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

慈化镇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慈化

慈化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管辖的镇,车牌赣C,长途区号0795,人口约8.33万,面积174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9个行政村(社区)

慈化镇概况

地名:慈化镇
隶属:袁州区
行政级别:
区号:0795
车牌:赣C
邮编:336000
区划代码:360902105
身份证前6位:360902
面积:174平方公里
人口:8.33万人
人口密度:479人/平方公里

慈化镇,隶属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位于袁州区西北边陲,地处赣湘边陲要冲,俗称吴楚咽喉,为赣湘两省三市、八乡(镇)交汇处,东与万载县株潭镇、黄茅镇交界,北与湖南省浏阳市的文市镇毗邻,西与萍乡市上栗县的桐木镇相连,南与袁州区水江乡、天台镇、飞剑潭乡、楠木乡接壤。管辖面积173.6平方公里,共有19个行政村(场)、1个居委会,另有消防、交警、法庭、司法、工商、税务、公安派出所、自然资源所、消防中队、城管中队、区市监局慈化分局等20多个市、区驻镇单位,常住人口83250人(2017年) ,

慈化镇素有“花炮之乡、化工之乡、矿山之乡、林业之乡”等美誉,为宜春市的人口大镇、袁州区的经济强镇,是赣西北乡镇物资集散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被称之为赣西“金三角”。

慈化镇还是革命老区,是“湘鄂赣”苏区赣西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留下了许多老一辈革命者的足迹,是宜春市第一个党小组诞生之地,是秋收起义的发源地之一,是宜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刹慈化寺为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名扬东南亚及中国东南沿海各省,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天下第一禅林”。

慈化镇历史名人

普庵禅师(1115-1169年),北宋袁州府宜春县石里乡太平里(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村)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出生,俗姓余、字印肃。二十岁礼寿隆贤和尚出家,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袁州开元寺,九年后入湘访沩山牧庵忠禅师开悟,绍承禅宗临济之法系。1166年乡人请他主持原南泉山上的慈化院,并筹建慈化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跏跌而逝,时年五十五岁。

彭莹玉(?—1353),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彭和尚、彭祖师,元末民变领袖,南方红巾军起义领袖之一,宜春袁州慈化人。其祖、父都是慈化寺附近农民,彭莹玉一出生便被“舍与”慈化寺一彭姓和尚为徒,10岁入慈化寺为僧。当时,白莲教风行民间,民众多借此进行反元秘密活动,彭莹玉也加入白莲教组织,不久就成为当地白莲教教首。他精通医术,经常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来的群众治病,遂以行医为掩护布道,宣扬“弥勒佛下世、改换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的教义。群众纷纷响应,信徒渐至数千人,彭莹玉被尊称为“彭祖师”。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正月,彭莹玉与其弟子周子旺组织5000余名信徒发动武装起义,推举周子旺为首领,号为“周王”。起义者胸、背各写一个“佛”字,以祈求弥勒佛保佑。不久,袁州路官军大举镇压,起义失败,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由信徒们掩护,辗转逃匿到淮西。继续传布教义,发展了大批信徒。其信徒多以“普”字记名。如周普胜,赵普胜(即“双刀赵”)、李普胜(即“李扒头”)、项普略(即项甲)、欧普祥等,被称为“彭党”,后多为元末红巾起义军的领导人和重要将领。彭莹玉奔走于江淮、江西、两湖各地传教,组织反元活动。至正八年(1348),他在浏阳、万载等地活动,消息泄露,遭官军追缉,只得远避麻城等池。

至正十一年(1351)夏,彭莹玉号令其徒众在今安徽巢湖一带发动起义,与北方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颍州(今安徽阜阳)起义遥相呼应。稍后,彭莹玉的弟子、麻城铁匠邹普胜拥戴罗田布贩徐寿辉为首领,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义,建立天完政权,徐寿辉称帝,邹普胜任太师。起义军以红巾裹头,烧香聚众,故称“红巾军”,又称“香军”。

