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常绿镇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常绿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常绿

常绿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管辖的镇,车牌浙A,长途区号0571,人口约1.55万(截至2019年),面积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8个行政村(社区)

常绿镇概况

地名:常绿镇
隶属:富阳区
行政级别:
区号:0571
车牌:浙A
邮编:310000
区划代码:330111109
身份证前6位:330111
面积:49平方公里
人口:1.55万人
人口密度:313人/平方公里

常绿镇,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地处富阳区东南部,东与萧山区楼塔镇毗邻,东南、南与绍兴市诸暨市应店街镇相连,西接湖源乡,西北与上官乡毗连,北连大源镇,东北仍与萧山区楼塔镇接壤,距富阳城区18千米, 区域总面积49.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常绿镇户籍人口为15473人。

清康熙元年(1662年),属长春乡;1987年,由常绿乡改为常绿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常绿镇辖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章村后田畈1号。

截至2019年末,常绿镇有工业企业34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6个。

常绿镇历史沿革

清康熙元年(1662年),属长春乡;清雍正元年(1723年),属正南区大源八庄、九庄;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亲贤乡。民国时,延续旧制。

1950年,分设亲贤、北黄、长春3个乡。

1956年,3个乡合并为常绿乡。

1958年,改为置常绿公社。

1959年11月,并入上官公社。

1961年,改为常绿公社。

1984年3月,由常绿公社改为常绿乡。

1987年,由常绿乡改为常绿镇。

常绿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常绿镇因竹林遍布,四季翠绿而得名。

民间艺术

常绿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纸糊高照、常绿纸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绿镇常绿纸伞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绿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常绿镇地处富阳区东南部,东与萧山区楼塔镇毗邻,东南、南与绍兴市诸暨市应店街镇相连,西接湖源乡,西北与上官乡毗连,北连大源镇,东北仍与萧山区楼塔镇接壤,距富阳城区18千米, 区域总面积4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常绿镇地势西北南三面皆高,惟东面较低;西北部层峰叠嶂,怪石嶙峋;白洋尖、石鳅坪、野猫岭耸于西,大岩山、普恩岭峙于北;白洋尖主峰海拔875米,为常绿镇最高峰。

气候

常绿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温度16.3度,无霜期210天。

水文

常绿镇境内山溪较多,归纳为南溪和北溪,分别自南而北和自西南而东北,汇合于大章村南,始称常绿溪,复去东北,流经萧山区,注入浦阳江。

土壤

常绿镇土壤以红、黄壤粘土为主,灰土次之。

自然资源

2011年,常绿镇有耕地3899亩,林地56055亩。 常绿镇山上自然植被丰富,以竹林为主,松、杉、薪炭林等均有分布;珍贵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2003年普查时,有百年以上珍稀古树8株,树径10公分以上260余株,主要分布于双溪、化山、长佳等村;野生动物时有出没,种类有穿山甲、野猪、黄麂、野兔、蛇类等。

常绿镇经济

综述

2011年,常绿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783元;财政总收入699万元,比2010年增长2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4万元,比2010年增长67.1%;人均财政收入437元。

截至2019年末,常绿镇有工业企业34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6个。

农业

2011年,常绿镇农业总产值69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7.5%,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1.6%。2011年,常绿镇生产粮食2679吨,其中水稻1538吨,玉米290吨。茶叶种植面积540亩,产量8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25吨;蔬菜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99吨,主要品种有青菜、茄子。2011年,常绿镇生猪饲养量5590头,年末存栏1758头;家禽饲养量7.8万羽,上市家禽4.6万羽。畜牧业总产值81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8%;花卉苗木产值1226万元,竹笋、笋干等350吨,竹材203万株。2011年,常绿镇水果种植面积15亩,产量2吨。

工业

2011年,常绿镇工业总产值为61304万元,比2010年增长20.5%,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39.7%。2011年,常绿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2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0%。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常绿镇有商业网点225个。2011年,常绿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57亿元,比2010年增长7.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60万元,比2010年增长5.5%。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常绿镇各类存款余额为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6亿元。

常绿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常绿镇位于富阳市南部,地属山区,东接萧山市,南连诸暨市,西邻湖源乡,北靠上官乡、大源镇。距富阳市中心23.5公里。

  【镇名来历〓建置沿革】清康熙年间(1662~1722),辖区为长春乡。光绪年间(1875~1908),为正南区大源八庄、九庄各一部分。入民国,称亲贤乡。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亲贤、北黄、长春、五云4乡。1956年,五云乡划归诸暨县,其余3乡合并为常绿乡,因境内竹林遍布,四季常绿,故名。1958年,建立常绿公社。1959年11月,并入上官公社。1961年,恢复常绿公社。1984年3月,撤销公社建置,复称常绿乡。1987年,撤销常绿乡,建置常绿镇。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批准为革命老区乡;全镇普及自来水。1991年,投资40万元的雀尾岭道路改建工程破土动工,于1994年10月竣工。1992~1994年,全镇各村普及闭路电视。1993年,投资55万元的常绿镇中学综合大楼动工兴1995年竣工。1994年,投资52.26万元的医疗大楼动工兴建,次年竣工。1995年,投资35万元兴建北黄完全小学,次年投入使用。1996~1997年,总投资50万元的金融大楼建成。1997年,由富阳市交通局投资10万元,镇、村、村民三方集资40万元兴建的北黄柏油公路建成并通车。1998年,投资66万元的电力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68万元的枫桐坞水库建成;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

  【家庭织布业迅速崛起】1991年,部分农民自购设备织布销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至1998年底,全镇从事织布业的家庭580户,有织机1964台、纤经前道车280台,从业人员5080人,固定资产2749.6万元。全镇有织机4台以上的家庭53户,8台以上21户,主要生产白坯贡缎,经有关经销单位漂染后,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全镇织布年产值2634万元,利润210万元,缴纳税金55万元。

  【发展竹制品加工生产】竹制品加工是常绿传统家庭工业,1998年从业人员4600余人,种类有蚕匾、畚箕、竹篮、竹椅、折椅、书架等,竹编花篮是当地出名的手工艺品,其品种有棱形、椭圆形、长方形、六角形等十几种,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年创汇30万美元,成为外贸定点生产基地。.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常绿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常绿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常绿镇地图

导航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常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