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中山镇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中山

中山是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管辖的镇,车牌闽F,长途区号0597,人口约1.81万,面积191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1个行政村(社区)

中山镇概况

地名:中山镇
隶属:武平县
行政级别:
区号:0597
车牌:闽F
邮编:364000
区划代码:350824101
身份证前6位:350824
面积:191平方公里
人口:1.81万人
人口密度:94人/平方公里

中山镇,隶属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位于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2千米,面积1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144人(2018年),辖11个行政村(2019年)。有公路通广东省、江西省,中山河穿境注入韩江,205国道擦边而过,古迹有中山古墓、迎恩门、相公塔、永安桥等。

中山镇是文化名镇、产业大镇、客家古镇、旅游重镇。中山镇是武平升县前的镇治、场治所在地,又是升县后的最初县治所在地,有“小京城”之称,其中心区域的新城、老城、城中三个村庄,在这户不盈千,人不逾万,方圆不到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聚居着102姓居民,又以“百姓镇”、“军家方言岛”著称,也是闽西汉剧发源地之一。历史遗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

2018年,中山镇有工业企业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

中山镇历史沿革

从唐代闽西始置汀州到北宋武平开县之初,中山一直是镇、场、县的治所。武平县治迁平川(今武平县城)后,明初还在中山设千户所。

1958年,设五星公社。

1961年,更名中山公社。

1989年,设立中山镇。

中山镇历史文化

移民文化

中山镇位于闽粤赣边界的客家地区,是千年文化古镇,素有“小京城”之美称。唐宁时是武平县的场治、县治所在地,旧称武平所,简称武所。中山三个村落,人不愈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并自清朝以来一直廷续。这一文化奇观在全国各地乡镇绝无仅有,备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的关注,被誉为“客家百姓镇”。

中山镇以"军家方言岛"著称,与客家话兼相使用的"军家话",像一个独立的语言孤岛,处在客家的包围之中,历经五六百年而不衰,这种奇特的现象,为语言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筑武平所城,设置武平千户所(简称武所),当时推行军士屯田政策,驻军士兵十分之三守城,十分之七垦荒种地。不少军士服役后就地解甲归田,成了当地居民。这些落籍安家的军士,来自江西、浙江、安徽、山东、四川以及福建各地,语言复杂,交往中往往发生语言障碍。为了长期相处,他们感到急需一种能充分交流思想的共同语言。于是以较容易被大家掌握的部分赣方言为基础,吸收各地较熟悉的方言,掺入一部分当地的客家话,形成一种“大杂烩”的方言。再经长期孕育,不断取舍充实,最后约定俗成,成了一种独特的方言。因他们祖先都是军籍,故称之为军家话。

据民国《武平县志》,明朝有三十五姓军籍调住武所。其中,来自江西的就有十七姓氏,除吉州(今吉安)永丰的危氏,九江德化的张氏,王、丘、艾、李、余、车、吴、周、许、舒、程、邬、董、刘、洪等十五姓均来自抚州。从语音和词汇来看,军家话与赣语有相似之处,但他们有强例的独立与武平客家话之外的意识,对进入军家人家庭并成为其中一员的客家人,要求学会军家话。这种强列的意识使军家话代代相传。

中山102姓是刘、赵、徐、曾、赖、钟、李、林、凌、马、纪、戴、牛、王、潘、程、廖、欧、兰、蓝、危、丘、周、石、洪、张、邱、谢、罗、修、吴、贾、温、陈、俞、阮、彭、邬、熊、杨、饶、聂、董、胡、苏、汪、龚、古、陶、卢、绿、许、童、邹、郑、吕、文、魏、巫、幸、本、卓、溧、涂、孙、莫、冯、田、曹、夏、倪、练、汤、艾、雄、能、沈、傅、黎、高、叶、江、宋、仁、带、华、季、管、麦、侯、黄、莆、连、朱、蔡、何、舒、余、龙、翁、范、邓。

历史遗址

中山镇历史遗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

武所有三城二廓,三城是指:老城、新城、片月城;二廓指石廓和圣婆廓。民间谚语曰“未有皇城、先有石廓”;武所有5座城楼,8个城门,其中迎恩门(东门),永安门(南门)、平安门(西门)、常乐门(北门)为老城门,通济门、朝阳门、水门、文明门为新城四门。城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时教场,旧时练兵之地。这些前后历时100多年的建筑,仅存“迎恩门”,它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比天安门早建二十六年,在迎恩门城上,建有石楼一座,雄伟壮观。登上城楼时,可府瞰新老两城全景,正如旧时的写照:“一脚踏双桥、两岸森林灯塔,沿城鱼儿跳,千户入云霄。”城楼上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残余的两根石柱是凝固的历史。