至正十二年春(1352),彭莹玉部将李普胜、赵普胜先后攻占无为、含山,又合兵渡长江,连克繁昌、铜陵、池州、安庆、湖口诸城,斩杀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各地人民纷纷加入起义军,一时声势大盛。与此同时,彭莹玉到达蕲水,徐寿辉拜其为军师。不久,彭莹玉、项普略率领红巾军一部东征,连克江州、南康、饶州、徽州、信州等城。六月,起义军攻破昱岭关,七月十日夺取江南重镇杭州城,彭莹玉就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彭莹玉攻占杭州,元廷大为震惊,急令大将董抟霄率部反攻。七月二十六日,彭、项败出杭州,引军北略,连下湖州、常州、江阴、京口、江宁等城,直逼战略重镇集庆(今南京市)。十一月,起义军遭元将也先贴木儿、三旦八、佛家闾等部合击,彭莹玉、项普略率部突围至徽州休宁县境,又遭到达鲁花刺八失麻失里所率地方武装的截击,项普略被俘遇害。彭莹玉召集部众奋勇攻破休宁县城,又乘胜占领徽州城。赵普胜闻讯,率部由湖口驰援,起义军一度控制了徽州及周围的芜湖、广德、淳安等地。

至正十三年初(1353),元军重新夺取徽州,彭莹玉率部转进江西。其时,徐寿辉部将欧普祥正在围困袁州城,彭莹玉率部将况普天、闵总管前往汇合,攻克瑞州(今高安)城。同年十一月,江西右丞火你赤(一译和尼齐)督部围攻瑞州。彭莹玉率众奋力御守,终于城陷被俘,不久被杀害。其他被俘将士及眷属同时被害。

彭莹玉曾多回在武侠小说中出场:在《倚天屠龙记》出现,为明教五散人之一;在《萍踪侠影录》被提及,为朱元璋和张士诚师父,著有《玄功要诀》传世,隔代传人为张丹枫;在《锦衣夜行》中隐士身份出现,他隐居青州,人称「彭老太公」,是白莲教淮西香坛首领,主人公夏浔的妻子彭梓琪就是他的曾孙女。

彭和尚与刘福通均为元末抗元真正之英雄,与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相比毫不逊色。彭莹玉是南方红巾军的杰出领袖,他有着推翻元朝黑暗统治的信心;有着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的丰富经验;有着在困难条件下坚韧不拔的毅力;有着在胜利条件下继续战斗的顽强意志。他身上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彭莹玉的赫赫声名将永远留在广大农民心中。

南征北战---李辉

李辉(1913一1948),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乡团支部书记、赤卫队文书、区少先队队长、少共慈化区委书记等职。193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任宜萍县少共队长,7月任少共宜萍县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7月,任少共宜萍县委书记后,为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亲率干部深入被敌占领的苏区,发动群众,参加了“少共国际团”。1934年1月,宜萍根据地全部被敌人占领。3月,任宜萍工作委员会主任,领导四路工作组回宜萍根据地重新开展工作,恢复党的组织。5月,县委书记牺牲后主持县委工作。1935年3月后,曾任红十六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组织科长兼党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办事处秘书。经历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奉中共湘鄂赣省委指示回宜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年底,任中共万载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2月,任新四军驻宜春慈化通讯处主任,并秘密建立了中共宜春县委。1939年1月,任中共赣西北特委书记,以通讯处主任的公开身份,领导赣西北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7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部长。1941年12月,抵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东北工作,任中共岫岩中心县委书记兼铁梅支队政治委员,领导岫岩等6县工作。1946年1月,任中共庄岫地委书记。5月,任辽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独立师副政治委员。1947年8月,兼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第十三师政治委员。1948年9月,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后参加平津战役,12月3日以身殉职。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骨安葬于河北省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戎马一生---张兴华

