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池河镇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池河

池河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管辖的镇,车牌陕G,长途区号0915,人口约2.24万(截至2018年),面积9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5个行政村(社区)

池河镇概况

地名:池河镇
隶属:石泉县
行政级别:
区号:0915
车牌:陕G
邮编:725000
区划代码:610922104
身份证前6位:610922
面积:99平方公里
人口:2.24万人
人口密度:227人/平方公里

池河镇,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地处石泉县东南部,东与汉阴县平梁镇交界,南与后柳镇、喜河镇相连,西接城关镇,北与中池镇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 ,总面积98.77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池河镇下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池河镇户籍人口22440人 。2011年,池河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00万元。

池河镇历史沿革

以境内有池河得名。因西依马岭关,东临池河,又名马池。

北魏正始二年(505年),先后为东梁州、金城郡、直城县治所(今池河老街)。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金城郡、直城县,辖地并入石泉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第二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设马池镇。

1951年,改设乡。

1956年,改为马池区,辖1个镇5个乡。

1958年,成立池河公社。

1984年,改设镇,并撤销新田乡并入池河镇。

1996年12月,撤销前池乡、松柏乡并入池河镇。

池河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池河镇地处石泉县东南部,东与汉阴县平梁镇交界,南与后柳镇、喜河镇相连,西接城关镇,北与中池镇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千米 ,总面积98.77平方千米。

池河镇政府

地形地貌

池河镇地处川道和浅山丘陵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中高山和浅山丘陵为主,中部为池河川道,最高点海拔1880米,最低点345米。

气候特征

池河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生长期年平均290天。年平均降水量98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10月,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池河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池河、洪河、东沙河。境内流域面积1030平方千米,径流总量5.8万立方米。最大河流池河,境内流长15千米,后汇入汉江。

自然资源

池河镇境内农业耕地面积2.08万亩,林地面积7.48万亩,可利用林地面积64420亩。

自然灾害

池河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3年8月29日,造成全镇沿河12个村3368户11561人受灾,大量农作物、桑园等经济作物和路桥、部分水利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14万元。

池河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池河镇财政总收入631万元,比上年增长0.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万元,比上年增长0.7%,人均财政收入286元。

2011年,池河镇农民人均纯收8843元。

2018年,池河镇有工业企业128个;其中,规上企业14个。

2018年,池河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66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池河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8%。

池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池河镇粮食生产6561吨,其中玉米2996吨,水稻5875吨。

池河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蚕桑、食用菌、蔬菜等。2011年,池河镇油菜种植面积9228亩,油菜籽产量1558吨;桑园面积9871亩,养蚕15966张,蚕茧产量719吨;发展桑枝食用菌178万袋;蔬菜种植面积6922亩,产量8651吨。

截至2011年,池河镇累计造林1.5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0万株,林木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4.8万立方米。2011年,池河镇水果种植面积280亩,产量3吨,主要品种有樱桃、李子。

池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池河镇生猪饲养量14.4万头,年末存栏59760头;羊饲养量2676只,年末存栏1020只;牛饲养量2180头,年末存栏1340头;家禽饲养量32.17万羽,上市家禽20.92万羽。2011年,池河镇生产肉类7350吨,其中猪肉6800吨,牛肉129吨,羊肉17吨;禽蛋350吨;畜牧业总产值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9%。

2011年,池河镇有大型农业机械20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池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3.4亿元,比上年增长54.97%,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011年,池河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职工37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0.3%。有省级工业园区1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池河镇有商业网点470个,个体工商户1034个,从业人员1630人。2011年,池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8.7%。

截至2011年末,池河镇有邮政网点20个,境内通邮率100%,业务收入12.5万元。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镇。

截至2011年末,池河镇有电信网点6个;固定电话用户0.19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26.5%;移动电话用户0.61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5.5%;宽带普及率18.4%。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20万元。

截至2011年末,池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亿元;人均储蓄8234元;各项贷款余额673万元。

2011年,池河镇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池河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石泉县池河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之滨,属浅山丘陵地貌,距石泉县城12公里,为石泉县域副中心,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国家级卫生镇、陕西省15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安康市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镇,安康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也是西北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

  池河镇域面积10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3万人,镇区常住人口2.3万人,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8元。2018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67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9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9亿元;全年财政非税收入8.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14791元。2018年,高质量脱贫82户247人,累计脱贫983户2986人,实现了五爱村整村脱贫。

  丝路源点、金蚕之乡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国家一级文物、西汉时期“鎏金铜蚕”便发掘于池河镇谭家湾村,“鎏金铜蚕”是西汉时期朝廷劝课农桑的最高奖励,它见证了池河蚕桑丝绸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的深厚。

