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行走的笔记>手信_特产分享>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

@塵封の回憶

  名称: 潮汕蚝烙

  介绍: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一美食。市镇酒店、小食店多有这种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头名小食之一。蚝有助于明目,又滑润可口,蚝烙又能热胃,寒天人们更喜欢吃。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1

  ●名称: 牛肉丸

  介绍: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3

  ●名称: 达濠鱼丸

  介绍: 精选优质鲜鱼配制,洁白细柔,酥脆清口,方便一般家庭饭店应用。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5

  ●名称: 粿汁

  介绍: 米制品之一。注重辅助料的调配。辅助料用久醇的猪肉卤汁、经腌制卤烂的五花肉和用油煎成金黄色的蒜头粒。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7

  ●名称: 炒糕粿

  介绍:糕粿是用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作时先将糕粿切成均匀小块,加入鱼露,红甜豉油调匀,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红入味,然后下平底锅(煎盘)用猪油以文武火候将糕粿面色煎赤,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鲜虾、猪肝、瘦肉、鲜蚝等多种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鱼露、雪粉水,上汤炒匀。新兴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达到外酥内嫩,鲜香微甜,色泽金黄鲜艳,香味飘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备。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9

  ●名称:老妈宫粽球

  老妈宫粽球指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的顺德号的粽球。由于粽是用竹叶包裹,要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于是有此俗语。喻事久见人心。由于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在南方过了端午节,气候开始转热,故俗语中还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谚语。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11

  ●名称:鼠曲粿

  传统的潮汕妇女都会做糕粿,每到农历新年更不忘制作鼠曲粿(“鼠曲”的潮汕话谐音是“鼠壳”,本地人因此称之为鼠壳粿)。鼠壳粿通常只在农历新年时应节制作,所以潮汕人又把它叫做年粿。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13

  ●潮汕卤鹅

  潮汕特产的狮头鹅,肉质肥美,卤鹅是地方风味食品,香滑入味,肥而不腻。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15

  ●落汤钱

  “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复擂搅,这样的好处是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但传统“糯米钱”是在粉团熟后,用手捏成小块,滚上糖粉白芝麻后即成,这样既不卫生,且煮熟糯米粉团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汤钱”改成熟糯米团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改刀切块装盘,便克服了传统“糯米钱”的不足之处。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17

  ●水晶球

  水晶球用的是生粉。做出来的皮薄、厚度均匀、有韧性、光滑、透明,粿体呈球状,能够明显地看到里面包的馅。馅有甜有咸,如绿豆馅、豆沙、芋泥等等。因为熟的生粉不易沾手,相对无米粿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做,但要做成皮厚度均匀和做得更圆也并非那么容易。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19

  ●猪肠胀糯米

  猪肠胀糯米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小食。其一般制法是取猪大肠中段,用食盐、纯碱或淀粉反复搓洗至无异味,将糯米先浸软,与猪肉、香菇、虾、莲子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胀”在潮汕方言中有把东西装入容器中的意思,“猪肠胀糯米”名称由此而来),两端用纱线扎紧,放开水锅里煮约1小时,捞出斜切成小片,蘸甜酱油食用(酱油调进红糖、适量辣椒、淀粉,小煮开,撒进炒香的白芝麻)。该小食四季皆宜,不仅潮汕人喜欢,也为四方游客所喜尝。

《潮州游必吃小食(二)》原文配图21

  

原作者:道贤同学

大家的看法..

抓狂 抱抱 害羞 酷 嘻嘻 太开心 偷笑 钱 花心 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