张兴华(1912一1992),袁州区慈化镇西山村柴家冲人,出生在一个贫雇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穷,11岁时就外出帮人放牛、做木工、当矿工等。1927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时,在家乡县苏六大队任战斗班班长,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打富济贫等革命活动。1928年入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兴华参加革命60余年来,有30多年是在军队戒马倥偬的战斗生涯中度过的。从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到1958年转业,三十年来,经历了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建设斗争,参加过三次攻打湖南长沙和江西赣南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以及援越抗法等战争,共计参加“四渡赤水、四战四平”等大小战争数百次,南起珠江、北到松花江、东至泰山、西到巴彦喀拉山,行军线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下,张兴华由一名普通的农民青年,逐步锻炼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指挥员。1931年进入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学习,随即调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红三军团司令部任指导员,1932年调红三军团司令部通讯连任连长兼党支书。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通讯警卫连连长、八路军总部通讯营副营长、抗大第一大队第二队队长兼指导员、抗大五分校副校长、苏北阜东县总队总队长(独立团团长)、新四军三师司令部侦察科长及作战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某骑兵团团长,7纵队120师58团团长、130师副师长、132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8军143师师长。

解放后,1949年11月兼任韶关军分区司令员,1950年5月奉命赴越南任越南陆军学校军事顾问分团团长兼党委书记,1953年以后历任某陆军学校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预备学校校长等职务。1958年5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步兵预备学校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第一座氮肥厂——驻昆解放军化肥厂,并担任厂长。1965年后历任云南省经委副主任、省重工业厅副厅长兼副书记、省化工厅副厅长兼副书记等职务。大跃进后,遭受打击,尤其在“文革”当中,倍受迫害,关押长达六年之久,1992年7月病逝。张兴华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戎马生涯、出生入死、忍辱负重,为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殒将星---柯武东

柯武东(1905一1930),安徽合肥(今肥东县)人。自幼读私塾,后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1922年投考军阀安徽警务处警察教练所,毕业后当警察,继而在直鲁军阀毕树澄部谋职,曾任教导营代理营长。1927年春,毅然离开旧军队。不久,他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常奔走在芜湖、合肥,凤阳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受党组织的委派返回家乡合肥,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斗争。与共产党员崔筱斋、张开泰在合肥联络失学进步青年,以换帖结拜弟兄的名义,在城内组成了“十人团”,四处张贴革命传单、宣传革命道理。他多次去上海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同年7月,去湖南参加平江起义。1929年秋冬,在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红军。不久,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二团团长,转战于江西省安福、分宜、宜春3县交界地区,出其不意地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地主豪绅的反动势力,保卫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同年冬,随军到达彬江,消灭了驻扎于此的国民党保安团,缴获枪15支,镇压了当地劣绅,并开仓放粮,赈济贫苦民众。1929年底,和李绍九率领红军独立二团、三团,在吉安北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数次,连战皆捷,特别是峡江之役,歼敌千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1930年1月,红军独立二、三、四团及骑兵连,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他任红六军军委委员和第一纵队司令,并兼任第三支队长。1930年六七月间,第六军改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任第三军第一纵队司令。1930年8月,为粉碎国民党湖南省主席何键部队对红军的“围剿”,红一军团进入湖南,乘何部尚未觉察之机,于8月20日,分兵3路进攻文家市。他率领的第一纵队担任花园(慈化境内)一线的正面进攻任务。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多次进攻未能奏效,损失严重。于是,他亲率80余名战士向敌阵地发起新的攻击,迅速占领了高升岭,消灭了全部敌人。在他指挥部队继续进攻时,不幸被敌击中腹部,他手捂伤口,镇定地指挥到战斗胜利结束。在送往慈化后方医院途中光荣牺牲。后黄公略上报毛泽东、朱德,经二人一致决定,将慈化区苏维埃政府改名为“武东区”(现为慈化镇武东村)。其牺牲后被安葬于慈化镇,其墓政府多次予以修葺,现保存完好,已成为当地中、小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感动中国---王茂华 谭良才

