革

宋代,属嘉宾乡常乐里。

明、清代,属十七都。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设石门上保和石门下保。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外东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第五自治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三区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东南部属佛昙镇,西北部属东林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并乡后属佛昙镇。

1949年10月,属第五区。

1956年,属佛潭区。

1958年3月,分属于佛昙镇、大坑乡、岱后乡和东坂乡。

1958年10月,属佛昙公社。

1984年8月,佛昙公社改为佛昙镇。

1987年8月,划出6个村,重设马坪乡。

佛昙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佛昙,古称佛潭,因在先锋村东北山上有块巨石,形如佛头,山下有口大潭,水清如镜,山上佛像倒映于潭中,故称佛潭。

佛昙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佛昙镇地处漳浦县东北部沿海,距漳浦县县城46千米。东至整美半岛濒临台湾海峡,东南至镇林场,南至轧内村,西南至新安村与赤湖镇毗邻,西至新安村与湖西畲族乡相邻,西北至港头村与马坪镇相连,北至洞野村,东北至欧厝场与前亭镇接壤。 行政区域总面积80.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佛昙镇地处闽南丘陵地带,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分为不规则海淡水冲击小平原间夹山坡丘陵。主要山脉有大荟山、虎形山、大尖山、莲花山、后仓山等,境内最高峰大荟山位于下坑村西北部,海拔142.1米;最低鸿儒江下游处位于入海口,海拔10米—20米。

气候

佛昙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多年平均气温21℃,1月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2.4℃(1963年1月27日),7月平均气温33℃,最高气温39℃(1962年8月1日);年平均无霜期350天,最长达355天。

水文

佛昙镇境内河道属鸿儒江、后西溪西大流域,其中鸿儒江流域面积4.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2%。

自然资源

佛昙镇海岸线长16.1千米,与香山湾毗邻,有天然避风港,由整美半岛环绕佛昙港,形成港湾。有耕地2.79万亩,滩涂3.02万亩。

佛昙镇经济

综述

佛昙镇已形成四大产业基地:万亩虾池养殖基地、万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万亩鲍鱼养殖基地、万亩水产育苗养殖基地;河豚养殖产业日益完善;第三产业主要有房地产、社会消费品零售业、旅游业等。

2001年,佛昙镇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0.8亿元,农业产值1.9亿元,乡镇企业产值2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1元。

2011年,佛昙镇财政收入1959万元,其中税收128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8%、33.4%。农民人均纯收入6715元。

2019年,佛昙镇财政总收入1573万元,其中县财政拨款收入1523万元,其他收入50万元。

农业

2011年,佛昙镇有耕地面积2.82万亩,人均0.46亩;林地面积2473.3公顷。

佛昙镇粮食作物以稻谷、甘薯为主,主要有花生、青饲料等经济作物,蔬菜以芦笋为主。2011年,佛昙镇生产粮食11146吨,人均183.7千克,其中水稻6380吨;蔬菜面积1226.7公顷,产量1.39万吨。

佛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佛昙镇生猪饲养量6.54万头,年末存栏6.57万头;羊饲养量0.13万只,年末存栏0.12万头;家禽饲养量54.2万羽,上市家禽53.3万羽。生产肉类5665.6吨,其中猪肉4860吨,羊肉25.6吨,禽蛋359吨;畜牧业总产值2668亿元。

2011年末,佛昙镇用材林154.9公顷,经济林1140.6公顷,薪炭林87公顷,生态林1130.4公顷,林木覆盖率34.1%。

佛昙镇渔业以养殖、育苗为主。2011年,佛昙镇人工海水养殖面积1912公顷,其中贝类1201公顷,产量2.128万吨;网箱养鱼3340箱,产量1624吨;紫菜43公顷,产量130吨。鱼塘养殖面积1332公顷,产量13443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425艘,水产品总产量3.52万吨;渔业总产值4.22亿元。

工业

佛昙镇工业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服装、石板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佛昙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3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

