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新陂镇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陂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新陂

新陂是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管辖的镇,车牌粤M,长途区号0753,人口约2.89万,面积4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0个行政村(社区)

新陂镇概况

地名:新陂镇
隶属:兴宁市
行政级别:
区号:0753
车牌:粤M
邮编:514000
区划代码:441481111
身份证前6位:441481
面积:43平方公里
人口:2.89万人
人口密度:267人/平方公里

新陂镇,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位于兴宁市区西部,距市区2.5公里,素有兴宁西大门之称。 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70′,北纬24°16′。东连兴田街道、宁中镇,北接叶塘镇,南邻福兴街道,西与五华县毗邻。 全镇总面积43.08平方千米(2017年)。新陂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镇政府驻新陂镇社区,新陂镇总人口28856人(2017年) ,皆为汉族民系客家人。

明清时期新陂隶属西厢,民国时称新陂区。解放后先后称新陂区、新叶区、二区、新陂乡、新陂公社,建置分分合合。2004年11月兴宁市政府对镇、村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新陂镇下辖先声、茅塘、福庆、福民、福丰、茶塘、乐仙、三新、新元、家庄、华新、新金、上长岭,共13个行政村和1个新陂镇社区。

新陂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原丘陵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的温湿度,充沛的雨水与充足的阳光给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新陂镇发展现代绿色产业,依托上长岭村客家古民居集中、绿色生态良好等条件,打造天然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客家古民居的保护开发利用,成为客家文化旅游名镇。 2017年,新陂镇经济总收入5.62亿元。 镇内有广梅汕铁路从西南穿过,国道205线、省道225、226线纵横全境。镇内村村通水泥公路。

新陂镇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镇”。

历史沿革

建国前

明代,以兴宁县城为中心,分东、南、西、北4厢共171个村。新陂属西厢辖区之一。

清代,仍分东、西、南、北4厢,改村为堡,全县计154堡。西厢42堡,老新陂仍属西厢辖区之一。

民国初期,与清同分厢堡。民国十一至民国二十一年(1922年—1932年),全县划为16区,新陂属兴宁第四区辖下,划为福兴、新民、新元3个乡。(民国二十二年即1932年,福塘并入新陂后,全县为15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原15个区并为6个区,新陂(包括福兴)为第四区辖下。

民国三十年(1941年),实行新县制,原6个区共设50个乡,559堡,5846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县调整行政区划,将原50个乡,559堡调整为29个乡镇,520堡。第五区辖4个乡,新陂乡为第五区辖下。

1949年5月18日,本县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全县设16个区,新陂称第二区。

建国后

1957年1月,撤区并乡。全县建立26个大乡,1个城镇,183个小乡,乡称人民委员会,新陂称新陂乡。

1958年9月—1958年10月,隶属兴宁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20日,奉上级指示取消原建置,成立新陂人民公社(包括福兴),实行政社合一,原四十四个农业合作社合并而成新陂人民公社。

1958年10月—1961年秋,隶属兴宁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夏,新陂、福兴合并为新陂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20日,成立新陂人民公社。

1961年,新陂公社分为新陂、福兴两个公社。

1961年—1978年,隶属兴宁县革命委员会。

1968年6月15日,新陂公社改称新陂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1983年10月,隶属兴宁县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新陂分为新陂、长岭两个公社。

1981年1月,撤消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新陂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11月—1987年3月,隶属兴宁县人民政府。撤社建区,原新陂、长岭公社合并为一个区。成立新陂区公所,原大队改为乡。

1987年3月撤区建镇,改为新陂镇。

行政区划

1989年冬至1999年3月,村民委员会改称管理区办事处。新陂镇设17个办事处:先声、茅塘、福庆、福民、福丰、茶塘、洋岗、管岭、一联、乐仙、三新、新元、家庄、米寨、华新、新金、上长岭。

1999年3月起,管理区办事处改为村民委员会,新陂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先声、茅塘、福民、福庆、福丰、茶塘、洋岗、管岭、一联、乐仙、三新、新元、家庄、米寨、华新、新金、上长岭。

2004年11月兴宁市政府对镇、村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新陂镇划出管岭、一联、洋岗、米寨4个村民委员会归兴田街道办事处管辖。

截至2016年,新陂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镇政府驻新陂镇社区。

历史文化

人文历史

新陂圩于明朝初期即有人聚居,逐渐繁衍成和平围,上圩祗、护龙围、龙兴、大夫第、积亭第、赞伦第7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面临通道的人家陆续开设油盐、干货、纸摺、药材、缸瓦、理发等店铺,日久形成一条东西向直街和南北向横街。据传,古时麻岭、乐仙河道流经新陂,下游船只溯宁江而上可达。明朝万历年间,境内围岭西北河道上,村民用石块垒筑一座新的拦水陂以方便船只运行,往来该地的船均以“新陂”称之,是明朝崇祯《兴宁县志》记载的十二圩之一,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奉旨设立圩场,依习惯取名“新陂圩”。逢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

新陂镇明代起就呈现了“处处乡学蒙馆书声琅”“满街都是读书郎”的独特景象,孕育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杯花舞”,涌现了大批名人,文人代表有清代秀才陈若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著名画家李凌云、书法家李梦九、曲艺家李祈才、版画家刘可为等;爱国将领有李振球、李洁之、刘柏贤、李明、李新俊、李则芬、李安定、罗炽杨、李康秀等9名将军,可谓将军故里。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新陂镇现存客家民居有馨梓围、慈恩庐(李洁之将军府)、诒谷堂、恒升围、亮功第、德馨围、四角楼等。

新陂镇被兴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兴宁市特色古民居保护单位的古民居有:三新上楼诒谷堂、上长岭李洁芝屋、上长岭五栋楼、新元村亮功第、华新村恒升围、茶塘村德馨围、 茅塘村兰亭第(解放围)。

风景名胜

特色民居

新陂镇境内特色古民居众多,代表有馨梓围、慈恩庐(李洁之将军府)、诒谷堂、恒升围、亮功第、德馨围、四角楼等。

上长岭村落

上长岭村侧桥古村落中有古民居20多座,最早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保留完好,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馨梓围

新陂镇最具代表性民居为馨梓围,又名康记,俗称“解放围”,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新陂镇家庄村,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三堂二横四角碉楼围龙屋,外加右侧四横屋,分布面积8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阔89.9米,进深58.5米,建筑占地面积4459平方米。是“兴宁市十大古民居”之一。

新陂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新陂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略有升降或平坦之势,西部山峰多在海拔200米,最高山峰观音寨海拔326.7米。属丘陵地区。 西面、西南面是山地,其余地方为丘陵、平原。山区、半山区村有先声、茅塘、福庆、福民、乐仙等5个村;平原村有茶塘、新元2个村;丘陵村有福丰、新庄、家庄、华新、新金、上长岭等6个村。山脉、河流走向都是自西北向东南。平原、丘陵地势平坦或微有升降,整个地势西高东低。

  土壤,山地土壤:花岗岩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先声、茅塘、乐仙村,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而来,植被由马尾松、岗松、芒箕等组成的稀树群落;岭地土壤:紫色土,在50米以下丘陵群中,主要分布在福庆、福丰、华新、新金、上长岭、新元、家庄等村,土壤多属有机质层薄层紫色土,丘陵下部坡度平缓,大部被开垦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坡脚开垦为水稻田;耕地土壤:总体来说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熟化程度较好,水田中,油泥田占22%,狗卵土田占36%,黄泥土田10%,沙壤土田23%,半沙泥田9%。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新陂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新陂镇地图

导航去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陂镇
也叫新陂的地方
新陂乡(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