王茂华,1983年11月生于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石岭村,中共党员,生前系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1999年以全镇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普通师范专业班,2002年毕业回家乡冲下小学任教,次年调入慈化镇伯塘中学任教语文科目。期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南昌大学本科文凭。

谭良才,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1966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2010年7月入党,中共十八大代表。

2010年3月21日14时50分许,宜春市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民房发生火灾,房内6名孩童被困火中。青年教师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闻讯后,三次冲入火海,成功救出6名小孩,而王茂华、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全身烧伤面积高达98%左右,谭良才烧伤面积也达85%左右。由于伤情严重,当天下午,王茂华、谭良才被送到就近的浏阳市人民医院抢救,4月1日转入武汉市第三医院进一步治疗。2010年5月2日凌晨,王茂华由于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引起严重烧伤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不幸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去世,英年27岁。同年7月29日,其岳父谭良才转入宜春市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10月19日康复出院。

王茂华、谭良才火海救人的英雄壮举,受到了党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先后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作出批示;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等领导先后接见了英雄家属;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先后报道了王茂华、谭良才先进事迹,各级媒体报道达700余篇。

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宜春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表彰和学习王茂华、谭良才同志的决定,号召全社会向两位英雄学习。王茂华、谭良才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中国好人榜好人”、“江西省见义勇为标兵”,并入选中央电视台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茂华还被江西省民政厅批准为“革命烈士”、共青团江西省委授予“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追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宜春市委、市政府授予“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和“优秀人民教师”、宜春市团委、市青年联合会联合授予“宜春青年五四奖章”。谭良才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江西省十大井冈之子”、“因公伤残人员”,在2012年6月1日江西省党代会上,当选为江西省出席党的十八大的42位代表之一。

2010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王茂华、谭良才颁奖辞: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慈化镇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慈化镇全境地势东低西高,东北和东南为丘陵,西北和西南为山区.丘陵和山区分别占总面积的70%、30%。北部黄狗岭科,海拔561米。山楚至文峰河,流径8千米。较大的田煅为伯塘村的天心庙至柳亭村的桥亭(面积约1520亩)和山楚村的水塘坡(面积约1230亩)。

自然资源

慈化镇境内主要矿藏有无烟煤、烟煤,分布于山楚、柘塘、新塘、曾坊、石下等村;石灰石分布于武东、西山、柳亭、伯塘、余坊、文峰、曾坊等村。

慈化镇经济

2017年,慈化镇实现财政收入1.6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9.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7100元。

慈化镇文化教育

慈化镇采取“开门办校”的方式,通过向上争一点、政府出一点、老板捐一点、学校挤一点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的改善,使得中、小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仅2006—2008年三年间,通过“开门办校”方式向上立项争资170多万元,镇政府出资近千万元,老板捐资110多万元,学校挤资20多万元。惠及小学11所、中学2所(慈化中学,伯塘中学)。在惠及的13所学校中,有6所新建了学校教学楼,有7所学校得到办公设施的捐赠捐助。全镇中小学硬件、软件建设均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慈化中心小学

位于慈化集镇外郊,原名玉山书院,始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已有140多年校史,为慈化第一所学府。后几度易名,数度变迁,在2007年开始启动整体搬迁工作,历经数年,于2011年秋搬入新校。新校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由行政楼、教学楼、礼堂、食堂、教工宿舍、4x100米塑胶标准跑道(田径场)组成,总投资1300余万元。装配了图书室、阅览室、音舞室、美术室、多媒体室、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室、语音室、棋类室、手工室等专用教室,并配置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42人,在编教职工8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袁州区“办学水平评估优秀(A)级学校”、 “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全区创五好基层关系先进集体”、“先进少先队大队部”等荣誉;先后获得宜春市“标准化学校建设优秀单位”、“文明单位”、“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学校管理优秀学校”、 “安全校园学校”、“教师远程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2000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11年青年教师朱文君、曾祥志获得“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并评为“江西致敬”年度人物;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同时,慈化中心小学已建成全国第一批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全省农村小学唯一一所“江西省中小学校一级图书馆”,并成功申报和启动“国家电影学校”项目,已迈入“江西省一流农村小学”行列。

