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漳墩镇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漳墩

漳墩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管辖的镇,车牌闽H,长途区号0599,人口约2.92万(截至2019年),面积298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22个行政村(社区)

漳墩镇概况

地名:漳墩镇
隶属:建阳区
行政级别:
区号:0599
车牌:闽H
邮编:353000
区划代码:350784108
身份证前6位:350784
面积:298平方公里
人口:2.92万人
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

漳墩镇。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地处建阳区东部,东邻松溪县、政和县,南连建瓯市、小湖镇,西接水吉镇、回龙乡,北界浦城县, 行政区域面积298.2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漳墩镇户籍人口为29217人。

宋代时期,为紫溪里。1992年5月,撤销漳墩乡,成立漳墩镇。 截至2020年6月,漳墩镇辖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漳墩村。

2019年,漳墩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漳墩镇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为紫溪里。

宋治平三年(1066年),属瓯宁县。

民国二年(1913年),属建瓯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漳墩乡,属水吉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水吉县第三区(回龙)。

1952年10月,属第六区。

1955年2月,属漳墩区;同年7月,复属第三区。

1956年9月,属建阳县第六区。

1958年12月,撤销第六区,成立漳墩公社。

1961年,分为漳墩、杭头、外屯3个公社。

1963年,复合并为漳墩公社。

1964年,并入回龙公社。1965年,回龙公社改为漳墩公社。

1975年,划出回龙、马岚等大队,成立马岚公社。

1984年,撤销公社,成立漳墩乡。

1992年5月,撤销漳墩乡,成立漳墩镇。

漳墩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漳墩镇因最早的村民以章氏为主得名。

漳墩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漳墩镇地处建阳区东部,东邻松溪县、政和县,南连建瓯市、小湖镇,西接水吉镇、回龙乡,北界浦城县, 行政区域面积298.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漳墩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属侵蚀性地貌,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200—350米;境内最高峰何汆,海拔680米;最低点馒头山,海拔200米。

气候

漳墩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短夏长,秋冬多雾。多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9℃(1968年);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41.3℃(2010年)。无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4.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1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76天,最多达210天(1975年),最少为142天(197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6月,5月最多。

水文

漳墩镇境内河道属建溪流域。境内最大河流为漳溪和上埔溪,流经周历、上乾、康屯、焦坑、龙安、竹口、漳墩等村,境内河道长35千米。

自然灾害

漳墩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冰雹等。水灾主要发生在每年5—6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8年6月21日,因洪灾引发龙安、姜地特大泥石流,受毁耕田680亩,冲毁房屋23栋,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6587万元。

自然资源

漳墩镇境内已探明矿产有铁矿、黄铜矿、孔雀石、硫铁矿等,主要分布在严川、外屯、漳墩、周历、碓后、松元一带,其中漳墩镇周历村花岗岩矿储量丰富。有凤凰、松元、桔坑等水库4座,总库容约120万立方米。

2011年,漳墩镇有耕地面积4.7万亩。

漳墩镇经济

综述

2011年,漳墩镇完成财政总收入3045万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8万元,增值税16万元,企业所得税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80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比上年增长12%。

2019年,漳墩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2011年,漳墩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粮食生产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1.9万吨,人均694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锥栗、烟叶、白茶、水果等。种植锥栗266.7多公顷,产量2910吨;烟叶种植面积231.1公顷,产量619吨;茶叶面积786.0公顷,产量413吨。截至2011年,造林1019.9公顷,其中荒山造林182.7公顷,疏林地补植620.3公顷,火烧基地0.06公顷,采伐基地209.9公顷,非规划林地造林6.9公顷。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93.0公顷,产量3109吨,其中葡萄281吨、杨梅1343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36台。

工业

漳墩镇以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服装加工厂、茶叶加工为主。拥有工业企业3家,职工152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知名商标1个(贡白)。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漳墩镇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0.2%;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3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漳墩镇各类存款余额8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3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

邮电业

2011年,漳墩镇邮政业务总量7.78万元,其中纯收入4.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0万元。

漳墩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革命老区漳墩镇位于建阳东部,与松溪、政和、浦城、建瓯相邻,革命战争时期,陈贵芳、罗唐斌、李乃明、池云宝等老一辈同志曾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全镇方圆290.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5.2万亩,耕地4.3万亩,下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8万。2008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总收入22578万元,财政收入241.7万元,人均收入3372元。

