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大铭乡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大铭乡行政区划

数据看大铭

大铭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管辖的乡,车牌闽C,长途区号0595,人口约6,200(截至2019年),面积7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7个行政村(社区)

大铭乡概况

地名:大铭乡
隶属:德化县
行政级别:
区号:0595
车牌:闽C
邮编:362000
区划代码:350526208
身份证前6位:350526
面积:76平方公里
人口:6,200人
人口密度:81人/平方公里

大铭乡,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地处德化县西北部,九仙山西侧,石狮岐东北部。东邻赤水镇、上涌镇,南连美湖镇,西接春美乡,北毗汤头乡, 行政区域面积76.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大铭乡户籍人口为6200人。

宋至明,属德化县进城乡汤泉上团。1984年10月,大铭公社改为大铭乡。 截至2020年6月,大铭乡辖7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大铭村。

2019年,大铭乡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大铭乡历史沿革

宋至明,属德化县进城乡汤泉上团。

清代时期,属汤泉里大安社和丰厚社。

民国初期,先后属第四区的石仙乡、双翰乡、双春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区后属双阳乡。

1949年11月24日,德化县城解放,属五区双阳乡、双翰乡。

1951年2月,成立琼溪乡,仍属第五区。

1952年,置琼溪、铭春2个乡。

1955年,置联春、徐铭、琼溪、琼山、琼英5个乡。

1956年,并为铭春、琼溪、琼英3个乡。

1958年4月,并为铭春、琼溪2个乡,均属第五区;同年10月,大铭、联春、上徐3个大队属赤水公社,琼溪大队属双翰公社。

1960年,联春、大铭、琼溪3个大队属赤水公社。

1961年,建立大铭公社。

1984年10月,大铭公社改为大铭乡。

大铭乡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大铭乡以乡人民政府驻地村得名。

文物古迹

大铭乡境内文物古迹有铭新桥、赖垓祖厝颍川堂、大夫第井丘堂、太史第文前堂、龙楼堂等。

大铭乡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铭乡地处德化县西北部,九仙山西侧,石狮岐东北部。东邻赤水镇、上涌镇,南连美湖镇,西接春美乡,北毗汤头乡, 行政区域面积7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铭乡多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分别屹立于境内东部与西南部,构成东南高、西北低的走势。最高峰位于琼溪村黄山角落,海拔1200米。

气候

大铭乡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四季分明。

水文

大铭乡境内大部分溪流是大张溪上游,属闽江水系。联春的溪流注入小尤溪,金黄涧流注入双翰溪,进入大田县后北流至高才折转向东流入汤头乡,在双溪口与大张溪汇合,而后沿德化、大田县交界处北流,注入尤溪后汇入闽江。

自然灾害

大铭乡境内主要灾害是台风暴雨引起的局部地区山体崩塌、滑坡,其次是旱灾、水灾、风灾。

大铭乡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铭乡境内已探明矿藏15种。金属矿有锰、铁、钼、铜、铀、钨、铅锌、铌钽、锡石等;非金属矿有高岭土、花岗岩、泥煤、石墨、石英石及低温石等。锰矿主要分布在琼溪下洋北山东海拔850米山脊上,花岗岩破碎带中含有软锰矿、硬锰矿成分。铁矿主要分布在产洋与竹格垅之间的矿寮。钼、钨矿主要分布在琼英村宜仔荇附近一带。勘探发现产洋至琼溪一带花岗岩含有锡、铌、钽矿物分布面积5.5平方千米。高岭土主要分布在琼溪村的黄山和琼英村,其中琼溪村高岭土矿体长大于50米,宽大于5米,深度大于2米;琼英村高岭土矿藏量达1.4万吨。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琼英村胡岐和琼溪村下洋、黄山。泥煤则分布于琼溪村黄山和大铭村产洋、洋头3处,总储量3.186万吨。

植物资源

大铭乡辖区林地面积5988.3公顷,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阔叶林、次生灌木丛、荒山草坡等,主要树种有松、杉、竹及阔叶树。

土地资源

2011年末,大铭乡有耕地面积6462亩。

大铭乡经济

综述

2011年,大铭乡完成财政总收入421.47万元,比上年增加70.72万元,增长20.16%。农民人均纯收入8223元。

2019年,大铭乡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大铭乡农业总产值达到6202万元。农作物以水稻、甘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占总播种面积的89%,冬种以蔬菜、马铃薯为主,油菜、豌豆为次。还有生姜、大豆、魔芋、芋头等经济作物。

大铭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兔、家禽为主。

截至2011年末,大铭乡累计造林19000亩,其中防护林970亩,经济林520亩,竹林3669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000株,林木覆盖率79.6%,活立木蓄积量20.763万立方米。

大铭乡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大铭乡位于德化县西部,闽南游览名胜九仙山的西侧。乡人民政府驻大铭村,海拔820米,距县城35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76.4平方公里,下辖大铭、联春、金黄、上徐、琼英、琼山、琼溪7个行政村,共有50个自然村落,53个村民小组。至2004年末,全乡总户数1802户,总人口6406人,全乡有赖、林、苏、张、李五姓氏,均系汉族。境内群山绵亘起伏,海拔千米以上有九仙山和石狮岐,分别屹立于东部和西南部,构成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平均无霜期270天,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光热充足,雨量充沛。

  “大铭”一名,相传始于唐末林姓迁居德化建祖宇“大龙堂”,后迁至今地,为“铭刻记住”和“永远纪念”其祖,因闽南方言“铭”与“龙”近音,“大铭”即由“大龙”演绎而来。唐代大铭境内东部九仙山一带已有人定居,并建立寺庙。宋代以来随着外地人口的迁入繁衍而渐盛。清代中叶至民国期间因地方不宁,人口大量外迁而渐衰。史载仅上儒(今上徐村)李氏迁往顺昌、沙县、建宁等地就有110多人,到台湾、南洋谋生者20多人。宋、明时代,大铭属德化集贤乡;清代分属梅中里和汤泉里,建国初期属双阳乡。1951年始属赤水(第五区),1958年公社化时,除琼溪外,其他大队属赤水公社,以后琼溪也并入赤水公社。1961年从赤水公社分出成立大铭公社,1984年改为大铭乡。

  大铭乡历史悠久,贤人杰士辈出,如明末清初翰林赖垓等。境内文物、古迹甚多,其中,有古瓷窑、炼铁炉和始于明朝的铸鼎;有建于雍正八年的木桥——铭新桥;赖垓祖厝至今保存完好。大铭乡是德化县古代瓷业产地之一。高岭土早已开发,清代在联春、大铭、琼山一带就建有瓷窑生产瓷器,其中联春窑、瓷窑仑的釉下彩青花云龙纹碗、盘等产品曾销往国外。

  大铭乡林、水、矿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全乡有耕地面积6856亩,盛产稻谷、甘薯、马铃薯以及蔬菜、水果等,是德化农业重镇和主要产粮区。目前,已初步形成粮食、林业、水果、反季节蔬菜、畜牧、家禽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综合生产基地。果园面积4400多亩,德化梨水果带已初具规模,主要品种有:德化梨、油柿、早熟水蜜桃、柑桔等。全乡山林面积94437亩,森林覆盖率79.6%,立木蓄积量207630立方米,主要有松、杉、毛竹等,还有红豆杉、樟、楠、栲等珍贵树种。.

  2012年12月24日,环境保护部授予大铭乡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大铭乡”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大铭乡地图

导航去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大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