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

鳌阳镇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鳌阳

鳌阳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管辖的镇,车牌闽J,长途区号0593,人口约4.42万(截至2019年),面积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1个行政村(社区)

鳌阳镇概况

地名:鳌阳镇
隶属:寿宁县
行政级别:
区号:0593
车牌:闽J
邮编:352000
区划代码:350924100
身份证前6位:350924
面积:49平方公里
人口:4.42万人
人口密度:895人/平方公里

鳌阳镇,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地处寿宁县中部偏西,东与南阳镇交界,南与清源乡毗连,西与托溪乡接壤,北与大安乡相邻, 区域总面积49.3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鳌阳镇户籍人口为44158人。

唐代,属长溪县;2003年8月,改解放街居民委员会为升平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鳌阳镇辖9个社区、2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解放街41号。

截至2019年末,鳌阳镇有工业企业55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2个。

鳌阳镇历史沿革

唐代,属长溪县。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年),属宁德县。

宋成平三年(1000年),属关隶县(今政和县)。

明景泰六年(1455年),属寿宁县,为县治所在地。

明清时期,分属坊隅、三、四图,福安里三都、四都、六都政和里七都、八都、十一都、十二都。

民国元年(1912年),属鳌阳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第一区(鳌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鳌阳镇,驻地城关,仍属第一区(鳌阳);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归县直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撤区设乡,仍为鳌阳镇。民国三十九年(1949年)8月,属鳌阳区。

1949年10月,属第一区(鳌阳)。

1956年3月,归县直辖。

1958年9月,设超英公社,驻地螯阳。

1959年3月,撤区并社,设鳌阳公社。

1961年5月,恢复区社建制,改设鳌阳、安章2个小公社,属鳌阳区。

1965年7月,再次撤区并社,设城关镇。

1983年4月,更名鳌阳镇。

1995年,开始建设茗溪新区。

2008年,开始建设东部新区,镇区面积扩大为5.8平方千米。

2003年3月,改胜利街居民委员会为北风社区居民委员会;同年8月,改解放街居民委员会为升平社区居民委员会。

鳌阳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鳌阳镇因从城北真武山俯视,形如鱼得名;古称杨梅村。

文物古迹

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建于1964年,选在鳌城八景之一的螃蟹山上,占地面积73亩,是鳌城规模较大的公园之一,陵园中心“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达16.8米,全部以花岗岩砌成,四周雕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正面有中共寿宁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镶的“永垂不朽”石匾,东面有中共福安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题词“赤胆忠心为祖国、革命精神启后人”匾,南北分别有叶飞、范武人题词。其次是“思源亭”和“烈士墓”。

廊桥

廊桥,鳌阳镇文物古迹尚存有建造年代古老的木拱廊桥4座: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均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鳌阳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鳌阳镇地处寿宁县中部偏西,东与南阳镇交界,南与清源乡毗连,西与托溪乡接壤,北与大安乡相邻, 区域总面积49.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鳌阳镇地处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峰西山位于城西,海拔1306米;最低点胡家山位于安宁村,海拔694米。

气候

鳌阳镇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受地形高低影响,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四季分明,夏无酷热,降水丰沛。多年平均气温19.7℃,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5.8℃(1967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9.8℃(1983年12月31日)。生长期年平均230天,无霜期年平均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933毫米。

水文

鳌阳镇境内河道有蟾溪,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从卜蛇林下大熟山流至竹管垅,流经境内六六溪、后墩、鳌阳、溪头、清渡、安宁村,长45.5千米,流域面积226.7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2.98立方米,主要支流有下马庄溪、茗溪、朱坑溪、坑底桥溪、银底碓溪、安宁溪等。

自然灾害

鳌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霜冻、冰冻、洪水等。洪水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8月10日,广场新村河水暴涨,致141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自然资源

2011年,鳌阳镇耕地面积5821亩,人均0.15亩。

鳌阳镇经济

综述

2011年,鳌阳镇财政总收入1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9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696元。

截至2019年末,鳌阳镇有工业企业55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2个。

农业

2011年,鳌阳镇农业总产值6809万元,比上年减少4.9%。粮食作物以稻谷、甘薯、马铃薯为主。粮食产量2069吨,人均54.44千克,其中水稻1423吨,甘薯359吨,马铃薯24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香菇等。茶叶种植面积210.0066平方千米,产量156吨;香菇种植面积0.0533平方千米,产量297吨;太子参种植面积0.0806平方千米,产量16吨;蔬菜种植面积3.1786平方千米,产量4938吨,主要品种有空心菜、包菜,其中包菜569吨,空心菜419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7803头,年末存栏3983头;羊饲养量1002只,年末存栏528只;牛饲养量60头,年末存栏60头;家禽饲养7.3万羽,上市家禽3.6万羽。生产肉类350吨,其中猪肉305吨,羊肉4吨;禽蛋31吨;畜牧业总产值826.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2.1%。水果种植面积0.1173平方千米,产量125吨,主要品种有梨、桃,其中梨35吨,桃47吨。水产品总产量107吨;渔业总产值11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7%。

