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峰尾镇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峰尾

峰尾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管辖的镇,车牌闽C,长途区号0595,人口约5.79万(截至2019年),面积1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8个行政村(社区)

峰尾镇概况

地名:峰尾镇
隶属:泉港区
行政级别:
区号:0595
车牌:闽C
邮编:362000
区划代码:350505103
身份证前6位:350505
面积:14平方公里
人口:5.79万人
人口密度:4012人/平方公里

峰尾镇,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地处泉港区东南部,与福炼石化基地毗邻,东、南面临湄洲湾,西与山腰街道相连,北与后龙镇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14.4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峰尾镇户籍人口为57898人。

宋代时期,属城山乡。1999年8月,从后龙镇析出,成立峰尾镇,属泉港区。 截至2020年6月,峰尾镇辖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诚峰村588号。

2019年,峰尾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峰尾镇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城山乡。

元代和明代时期,分属忠恕乡德音里八都,行满乡长安里二十都。

清代时期,分属八都蔡林铺、后林铺,二十都梅峰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坝头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五自治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属梅东乡、梅峰乡、坝头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属圭峰乡、梅东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坝头区。

1951年,今域析出划归第十区。

1952年6月,设十二区于郭厝,辖16个乡;同年8月,改属郭厝乡。

1956年,归南埔区。

1958年,属超先公社。

1961年,属后龙公社。

1984年,属后龙乡。

1992年,属肖厝镇后龙办事处。

1998年,属肖厝管委会后龙镇。

1999年8月,从后龙镇析出,成立峰尾镇,属泉港区。

峰尾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峰尾镇古称烽火岛,又称圭峰。后者是人们尊称历史名人卢琦(号圭峰),因仰慕先贤而立乡名。峰尾之称由此而来。

峰尾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峰尾镇地处泉港区东南部,与福炼石化基地毗邻,东、南面临湄洲湾,西与山腰街道相连,北与后龙镇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14.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峰尾镇地势西高东、南低,以平原为主,从南到北地形呈滩涂、平原、台地的梯层地势。

气候

峰尾镇属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常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0.3℃,1月平均气温9.0℃,极端最低气温0.3℃(1957年2月12日);7月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39℃(1966年8月16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6.8℃,最大日较差13.5℃(1969年4月11日)。无霜期年平均306天,有霜期最长达50天,最短为。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6.6小时,年总辐射179.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2037.4毫米(2000年),极端年最少雨量819.4毫米(196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

自然灾害

峰尾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台风、霜冻等。台风灾害年均发生3—5次,主要发生在7—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1956年9月17—25日,接连遭受二次台风袭击,台风带来暴雨,风大雨急,时间又长,降雨量达711毫米,全区受灾严重,民房倒塌、作物受淹、水闸小坝被冲垮、海堤被冲决,其时正值大潮,水位超过警戒线0.66米,渔船被撞破撞损严重。

自然资源

2011年,峰尾镇有林地面积0.26万亩。

峰尾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峰尾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154万元。

2019年,峰尾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农业

2011年,峰尾镇海岸线长约13千米,可利用滩涂面积9000多亩。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41万吨,年产值3.8亿元。

峰尾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173头;羊饲养量931只,牛饲养量26头。

峰尾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峰尾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东南沿海突出部(俗称峰尾半岛),是闽南著名的侨乡,渔乡之一,于1999年8月正式成立,辖区有8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陆域面积1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3千米,可利用浅海滩涂面积600公顷.峰尾镇地居要冲,海陆交通四通八达,港阔水深.历史上的峰尾曾是一个集海洋捕捞,码头航运和海上贸易于一体的重要港口,被称为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随着福建炼一体化项目的启动,泉港城市中心迅速向东扩展,给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峰尾镇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峰尾将成为对外开放更活跃,更富吸引力的投资开发热土。

  -历史沿革

  峰尾本是个半岛,峰尾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间,规格较小。隆庆壬申年间,加筑环城,浚沟护城,兼容民居,东南西北设四大城门。-统治时期,当年雄伟的城墙被-0拆毁,只剩下四大城门依稀可辨,加之后来经济实在困难的小学也拆城基建校舍,最终导致整个城墙几乎荡然无存。

  古城经过一系列的人工摧毁和风雨侵蚀,如今峰城已“无城”。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经济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峰尾城内的经济却一片欣欣向荣,堪称奇迹。

  当时日本对我国沿海进行全面-,以海为生的沿海地区渔民几乎无法出海捕鱼,经济十分落后,而峰尾渔民却凭着过人的机智勇敢和航海技术,避开敌人的重重-线,硬是打开一条颇为独特的海上贸易航线。以刘家为首的商船,拥有180多艘60至80担的小白钓船和48艘300至1600担的大木船,他们大多以股份制形式经营,载着白糖、食盐、布匹等商品常年来往于浙江沈家门、上海、重庆、广东、山东、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进行通商贸易,又从那些地方购回必需物资运回当地销售,形成购、运、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那时峰尾就设有“海关”。

  海运贸易的高利润,不但使峰尾的渔民、农民入股,还吸引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和外省商人前来参股、托运,在城内开设行店、餐馆、茶庄,小小的峰尾城内就有23家商行,另有布店、药铺、酒家、茶馆等60多家行店。著名的“沈家门兴”、“台湾兴”商船闻名海内外,引得众多商贾前来贸易、参股或自设行店,峰尾城内商阜云集,栈铺林立,舟来车往,络绎不绝。夜里管弦弹唱,通宵达旦,留声机响个不停,且不时上演莆仙戏,一时人山人海、热闹繁华,宛若不夜城,有“小上海”之称,周边客商来峰尾贸易时吃住可免费,足见当时峰尾经济之繁荣,也是当时的奇迹。

  时过境迁,昔日的繁华已经成为过眼烟云,如今在这片古城上,沿海大通道穿城而过,一座新的石化港口新城正在海边崛起。古街两边如今住着上百户人家,许多人还以渔业为生计,驾着木帆船讨海。斜阳下,闲适的老人坐闲倚门前,任冬日的阳光打在身上,打发一段悠闲的时光,曾经的浮华已经如过眼云烟,褪色成一段平淡的日子,在门口慢慢流淌。 峰尾海

  -行政规划

  峰尾镇位于泉港区东南部。人口51960人(2003年末)。辖8个行政村。诚峰村 诚平村 前亭村 上楼村 峥嵘村 郭厝村 联岩村 奎壁村。镇0驻诚峰。

  2014年9月30日,环境保护部授予峰尾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

  泉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峰尾镇诚峰村。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为御倭寇侵扰,筑石构城垣,即峰尾城,城东旧城顶高阜,筑有烟墩……

  诚峰东岳庙

  诚峰东岳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锋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和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坐北朝南,由山门、戏台、两廊、大殿等……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在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峰尾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峰尾镇地图

导航去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