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岔口镇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岔口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岔口

岔口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管辖的镇,车牌皖J,长途区号0559,人口约1.68万(截至2019年),面积9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5个行政村(社区)

岔口镇概况

地名:岔口镇
隶属:歙县
行政级别:
区号:0559
车牌:皖J
邮编:242700
区划代码:341021110000
身份证前6位:341021
面积:94平方公里
人口:1.68万人
人口密度:178人/平方公里

岔口镇,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地处歙县东南部,东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交界,南与新溪口乡接壤,西与武阳乡、昌溪乡毗邻,北与杞梓里镇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94.3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岔口镇户籍人口为16825人。

宋至清,属孝女乡;1992年3月,岔口乡与井潭乡合并设立岔口镇;2004年12月,周家村乡并入岔口镇。 截至2020年6月,岔口镇辖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岔口村。

2019年,岔口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岔口镇历史沿革

宋至清,属孝女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置双溪乡、方兴乡、大源乡,隶属北岸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大源、双溪2乡合并为大洲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恢复双溪乡、大源乡。

1952年8月,设立金村、庙前、凤翔坦、木竹坦、上湖、井潭、殷富坑、岔口、岭里、大孟、文山店、凤岐、上金竹、湖田、洽河15个乡。

1955年12月,15个乡并为庙前、岔口、上湖、洽河4个乡。

1958年10月,设岔口公社。

1959年2月,设立庙前、岔口、木竹坦、洽河管理区。

1961年,分设岔口、井潭、周家村、洽河等公社,隶属岔口区。

1983年3月,撤销公社分别设立乡。

1992年3月,岔口乡与井潭乡合并设立岔口镇。

2004年12月,周家村乡并入岔口镇。

岔口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岔口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岔口村得名。

岔口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岔口镇地处歙县东南部,东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交界,南与新溪口乡接壤,西与武阳乡、昌溪乡毗邻,北与杞梓里镇相连, 行政区域面积94.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岔口镇地处中山、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一般在海拔300—500米,最高峰位于龙武降,海拔1065米;最低点位于九龙坑河谷,海拔160米。

气候

岔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均日照时数近1750小时。

水文

岔口镇境内河道属新安江水系,发源于周家村东面猫耳尖一带的大源河与流经井潭的小源河在岔口汇合成大洲源河,自东向西经武阳乡大川口注入新安江,大源河长17千米,大洲源长41.2千米,境内流域面积93.6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岔口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风灾、低温、霜冻、雷击及山体滑坡等。洪涝一般在6—7月;干旱一般在9月至10月。洪涝最严重一次发生1969年7月5日,受灾面积2万余亩,冲毁房屋数百幢。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8年,造成大片农作物绝收。

自然资源

岔口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产主要为硫铁矿,集中在周家村茶园坪、鸟雀坪一带,总储量72.1万吨,其中C级储量8.5万吨。

2011年,岔口镇有耕地面积1198亩。

岔口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岔口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08.2万元,比上年增长54.7%。其中地税收入210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农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

2019年,岔口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农业

2011年,岔口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2011年,岔口镇玉米产量400吨,大豆产量200吨,油菜籽产量30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2011年,茶叶产量620吨,蚕茧产量325吨,贡菊产量84.5吨,山核桃产量750吨。

岔口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386头,年末存栏2518头;家禽饲养量3351羽。

工业

岔口镇形成以缥丝、茶叶加工、水电开发、木竹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5%。工业企业18家,职工326人。

商业

2011年末,岔口镇有商业网点186家,职工276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金融业

2011年末,岔口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1470万元,比上年下降33.1%。

岔口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岔口镇是革命老区,地处歙县皖浙边陲大洲源,黄山——千岛湖公路穿境而过,距县城44公里,千岛湖88公里。西南与新溪口乡、武阳乡接壤,北与杞梓里镇相邻,东与浙江省淳安县毗邻,是歙县的东南门户。镇政府位于镇域西部岔口村,新安江上游支流大源河与小源河在此汇聚,呈“y”字形,“岔口”因此得名。岔口自古以来就是大洲源日用消费品和土特产品重要的集散地,是大洲源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04年底,全镇辖20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近2万人。全镇土地面积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8公顷,经济收入主要以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贡菊、蚕茧、山核桃为主,茶叶总产量312吨,蚕茧总产量415吨,贡菊总产量8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

  岔口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有“三山叠翠、二水重流;龙门挂雪、虎阜丛林;三步金阶,长潭观鱼;金滩赶月、狮子滚球”等十大景致。当代有号称“江南一枝竹”的书画家吴皖生;国际著名地理物理学家、第一位登上南极的美籍华人张逢铿先生等。岔口是革命老区,大洲源富有革命传统。有土地革命后期“金竹-”,解放战争时期“火烧竹筒坦”等遗址,有新四军皖浙支队副司令员程灿、洽河27革命烈士等五处烈士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发展红色旅游。

  岔口镇地处深山,森林是岔口的“守护神”,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2.4万立方米,山场总面积13万亩。英富林场占地10000余亩,“九龙戏珠”林深壑美,“金翠谷”鸟语花香,农业综合开发已初具规模,可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水利矿产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岔口镇党委、政府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实行招商引资。目前,镇内有小型水电站3座已经投入使用, 1座正在建设中,另还有2座在洽谈中。在全市乡镇小型水电开发利用中占首位。镇内有硫铁矿2座。

  岔口镇交通便利,地域广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物产资源,岔口镇-张玉华、镇长吕国平带领全镇一班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诚邀天下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张逢铿祖居

  张逢铿祖居位于歙县岔口镇,时代为民国。第一个登上南极中国人张逢铿的故乡,是歙县南乡的岔口镇庐山村,这是一个建在半山腰的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人口两三百,民居多小巧,数株百年大樟树形成了水口,进村……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岔口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岔口镇地图

导航去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岔口镇
也叫岔口的地方
岔口乡(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岔口乡(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