  漳墩是“贡眉”白茶的故乡,建阳锥栗、毛竹、杨梅的主产区,镇内材茂粮丰,资源丰实,木材蓄备量70多万立方米,花钢岩储量达1600万立方米。

  改开放以来,漳墩镇基础设施、精神文明、文教卫生建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党委、政府围绕“强基础、增实力、添活力、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镇强、村稳、民富”目标,努力完善公路、农田基础设施。立足传统农业,发展优高产业,广泛发动群众投身创业竞赛活动,经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实现了漳墩镇特色农业产业化,并形成规模优势。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我镇地域广阔,行政村点多线长,分布较为分散,全镇通行政村公路总里程长达112.2公里。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级财力困难,道路养护投入不足,路况极差,农副产品销售、企业的兴办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为改善老区和少数民族村基础设施,加快镇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将行政村公路硬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首要项目。2008年投入662万元,完成830县道茶头岭至龙安8.7公里的三级公路路面改建以及漳墩至回龙路段改建工程,完成所有行政村道路水泥硬化,按时完成市政府提出的农村公路硬化目标任务,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通过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更多的村、项目挤进盘子,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在做好项目筛选和规划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争取农业、水利、财政项目资金,利用烟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上级部门政策、资金支持,解决群众饮水困难,目前我镇已建成村级自来水23座,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是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路

  我镇在加快农村发展,改善“三农”服务,加强干部管理,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路子。一是抓机构人员整合。把职能相关的机构合并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使各中心成为便民办事的窗口、科技信息的中心、农民求知的阵地、乡村联系的纽带。印发了《机关干部效能管理办法》,严格机关上班签到制度、请假制度,设立了工作人员去向牌,完善了文明接待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和首问责任制等13项内部管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制定推行《村干部效能管理办法》,明确将村干部和村小组长及村属聘用人员列入效能管理对象,通过推行村干部效能管理办法,工作规范了,增强了对村干部行为的约束,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三是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

  依托山区优势,根据境内紫溪河流水资源充沛,落差大的特点,积极引资开发水电建设项目,发展水电产业。成功引进投资1300万元的凤凰黄溪水电站。引进资金330万元完成白沙桥、杨梅际、龙安三座电站技改,筑高堤坝,修缮厂房,更新全部机组。建设漳墩村老虎甲电站,总装机容量500千瓦,总投资280万元;桔坑长坑电站,投资260万元,装机容量500千瓦。

  我镇茶叶种植历史久远,是贡眉白茶的原产地,全镇年产茶叶8000担,其中白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80%以上。政府充分挖掘和开发“贡眉白茶”的品牌效益,带动茶叶产业发展。由政府出资注册“建溪春”贡眉白茶商标,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开发生产小白茶系列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和港台地区。“建溪春”品牌连续两届被评为南平市知名商标。

  四是努力扶持做大特色产业

  镇党委、政府整合全镇科技力量,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站负责在锥栗、毛竹、茶叶、烟叶等产业的科技管理方面指导农民、培训干部和乡土人才,使我镇形成由专家、干部、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构成的金字塔型人才群体。多次聘请南平市,建阳市有关农专家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农业生产现场指导。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户。从而带动全镇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立足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着重发展特色经济。几年来,通过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我镇逐渐形成以凤凰、焦坑、苏元、康屯、上乾5个村锥栗种植规模场在3000亩以上的锥栗产业带;以杭下、外元、杭头等7个村茶叶种植达千亩以上的形成茶叶产业带;以焦坑、姜地、外屯、北盂坑等毛竹发展千亩以上的毛竹产业带。针对我镇实际情况,制订出台了烟叶生产奖励扶持政策,烤烟产业在政策的促动下逐步做大,08年种植烤烟3062亩,新建海帝升烤房127座,共收购烟叶12261.9担,户均收入24862元,同比增加8769元,增长54.5%,平均亩产量200公斤,亩产值3028.38元,上等烟比例占51.21%,镇村两级创税176万元。打造农业品牌。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烟叶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锥粟、毛竹三大产业,“以山兴镇”打造农业品牌已出成效。2008年,全镇拥有茶园面积1.75万亩,茶叶产量近500吨,产值近1000万元,白茶出口10万公斤,创汇近200万元。锥栗投产2.6万亩,总产量达2277吨,同比增长21%,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2008年毛竹总产值达900多万元,促进农民增收,形成漳墩农业发展调整优化的新格局。

  目前,锥栗、毛竹、茶叶、烤烟四大特色产业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支柱。较好地实现和加快了我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规模优势,为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漳墩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漳墩镇地图

导航去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