慈化中学

建校于1956年。坐落在慈化镇南一公里处,与闻名的慈化寺仅一墙之隔。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精良的现代教学设备,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全区农村中学中享有较高盛誉。2001年11月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校园占地40余亩。拥有教学楼和综合楼各一幢,配套齐全的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图书室、实验室、音乐教室、乒乓球室等,以300米环形跑道为主体的运动场,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等各种体育设施。学校还十分重视绿化美化工作,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5%,四季花木掩映。

学校现有教学班29班,在校学生2100余人,教职工近100人。慈化中学始终是高标准、严要求,以“争做全市农村中学排头兵”为目标,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共创慈中美好未来。

伯塘中学

坐落于慈化镇东北部,创建于1965年,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7556平方米,教职员工8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80人,开设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人左右。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扎实雄厚的师资力量、张驰有度的教学风格。

学校硬件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教师住宅风格独特,数理生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中心、语音室一应俱全。在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做人与做事的思想理念,传播优良道德文化,组织开展“文明礼仪之星”、“最美中学生”、“好人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把教育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收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该校老师王茂华火海救人的英勇事迹,就是学校“德育”教学的典型教材。

四十多年风雨霜雪,半个世纪坎坷颠簸,伯塘中学一路沧海桑田,终于走进了壮丽辉煌的新时代。2004年在全区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被区文教局评为先进单位;2009、2010、2011连续三年学校工作被区文教局评为先进单位;2011、2012年被袁州区委评为“优秀党支部”;2013年被慈化镇评为“综治管理先进单位”。

慈化镇风景名胜

慈化镇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名胜有以“天下第一禅林”著称的南泉山“慈化寺”,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南宋年间,1992年已着手重修开发,“观音洞”“观音阁”均已修复一新。

慈化镇列入市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东村的柯武东烈士墓、柳亭村官山烈士墓、曾坊村上曾坊红军标语群、集镇西北新四军慈化通讯处旧址、伯塘宜萍县苏维埃旧址、担水巷中共宜春县第一个农村支部旧址等。

慈化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慈化镇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北隅,扼湘赣边陲要冲,俗称吴楚咽喉,为两省四县市两乡四镇交汇处,东与万载交界,北与湖南浏阳毗邻,西与萍乡相连,南与本区三乡镇接壤。在所辖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9个行政村,总人口近7万,是宜春市最大的乡镇之一。

  慈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宜春市第一个党小组诞生之地,也是秋收起义的发源地之一,是宜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素有“天下大慈化”和“花炮之乡”的美称,矿产资源丰富。慈化寺在慈化集镇西南约一公里的南泉山下,是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它曾与当时的五台山、庐山、九华山等佛教道场齐名,明太祖赐为“天下第一禅林”,名扬东南亚及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现以慈化寺为基点,连接着观音阁、天龙寺、吴太仙庙等佛教景点,构成禅宗旅游观光圣地。全镇现有85家花炮厂,年产花炮几百万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镇域内有着丰富的铅、锌、铝、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全镇交通便捷,省道湘赣公路16公里穿镇而过,村级公路四通八达,是人员往来,物资集散中心。通讯网络发达,固定电话遍及全镇19个村(场),拥有移动、联通信号塔4座,基本实现通讯信号无盲区覆盖。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境内山清水秀,林深竹茂,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近年来,我镇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湘赣公路全面拓宽硬化,两条村级水泥公路全面完成,学校教学楼接连竖起,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两个自来水工程(即继承山隧道引水工程、伯塘自来水工程)均已竣工,一个崭新的慈化新集镇已屹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慈化寺

  慈化寺历史悠久,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天下第一禅林”。慈化寺由开山祖师普庵于公元1166年在慈化镇南泉山创建,是江右佛教大道场之一。规模最大时占地6万余平方米,有殿堂10座,东西24寮,总2……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慈化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慈化镇地图

导航去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