截至2019年末,佛昙镇有工业企业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

商贸

2011年末,佛昙镇有商业网点846个。

截至2019年末,佛昙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20家。

金融业

2011年末,佛昙镇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5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佛昙镇风景名胜

佛昙镇有屈原公屿、小嵩岛(白鹭岛)、大荟山千年古岩画、陈元光屯兵处、古樟树群、大坑鉴湖、海日岩、石钟、佛昙十景(佛头倒影、芙蓉茂盛、龟蛇聚会、钟鼓分明、黄蜂出巢、猫公照鼠、王公看印、鸬鹚颈、公婆相应、龙井甘泉)、石埕积美村天后宫、鸿江书院、莲山书院等景点。

佛昙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佛昙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因芙蓉山下从前有一口清潭,映现山顶一块状如佛头的天然岩石,称佛潭,以至成为地名。横跨在鸿儒江上的桥梁称佛潭桥,以后桥名又成为地名。早在唐代,“开漳”刺史陈元光已经写下壮丽诗篇《晓发佛潭桥》,当时陈元光奏准设立漳州和漳浦县,立行台于四境,其中东行台设在漳浦县佛潭桥。自唐至清朝,官方的文书、地方志都称现在的佛昙镇为佛潭桥,群众讹音为“浮南桥”,文字上则简写为佛潭,民国初年,开始将佛潭写成佛昙,沿用至今。

  佛昙是漳浦县东北部重镇,东临台湾海峡,近海称佛昙湾,海岸线长2.5公里。欧厝、花林、东坂、下苏、先锋、下坑、岸头、石埕、大白石、后社、后许、轧内在海岸线上,岱嵩为海岛,井尾为半岛。镇境北至欧厝场隔虎形山(海拔129米)与前亭镇大社村交界;至洞野村,隔西山(海拔103米)与马坪镇文安村交界。西北至下坑村、港头村,隔大荟山(海拔142米)与马坪镇林埭村交界。西至新安村,隔台山(海拔240米)与湖西乡后溪村交界。西南至松仔岭,与白竹湖农场古山作业区交界。南至轧内村,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镇半石村交界。源自石过陂诸山的鸿源溪流经林埭,至本镇境内称鸿儒江,流经港头、下坑、先锋、岸头、石埕等村,入于佛昙湾海域。又有庵前溪流经石门、吟兜至大白石村汇入佛昙湾海域。南部有轧内小溪流入佛昙湾海域。

  佛昙经济自古以来以农、渔为主,并以港口的优势发展商业及榨花生油等农产品加工业,尤其自清末厦门辟为对外贸易口岸以后,佛昙以接近厦门而成为漳浦县东北部商业重镇。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由旧客带新客,佛昙一带很多人前往荷属东印度(今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谋生,有的经商有成,侨汇成为佛昙一大经济来源。

  农业渔业佛昙耕地较少,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开荒、围垦,至20世纪末,扣除基建用地,共有耕地28170亩(其中水田1042亩,农地17758亩)。原来农地主要种花生、番薯,水田主要种稻,靠山的一边大都是山园、山垅田,靠海的一边大都是沙园、埭田,产量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推广种植芦笋于沙园,一些易受咸淹的埭田改为鱼虾池,效益大大提高。.

  2014年9月30日,环境保护部授予佛昙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佛昙扎内村古樟树群

  在漳浦县佛昙镇一个叫轧内村的小渔村,有一处近千年的古香樟树群。这些古樟树共有9棵,树龄都是712年,分布在村子东面靠近海边的地方,其中还夹杂着两棵古榕树。 在元末明初,陈姓一族祖先来到佛昙镇……

  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

  马坪农会武装抗捐旧址位于漳浦县佛昙镇圩场杨氏祖祠。大革命失败后,在漳浦开展工农运动的共产党人转移到农村,整顿农会组织,建立农村党支部,继续开展工农运动。1928年1月10日,漳浦马坪农会千余……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佛昙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佛昙镇地图

导航去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