在新老城的通行要道和十字路口,设有旋转虚幻的花灯。客家地区元宵闹花灯,一般只有3天,中山却是7天,从正月十三一直闹到十九,“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元璋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这里的花灯规模特大,一架花灯上下两层,象座小小的房子。上层是千奇面巧的彩绘走马灯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贺寿”、“张生逾墙”、“鱼跃龙门”、“金鸡啼晓“等绘尽人间景致。每架花灯七十二个灯盏圈,表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下层为木偶戏台,游人上观花灯,下观傀儡,而这样的花灯傀儡多时竟达10余台。

新城最突出的历史遗留要算兀立于风雨之中的相塔(又叫溃尾塔),它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塔高14.7米。该塔分为七层,每层呈八角形,一至五层,每层四周开有互为称的门孔,六、七层内实行封顶,塔顶已崩溃不全,葫芦形顶尚可辨认。

永安桥,位于武溪河上,是武所十座古桥最大的一座,全长1114米,高17米,宽3.5米,落成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相传清吧绅士王穆堂夫人八十大寿时,她慈善好施,一闻中山通济桥(当是桥名)又破坏了,吩咐子孙做寿不设宴,把设宴钱款重建此桥。这次重建后,把通济桥改名为永安桥,在八拱上方中,相间嵌着二十石匾额:一曰“永安”一曰“母命继光”。

武所的历史遗迹还有一水三古桥、一树遮三城、七鞭打猛虎、九井十一庙,九围十八寨等,向后人昭示着它的千年兴衰。

历史建筑:包括东平公王庙、武侯祠、聚仙岩寺庙、出米岩、武所古街两侧的古民居群等。

历史构筑物:包括相公塔、永安桥、树德桥、古井等。

古遗址:古城墙、迎恩门等。

中山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山镇地处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1千米,辖区总面积191平方千米。

气候

中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自然资源

中山镇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17.5万亩。

中山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域面积武平县最大,水利与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水利发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境内电站装机容量居全县之首 。矿产资源以膨润土和瓷石矿为主,尤其是处在地表的铝基膨润土,属自然改型矿石,优质易采,是中国国内少见的矿石类型。

中山镇经济

中山镇是武平县优质水稻及烤烟生产基地,盛产柑桔、茶叶、脐橙。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养殖,水产养殖为主。

2016年前三季度,中山镇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财政收入1015.6万元,其中国税226.1万元,地税789.5万元,同比增长96.7%;农业总产值3.114亿元,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8.8%;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同比增长12.2%;限额以上销售额2.28亿元,同比增长40.9%。

2018年,中山镇有工业企业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

中山镇风景名胜

综述

中山镇旅游为“一条游线,八个景区”的总体布局。

旅游线路

中山镇旅游线路:古镇旅游集散中心(中山文化广场) —— 永安桥 —— 入口城门 —— 古街揽胜 —— 定光佛佑—— 树德桥 —— 古寨探幽 —— 百姓众祠。

主要景点

迎恩门

明朝时期,武所中山先后筑有老城、片月城和新城三座城池,故人们将武所城简称为“三城”。一弹丸之地筑有三城,举世罕见。这是因为中山乃闽粤赣边军事重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设千户所,正千户的官阶比太守还高一级。这里不受县署管辖,好比独立王国,故有如此规模。历经“大跃进”和“文革”,中山城池被毁,仅剩一座迎恩门。据考证,明抗倭名将俞大猷在迎恩城门上筑有“读易轩”,日教士子读书击剑。只可惜“读易轩”后毁于战乱,城门之上仅遗偌大一个遗址。

古街

从迎恩门延伸而出的700米古街,100多间店铺,是当年武所中山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明证。古街本身就是武所中山古城一部浓缩的历史。老屋夹道的古街,难掩其昔日风华,在她身上依稀残存的铅华,依旧散发着远古而诱人的清香。与古街相连的明代所建迎恩城门及读易轩,更衬映出古街的古典与悠远。

永安桥

永安桥为一王姓老夫人乐善好施,嘱其子孙将为其做寿设宴的钱用于在此建一座大桥,于清道光十年(1810年)建成。清末著名保台抗日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题写“永安桥”和“母命继志”石匾镶嵌于桥的八拱上方。民国十九年(1930年)六月二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和红六军在永安桥附近胜利会师,然后分头向武平其他地方进发。2005年,此桥被定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公塔