工业

2011年,鳌阳镇工业总产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410人。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职工320人。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鳌阳镇有商业网点985个,职工2169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鳌阳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鳌阳镇地处福建宁德寿宁县境中部,是闽浙两省的交界地,镇所在地位于东经119°、北纬27°27′的交点附近,海拔752米,人口28494人,以汉族为主,另有畲、回、满族等少数民族。
  鳌阳镇地处福建宁德寿宁县境中部,是闽浙两省的交界地,镇所在地位于东经119°、北纬27°27′的交点附近,海拔752米,人口28494人,以汉族为主,另有畲、回、满族等少数民族。辖7个村民委员和2个居民委员会。
  下辖行政村是:鳌东村 梅溪村 茗溪村 横程村 安漳村 蟾溪村 大同村 。
  鳌阳镇是寿宁县的交通枢纽。公路南经枫(洋)湖(塘坂)线达福安、宁德、福州、广州、上海等市;东沿寿(宁)泰(顺)线达浙江省泰顺县;西南有寿(宁)澄(源)线至政和、邵武、建阳、南平等市(县);另经凤阳抵周宁县;西有寿(宁)庆(元)线达浙江庆元县;北经寿(宁)枫(洋)线达浙江省景宁县。
  -
  自然特征
  古名杨梅村,因形似鳌鱼而出名。溪流下切,形成幽深峡谷,地势高低起伏。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年降雨量是1907.5毫米,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65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全镇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农副产品有花菇、茶叶、马铃薯、中华猕猴桃、油萘、反季节蔬菜、花卉、蘑菇等。冶金、食品、竹木玩具、轻纺、陶艺、化工、建材等产业初具规模。花菇、茶叶、镁硅、镜片、石雕、木雕、金属硅、等20多种产品享誉国内外。
  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现有主要道路4条,总长4.8公里,有日供水量6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有容量11300千伏的变电站。城区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在发挥传统造纸、雕刻、建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力和冶金业,形成以茶叶、蔬菜、食用菌、家禽养殖、林竹等为商品的生产基地。
  -
  历史沿革
  概论
  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议割政和、福安两县之地设寿宁县以来,鳌阳镇即为县府驻地。因自城北镇武山俯视,形如鳌鱼,故称“鳌阳”。民国时期,鳌阳镇属一区管辖,为区署驻地;1934年设鳌阳镇。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58年5月,鳌阳镇属一区管辖,1958年撤区成立超英人民公社;1960年恢复鳌阳区,1965年撤区分设鳌阳镇和鳌阳公社(同驻鳌阳);1966年鳌阳公社改称大安公社迁驻大安,鳌阳镇改称城关镇;1983年复名鳌阳镇,镇政府与县政府同驻鳌阳,鳌阳镇住址:城关解放街41号。
  详解
  古名杨梅村,因形似鳌鱼而得名。建县时,为就近控制官台山,维持治安,以及防止大宝坑银矿被盗采,遂选定杨梅村为寿宁县治。
  明代,城内便设有22个甲,占全县总甲数(今属周宁县除外)204甲的10.8%。当时的小城不过千人,交通闭塞,生产、消费水平低下,正街铺行数家,容不下三担货,故称“三担街”。民国时期,镇上只有一家小型碾米厂,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在校生最多时不上500人。解放后,鳌阳镇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以来,鳌阳镇的中心地位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至1989年底,镇内有纺织、食品、化工、电子光仪、日用品等县办、镇办工厂32家,工业总产值4473.86万元,占全县的63.65%;有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达6054人。同年,创税收384.34万元,占全县的59.82%;居民储蓄余额达1693.5万元,占全县的42.46%;全镇拥有大小汽车228辆、自行车3200辆,分别占全县的92.31%和64%;县、镇医院拥有病床146张,占全县的38.21%。镇上大大小小各种店铺有404家,每日流动人口达2000多人。
  鳌阳镇所辖的茗溪村,是北宋初期寿宁第一个进士、曾任礼部侍郎的陈洪轸的故乡。明清时期,镇内居七品以上的-有15人。理学名儒柳元,曾任广东珉府教授,著有《剑溪讲余》、《长溪讲余》二刻(已佚)及《山居赋》传世。民国时期,任过县、团长或相当于县、团级以上职务的有7人。鳌阳镇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范式人和闽东早期革命领导人叶秀蕃的故乡。[1]
  -
  人文景观
  鳌阳镇所辖的茗溪村是北宋初期寿宁第一进士,曾任礼部侍郎的陈洪轸的故乡。明清时期,镇内居七品以上的-有15人。理学名儒柳元,曾任广东珉府教授,著有《剑溪讲余》、《长溪讲余》二刻(已佚)及《山居赋》传世。明清时期,任知县的有柳上芝、叶朝奏、叶朝镇、叶懋南、柳春芳、范民誊、柳汝霖、柳椿等15人,民国时期任县长以上的有:叶明琨、陆舆、柳和良、柳心泰、柳和施、叶光汉、叶渊鴗等七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范式人和闽东早期革命领导人叶秀蕃、范铁民、范义生、范振辉、叶少琴等都为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烈士陵园“建于1964年,选在鳌城八景之一的螃蟹山上,占地面积73亩,是现鳌城规模较大的公园之一,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和精心管理,现在是四周花繁草茂,树木参天,小径通幽,鸟语花香,陵园中心“革命烈士纪念碑”高达16.8米,全部以花岗岩砌成,四周雕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正面有0寿宁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镶的“永垂不朽”石匾,东面有0福安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题词“赤胆忠心为祖国、革命精神启后人”匾,南北分别有叶飞、范武人题词。其次是“思源亭”和“烈士墓”,其建筑甚为壮观,整个烈士陵园成为鳌城市民晨练、习武、健身、休闲的主要活动之地。
  廊桥,鳌阳镇境内现在尚存有建造年代古老的木拱廊桥4座: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均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鳌阳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鳌阳镇地图

导航去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鳌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