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保和镇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保和

保和是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管辖的镇,车牌云R,长途区号0887,人口约2.96万(截至2019年),面积31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1个行政村(社区)

保和镇概况

地名:保和镇
隶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行政级别:
区号:0887
车牌:云R
邮编:674600
区划代码:533423101
身份证前6位:533423
面积:310平方公里
人口:2.96万人
人口密度:95人/平方公里

保和镇,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下辖镇,地处永春河西岸山坳斜坡,县城所在地,东、南、北三面与永春乡连接,西与维登乡、中路乡接壤。 保和镇行政区域面积310平方千米。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开始设治,置临西县。2002年,保和镇设3社区居委会,1村民委员会。 截至2019年末,保和镇户籍人口29599人。 截至2020年6月,保和镇下辖4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保和镇南路社区。

截至2019年末,保和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9个。

保和镇建置沿革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开始设治,置临西县。

清雍正六年(1728年)春,首任通判陈权选定此间建筑城垣,是为维西厅治所。清直隶于维西厅署。

民国二年(1913年),厅改县,以此作县城,称城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秋,改设实验镇,称宝华镇,属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一区。

1953年,改称保和镇。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曾一度改名红旗镇。

1975年,由永春公社辖改为县辖,设立区一级的保和镇公社。

1984年5月,设保和镇。

2002年,保和镇设3社区居委会,1村民委员会。

保和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保和镇地处永春河西岸山坳斜坡,县城所在地,东、南、北三面与永春乡连接,西与维登乡、中路乡接壤。 保和镇行政区域面积3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保和镇地处横断山脉南延,地形沟梁交错,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低相近,呈斜面山地,西靠雪龙山山脉,东临永春河。境内最高峰保和镇位于西南部,海拔3457千米;最低点位于保和镇北部永春河中心线,海拔2146.6千米。

气候

保和镇属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呈立体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8℃,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8.9℃(1982年12月27日);7月平均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31.9℃(1999年6月6日)。最低月均气温2.3℃(1978年1月和198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0℃(2006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4.6℃,最大日较差23.5℃(2009年2月10日)。生长期年平均281天,无霜期年平均201天,最长达225天,最短为17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34.4小时。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954.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204天,最多达228天(1990年),最少为152天(2009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270.6毫米(1955年),极端年最少雨量701.1毫米(196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7月最多。

水文

保和镇境内河道属永春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二道河1条,从雪龙山山脉自西向东至永春河流经境内白鹤山社区,总长9千米,流域面积5.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保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泥石流、旱涝、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在1990年8月1日至3日,二道河上游徐家大山山体崩塌,形成泥石流,流体达280万余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保和镇耕地面积1263亩。

保和镇经济

综述

2011年,保和镇财政总收入707万元,比上年增长42%。2011年,保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

截至2019年末,保和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9个。

农业

2011年,保和镇林地面积1.4万亩。2011年,保和镇农业总产值3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8%。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110亩,产量2775吨,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其中黄瓜9.6吨,西红柿4.3吨,辣椒2.7吨,大白菜6吨,白萝卜4.8吨,四季豆0.27吨,茄子0.8吨,大葱8.42吨,食用菌9吨,马铃薯1.61吨,蚕豆1.33吨。

2011年,保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800头,年末存栏1800头;家禽饲养量8.1万羽,上市家禽6.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423吨,其中猪肉331吨,禽肉92吨;禽蛋85吨,鲜奶7吨;畜牧业总产值404.66万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31万亩,其中防护林8283亩,经济林222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7万株,林木覆盖率66.35%,活立木蓄积量7.48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50亩,产量2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其中苹果6吨,梨0.8吨。

商贸

2011年,保和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

保和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保和镇位于永春河东岸宝华山麓,东、南、北三面与永春乡接壤,西与维登、中路两乡毗连,面积约14平方公里。其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背靠雪龙山,面临永春河。海拔2 320米,年平均气温11. 4℃,l月平均气温3.7℃,7月平均气温18.4℃。1995年末人口总2 416户,共8671人,其中汉族占60%以上,此外有纳西族、白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等。居民中农业人口约占30%,非农业人口约占70%(将近半数为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属)。
  自清雍正六年设治建城后,相继兴修了关圣殿、文昌宫等庙宇,有清一代,于城内及城边建造的庙宇共十多座,加上衙署等,为镇内规模恢宏的建筑。一般民居建筑比较朴,屋面多用木板覆盖,宅院多用篱笆围栅;只有少数殷实之家能建较大的宅院,打围墙,盖瓦屋顶,其中较突出者建有四合院或三方一照壁的住居。清代至民国年间,街市由十字街往-街延伸发展,规模较小,道路泥泞。新中国建立后,保和镇作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市政建设有很大的发展。新建房屋成倍增加,新城面积向四面拓展,比老城扩大四倍多。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23平方米。绝大多数居民建盖了瓦屋面楼房,不少人家还建盖了砖混结构的平顶房。营业大楼、教学大楼、办公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林比。街道改为水泥路面,建成一条环绕城镇的马蹄形大街。1958年开始用电灯照明,此后在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用电日益普遍。1990年建成自来水厂,铺设供水管道13.33公里。1995年12月开通直拨国内外程控电话。交通方面,1960-1985年,只有往来于丽江的汽车客运,近十年间,先后开通了直达昆明、下关、中甸、德钦、兰坪。鹤庆及丽江鲁甸的班车,镇内则有通往各乡的班车。文化娱乐场所有影剧院、工人俱乐部以及个体或集体经营的歌舞厅、录像放映厅等;还有文化馆、站,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县图书馆等设施。教育方面,除县一中、民族小学、幼儿园等县办中小学外,有镇办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及村小各1所。1995年“康庄希望学校”建成并开始招生,这是县境第一所希望工程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教学。1995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小学及初中教育基本上得到普及。医药卫生保健方面,除了县医院。妇幼保健站。防疫站、皮肤病防治站外,尚有镇办卫生院1所,个体中、西医诊所多处。。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保和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保和镇地图

导航去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
保和名人(周边)
马立三
也叫保和的地方
保和街道(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保和镇(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
保和乡(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
保和乡(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