相公塔,又名溃尾塔(当地军家话和客家话),位于中山新城外相公寨上,建于明嘉靖辛亥年(1551年)。塔有七层,呈八角形,高14.7米。

十里峡谷画廊

十里峡谷画廊位于中山古镇南部15千米外的峡谷,是6500万年以前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地壳变迁形成的侏罗纪大裂谷,呈南北走向,从贵州绵延至我镇,仅镇域段长20余千米,最低海拔约700米,最高海拔在1442米以上,山体为丹霞地貌,在林溪相间中,溪、瀑、滩、崖、石、洞浑然天成,幽、险、雄、壮、秀集于一身。

舒经墓

舒经墓墓主舒经为明朝正德年间武所中山富商,传有“东南钱王”之美誉,当时汀州知府为其撰写墓志铭,称其为“汀州首富”。舒经在世时建有8座坟墓,建筑材料考究,结构精致,规模较为宏大,在“文革”期间大多毁损较为严重,遗址犹存。在中山城郊西山岗等地舒经墓较为完整。

长安岽

长安岽在闽粤赣边的闽西武平,在武夷山脉南端,在“客家百姓镇”西北约5千米处。按当地客家习俗,高山的顶峰,称作“岽”。长安岽,既高且险。地方资料显示,此地海拔1260米,在武平境内,高度仅次于武夷山脉南端最高峰梁野山(海拔1538米)。

树德桥

据《南靖县志》记载,树德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迁居于此的吴氏先民,为方便村民及来往行人,利用溪岸的天然巨石作为桥基,建造成单孔石拱桥,孔高9米,桥长30米,宽3.5米;桥面用卵石铺平,左右两端有石板梯;桥上建造桥亭,为木结构青砖红瓦小屋,左右两边敞门可供通行;小屋墙内有一面开小窗,窗下横放一条2米长的石板凳,以便行人休息。

景点名称

景点描述

塔影晨晖

相公塔,地处古镇“水口”,位置优越,中山河风景宜人,清晨薄雾冥冥,山水阁影,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古桥镜水

以永安桥、树德桥及中山河为中心的区域。

荷塘映月

对现状水塘、农田进行整合,形成内湖,种植荷花。

百姓众祠

以中山百家姓文化园为依托,弘扬念祖追宗、饮水思源的传统姓氏文化。

月湖清波

对现状水塘、农田、菜地进行整合,形成月城湖,波光粼粼,情趣深远。

古街揽胜

以迎恩门为中心,复原武所古街传统的商业风貌,重现民间特色店铺,辅以一些文物陈列。

古寨探幽

改造中山河以北现状化肥厂用地,做为古镇旅游配套设施用地,新建演武场,体现武所古时军事功能。

定光佛佑

以南山寺、谢氏祠堂、危氏祠堂、凤庄公祠为依托,展示中山移民文化,体会溯源祈祖的文化特色。

中山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具有千年历史的"百姓镇"--中山镇,聚居着102姓人家,被称为"天下一绝"。该镇位于武平县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205国道擦边而过。全镇11个行政村,2万人口,土地总面积19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林地面积19万亩。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近年来,该镇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是我县的优质水稻及烤烟生产基地,盛产柑桔、茶叶、脐橙。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养殖,水产养殖为主。水利与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水利发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电力充足。矿产资源以膨润土和瓷石矿为主,尤其是处在地表的铝基膨润土,属自然改型矿石,优质易采,是国内少见的矿石类型。中山米糕、酿豆腐、肉丸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该镇还以"军家方言岛"著称,与客家话兼相使用的"军家话",象一个独立的语言孤岛,处在客家的包围之中,历经五六百年而不衰,这种奇特的现象,为语言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2014年2月19日,中山镇入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4年7月21日,中山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武平永安桥

  武平永安桥位于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新城村。旧称通济桥。始建不详,清康熙年间(1708~1722)在原址重建木桥,后毁,清道光八年(1828)王穆堂曾孙王启图等兄弟将其母祝寿礼金捐出,在此重建石……

  城中树德桥

  城中树德桥位于武平县中山镇城中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代,几经修缮,桥身东南--西北走向,全长72米,宽3.56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为五墩六孔(原为六墩七孔)石构拱桥,孔跨6.63~……

  太平岭相公塔

  太平岭相公塔位于武平县中山镇新城村太平岭自然村,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中空,塔座边长2.3米,墙厚1.5米,高17.4米。基座埋于地下,塔身从下……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中山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中山镇地图

导航去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
也叫中山的地方
中山街道(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
中山镇(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
中山镇(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
中山街道(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
中山村(重庆市铜梁区二坪镇)
中山村(天津市蓟州区礼明庄镇)
中山乡(云南省德宏州芒市)
中山镇(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
中山街道(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
中山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中山村(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
中山村(重庆市秀山县宋农镇)
中山区(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
中山村(重庆市云阳县养鹿镇)
中山村(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
中山村(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
中山村(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乡)
中山街道(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