  池河镇古称直城,是古子午道上的重要城镇。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源充裕,物阜民丰,人们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

  据史料记载,池河镇蚕桑丝绸始于商周,鼎盛于汉唐,远在西周,就有兴桑养蚕的记载,汉唐时期,为蚕桑丝绸集中产区和丝绸外贸出口基地,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蚕桑文化,是闻名于天下的“蚕桑之乡”。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池河镇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东、西、北为浅山丘陵,南面环山,境内海拔最高约1880米,最低345米;主要山脉为凤凰山,地跨石(泉)、汉(阴)两县;中部池河沿岸是石泉最宽阔的川道地带。

  池河境内交通便捷,十天高速、316国道、安(康)阳(平关)双线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省城西安、汉中、安康各市,构成半日经济圈。

  池河镇是县域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南侧紧靠后柳水乡、中坝大峡谷和4a级景区燕翔洞,北边毗邻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隐居授徒地——云雾山鬼谷岭,是石泉县美丽富饶的东大门。

  发展定位、特色鲜明

  池河镇结合“一带一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一心两区”(池河集镇核心、明星片区和五爱片区),短抓脱贫攻坚,常抓持续发展,通过脱贫攻坚创新农村发展。

  做特池河集镇,围绕桑旅结合,依托县域副中心,突出核心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集镇功能,已实现移民(脱贫)搬迁2453户,聚集人口7418人,移民搬迁“三精”模式全国推广。

  做实观光农业,重点围绕农旅融合,聚合资源要素,按照农业景观化、休闲化要求,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耕体验及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示范聚集带。

  做靓美丽乡村,着力打造子午栈道重要节点,通过“五化同步、三业融合”,探索发展路径,打造池河模式,切实增强池河镇的吸引力、聚集力和持续力。

  产业聚集、创新推动

  池河镇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目前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优势资源,兼具产业、文化、休闲和社区功能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

  池河镇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养蚕方式趋于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全镇栽种桑园13378亩,年发种量2.1万张,蚕茧产量872吨,成为780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依托这一产业优势,不断深入开发蚕桑下游产业,重点向观光旅游、丝绸制衣、蚕桑食品、丝绸高端制品等产业方向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突显,相关产业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

  目前,已形成集制种、养蚕、烘茧、缫丝、副产品开发为一体的产业链,蚕桑系列产业年产值达11亿元。同时,池河镇依托两个省级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大力推行“畜沼桑”、“畜沼菜”循环模式,形成“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产业链,逐步走向农业工业化发展道路。同时,以池河工业园区为平台,“一商一策”,着力培育规模企业,实施园区承载、招商引资、集群发展,做强工业经济。

  完善功能、以管促建

  成立了集镇管理领导小组,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促进建设与管理协同发展。设立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加强建设的监督指导,确保依规而行。配备专职队伍加强城镇交通、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整治,建立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全民共管,提升城镇品位。

  目前,集镇人均道路面积达12.2平方米,在东西两个区域分别新建金蚕公园和红色文化广场,绿化率达到5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天然气普及率达到33%,公厕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个;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100兆位每秒(100mbps)。

  镇区现已建有标准化幼儿园两所,中心小学、中学各1所;中心卫生院设置床位220张,千人床位数为0.98;建成2100平方米国家二级文化站和占地9400平方米体育场;拥有74间住房,148张床位,2600平方米(的)区域性敬老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镇区邮局、农商行支行、农业银行服务网点、大型商场超市、快递网点、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相关配套服务机构设施齐全,满足了群众需求。

  统筹城乡、持续发展

  破解浅丘山区统筹发展难题,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中、人口集聚、就地城镇化的模式,成立生猪、蚕桑、养鸡合作社流转土地,建立“畜沼桑”现代循环产业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实施搬迁扶贫工程,打造明星农村综合示范区样板。

  在西苑社区探索实施移民搬迁新型社区管理机制,成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管理服务机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社区管理房和人,原籍管理地和林”的权益分流管理模式,确保搬迁群众在新区享受“市民”服务,在原籍享受惠农政策。完善农民进城后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区新增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能就业。

  未来几年,池河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金蚕小镇建设为抓手,按照“科学定位、产业支撑、核心牵引、全域带动、富民强镇”总体思路和“坚持三宜定位、推进五化统筹、实现三个确保”战略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确保追赶超越目标如期实现,推动镇域经济扩规模、优结构、上水平,确保池河镇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重镇、陕南强镇、丝路名镇。

  2014年7月21日,池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池河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2月14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池河镇为2020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池河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池河镇地图

导航去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
也叫池河的地方
池河镇(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